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文艺
  • 老区书画
  • 老区文学
  • 老区文学

    迎“喜神”

    红色山西网  2025-01-22  浏览:7477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应县和怀仁都要迎喜神,特别在农村是一件大事。

    从初一至初五,每逢第一个戊或癸日就是喜神下凡日。农历乙巳年即今年迎喜神是大年初一上午911时城东南方,因东南方是太阳最兴旺的方向,表示阳气上升,旺不可灭,所以取太阳正旺之时。

    迎喜神的习俗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记载: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意味着如果在年初遇到喜神并得到其照应,就能一年内平安顺遂、福禄富足。因此,在过年期间迎喜神,成了人们为新一年祈求好运、趋吉避凶的习俗。

    小时候我们在应县曹娘村,过年后人们都出街打问啥时候迎喜神,这个日子是村里懂阴阳八卦的二先生看的,一般在初三左右,而且每年都在村东南桑干河北岸。确定迎的日子后,父亲领上我们兄弟姊妹们,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上午九点后去村东南大地,这时红日高照,清空万里,尽管是冬末春初,已明显地感觉到阳气上升,春意盎然了。我妈一般不出去,我们拿上妈的腰心或头巾去迎。全村人都是这个时间点出来,男女老少会聚在一起,互问过年好

    有时父亲还牵着马或驴,拿着黄标、香和麻炮,到了村东南宽阔的庄稼地后,我们选择一块较平坦的地方,父亲就地划一个大园圏,在地里垅起小土丘,上面栽上点着的三柱香,我们随着父亲向着东南太阳方向跪下,父亲点上三份黄标,待纸烧尽叩三次首,再点响三个大麻炮,然后起来沿划的圈顺时针走上三圈,从地里拾些玉米杆或树枝条,带回家放在灶台烧过,村里讲究过了大年,迎过喜神才能出门。我是个最玩皮的孩子,回来的时候早已看到发小,我们约好去他们家打扑克或下象棋,父亲也懒的去管了。

    参加工作后,每年大都回村过年,1996年春节,我们搬进县委机关家属院新楼房,年前回村看过父母后说好,今年搬了新房了,要在怀仁过个年,过正月十五再回村吧。

    参加工作十几年,这是第一次在城里过年,那时还让垒旺火,我们住的楼房还没通天燃气,楼房留着烟囱,用来烧煤做饭。我们住一楼,还是按照村里的习俗,在院子里垒上旺火,待到晚上春晚快结束了,我们领着儿子发旺火、放烟花和接神,等旺火烧的差不多时,用铁锨将烧红的炭接回家里灶台里,接上旺气回家。

    打听到迎喜神的时候,我们全家穿着过年买的新毛衣、新鞋、新外服、以及新皮大衣,随县委机关大院的人们,步行去怀仁县城东南外接神。在怀仁工作时间长,县城也不大,一出门五彩斑斓灯展布满了广场,远远望去大旺火高耸入云,旺火穿着霓虹彩带,屹立在十字街中央,顶端孙悟空一手持金箍棒,一手遮眼向东南暸望远方。走到大街上人们大都认识,互致问候相互拜年,特别是女人们相互看看衣服,夸夸孩子们,温情四溢。整个大街各种彩灯五颜六色,伴随着人流各式各样的穿戴,装饰的更是焕然一新了。

    到了城东南外迎喜神的做法和村里大径相同,上三柱高香,敬三叠黄标,点三响麻炮,有的还放一些鞭炮,挥去旧时尘埃,迎来新的希望,带着欢乐,装着幸福,家家欢天喜地返回来。

