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烽火古县:深山兵工厂的抗战传奇

    红色山西网  2025-11-18  浏览:3572

    抗战时期,古县作为太岳区重要根据地,深陷抗日前沿的烽火之中。面对民兵武器装备匮乏、技术落后的困境,县武委会广泛动员全县铁匠、石匠、木匠等工匠,凝聚全民智慧与力量,在深山密林中创办小型兵工厂,以土法制造武器,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日寇的铜墙铁壁,书写了一段全民抗战的峥嵘岁月。

    榆木炮送鬼子上西天

    1942年,县武委会选址热留村东山的狐子窝庄建立小兵工厂。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仅有几户人家,远离大路与村落,成为隐蔽生产的绝佳之地。工厂条件极其简陋,仅有一盘带手拉风箱的炉子、一台老虎钳,外加一套铁锤、铁钻和几把锉刀,5名工匠——一位河南请来的锻工老师傅带领4名帮手,便开启了武器制造之路。起初,制造出抬枪和地枪,后来又发明了榆木炮。为改进技术,武委会组织民兵冒险潜入霍县,拆下辛置铁路的三根钢轨,翻山越岭运回工厂;工匠们又将石磨扇改造成土钻床,用于枪膛镗孔,小零件则全靠手工锻打、锉修。凭借这份坚韧与智慧,工厂很快制造出能击发六五式子弹的步枪五六十支,还造出撅把式单发小手枪,有效武装了县民兵队伍,为抗战注入了急需的力量。同年秋季反日寇“扫荡”中,热留村民兵紧密配合八路军、游击队,在小北沟、西磨盘山、堡圪瘩等地,充分发挥榆木炮射程远、杀伤力大的优势,以伏击战、袭击战等灵活战术,成功击毙日寇150余人,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三角钉降服日寇辎重车

    安吉村坐落于黑虎岭大山下,三面环山,是日寇从沁源通往岳阳(今古县)县城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日军侵入古县后,在此大肆扩建公路、修筑碉堡、建立据点,甚至设置杀人场,犯下滔天罪行——仅1942年冬季“扫荡”,便有375名群众在此惨遭杀害。国仇家恨面前,安吉人民在县武委会的领导下,誓死不做亡国奴,决心以实际行动教训侵略者。当武委会决定在黑虎岭公路以“刀钉战”袭击日军辎重车辆时,村民兵群情激昂、踊跃响应。祖传铁匠赵师傅主动请缨,承担起锻打三角钉和刀钉的重任。当时日军在安吉村布控森严,行动风险极高,赵师傅为避人耳目,选择夜间秘密开工;为防消息走漏,他仅动员儿子协助,白天则佯装为群众打造农具,巧妙应对敌人巡逻。最终,他圆满完成任务,为袭击战做好了充分准备。一日,得知日军辎重汽车将通过黑虎岭,民兵们迅速将三角钉和锋利刀钉布设于公路的汽车辙内。当敌人开足马力冲上黑虎岭下的安吉村路段时,汽车轮胎瞬间被刺穿泄气,庞大的车辆动弹不得。早已埋伏在此的我军随即发起袭击,敌人狼狈弃车而逃,此后再也不敢使用汽车运输,被迫改用骡马,大大削弱了其后勤补给能力。

    土泥显神威

    在围困敌据点的斗争中,地雷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1943年,太岳一军分队在三十八团驻地举办石雷培训班;1944年春,太岳区武委总会又专门召开改造石雷研讨会,邀请各地造雷能手齐聚,反复试验、改进造雷技术。县武委会主任杨晋升带领100多名民兵骨干参加培训,将造雷技术与布雷、爆破战术紧密结合:白天,大家到河滩挑选石块,用炮钎、大锤、虎钳、斧头及自制炸药制造石雷并进行试验;夜晚,则分组讨论交流经验,制定技术改进方案。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古县又分期分批在四区上辛佛、六区李子坪村、宝丰村等偏僻山庄,对全县民兵开展造雷培训,并建立起多个小型造雷厂。杨晋升主任还热心钻研制雷、爆破技术,在石雷安装与伪装方面屡有创新;针对旧县西庄、韩村等地缺少石头的情况,他更是发明了“泥雷”——将破碎的碗片、玻璃掺进红胶泥,捏成地雷形状,晒干后装入炸药和爆发管,便制成了杀伤力极强的泥雷。一枚装两炸药的泥雷,爆炸范围可达800平方米,能有效杀伤范围内的敌人。这种泥雷省工、省料、易制造、好伪装,很快在三区广泛推广,成为打击敌人的“新法宝”。在武委会的组织下,西庄、焦家山、朱家窑、宝丰等村民兵,在敌据点周围及沿河公路大量埋设石雷、泥雷,形成严密的封锁线,让敌人不敢轻易沿公路行动。1944623日夜,县游击大队三连与当地民兵联合布下地雷阵,封锁旧县据点。当日伪军半夜出发,企图黎明时分到附近村庄抢粮时,刚走出碉堡不远便踏上地雷,轰然一声巨响后,3名鬼子当场毙命。此次袭击让敌伪心惊胆战,此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民兵中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选块石头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再把木塞安,铁罐加火柴,代替爆发管,埋在十字路,保卫咱村庄,鬼子来扫荡,脚踏雷炸响,胳膊飞上天,脑袋开花亡,永远看不到,他的爹和娘”,生动再现了地雷战的威力与民兵的智慧。

    小厂房作出大贡献

    一盘炉火、几把铁锤,一间茅草屋便是一座兵工厂;一群铁匠、石匠、木匠,父子兵,徒弟娃,几个“土老粗”便是一支造枪、造雷铁军。哲才村共产党员宋天仓与父亲以扎烘炉为掩护,不仅为抗日政府收集情报,还为抗日武装修理了枪械。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古县的小型兵工厂与“土专家”们,以最简陋的工具、最朴素的信念,制造出榆木炮、石雷、泥雷、三角钉等一件件“土武器”,不仅填补了根据地民兵武器的空白,更以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作者:古县老促会 王学亮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