    年年如此,岁岁如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人们过年不注重那么多礼节了,团圆不一定回家,一家人利用春节长假外出旅游过节,看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尝尽人间的传统美食。有时老人在家走不开,也会订上几桌年夜饭,不用下厨不用做饭,回家里整整洁洁,舒舒服服守年夜、看春晚。每当迎喜神那天,街上步走的人不多了,开着汽车迎喜神成常态,走到街上看不到人们穿着新衣,而是各种小轿车比比皆是,混动车,suv新款车,奥迪、宝马、奔驰履见不鲜,甚有轿车变跑车,我们这代人已叫不来车名了。出城东南大道旁,各家上高香,敬黄纸,转上三圈,见得人少了,也不聚集、也不寒暄拜年了,因做饭都用天燃气,所以也不带柴草回家了。真是再现了伟人曾写的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迎神》 黄舆厚载,赤寰归德。含育九区,保安万国。诚敬无怠,禋祀有则。乐以迎神,其仪不忒。”……

    今余也有诗为证:

    五绝心愿

    腊暖大寒羞,

    奇出万世秋。

    中华复兴业,

    应是此年头。

    作者:魏友夫 ,男 19579月生,山西应县人,先后在怀仁县委党校、县委组织部、怀仁县马辛庄乡、毛皂镇、朔州市政府办公厅、朔州市纪委、朔州市委巡察办,山西省委巡视六组工作,现任朔州市老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爱好文学,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老区建设网》《山西日报》《山西老区开发》《红色山西网》《雁北日报》《朔州日报》《领导科学》《四川党建》《山西支部建设》《先锋队》《朔风》《朔州作家公众号》《朔州新闻网》《塔乡儿女》《1度》《走进应县公众号》《文化怀仁公众平台》等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多次发表过文章和诗词。

    读《迎“喜神”》的感想   

    魏会长的《迎“喜神”》是一篇写过春节迎“喜神”年俗的散文。

    一段点题,时间是春节过后,地点是怀仁和应县,事件是迎“喜神”。二段写迎“喜神”的时间、方位和原因。三段写迎“喜神”年俗的由来。四段概述作者小时候在应县迎“喜神”的比较普遍的做法。五段特写比较复杂一点的迎“喜神”的做法。六段七段写作者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在怀仁城里过年,并介绍垒旺火的年俗。这是与迎“喜神”联系紧密的活动。八段九段写作者在怀仁县城迎“喜神”的所见所闻和迎“喜神”的意义。十段写现在过春节悄然发生的变化。比如春节出去旅游呀,春节不在家吃饱全家下饭店呀等等。十一段写现在人们迎“喜神”不用步走了,大多是开着名牌轿车去。感叹变化特别巨大。让我们想到新时代真好。十二段十三段引用唐代“迎神”诗并用《五绝·心愿》诗抒发感慨。唐代“迎神”诗体现中国古代“迎神”的虔诚认真,《五绝·心愿》是作者对党忠诚和对党的事业信心满满的由衷体现。

    本文选材聚焦于年俗迎“喜神”,主题突出。文章从迎喜神的由来,写到应县、怀仁迎“喜神”的过程和做法。主题通过迎“喜神”年俗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来,目的是歌颂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应县和怀仁是点,全市全省全国是面,这样主题就进一步突出了,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和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结尾的《五绝·心愿》诗更加凸显了主题,给人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从而让人们更加感恩党,更加听党话,跟党走。

    文章叙事脉落清晰,详略得当,各有侧重。迎“喜神”的由来、原因和做法描述得很清楚。应县的迎“喜神”描述详细,怀仁的就比较简略,但描述怀仁迎“喜神”的侧重点放在了人们出行的变化上,侧重点的变化还是为了突出主题。

    文章春节话年俗迎“喜神”,富于及时性。尤其是我国的春节刚加入世界非遗名录,真是恰逢其时。这对人们了解过春节传统文化习俗很有帮助。这就叫到什么节日就说什么节日的传统习俗,让人们知晓过去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条件很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不能改变生活条件就祈求心中想象的神来改变。

    文章结尾以诗言志,不仅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同时也起到了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真是既以诗言志,又以诗憧憬远方,可谓壮哉美哉。

    作者:朔州市委党校原主持工作副校长、教授 杨福文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