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文艺
  • 老区书画
  • 老区文学
  • 老区文学

    难忘的曹娘中学

    红色山西网  2025-02-22  浏览:5056

    回忆起我们上高中,那是一段充满激情和奋斗的时光,高中的校园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每一个角落都有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和泪水,高中时代已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那里有我们曾经年轻的梦想和挚真的友情,即使岁月匆匆,我们也愿将这段情谊永远保留在心底。

    应县曹娘中学是1958年建校的,原名曹娘农中,1968年停办,1970年与曹娘小学校合并。校址在村西,开东门和南门,从东门进来,路东南角是厕所,路北是食堂,食堂西一排是男生宿舍,南一排是女生宿舍,学校中间一排从正门进去沿东走廊东面是教师办公室区,西走廊是老师宿舍,后面东一排两个教室,西一排两个教室,我们那届高一班在西一排东教室,二班在西教室,西教室南是一排宿舍,宿舍南是广场和蓝球厂,出南门西南厕所,最西南角有一口大井。学校周围长着挺拔的四行青杨树,教师办公区和东西教室区校园中都长着参天槐树和榆树,进了校园使人感到非常幽静和舒心。校园最西面从南到北还有一块地,每年种植谷子或豆类农作物,校园东南有一口井周边种植蔬菜,供学校食堂用菜。现在学校缩小了,只留下一些房子,有的房子里还堆放着物理和化学实验室各种用品。现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占了西一排翻修宿舍房,其它房都空着,原来东、北、西空地都批给村民宅基地盖房了,原来紧挨中学西的小学,后来随着城镇化学生都进城了,小学四排房也都卖给村民了。

    我上高中是19751月毕业,迄今已整整过了50年啦,在这半个世纪里,我们都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每个同学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们高一班有10人,高二班有6人,共16位同学已掉队离开了我们。群主陆金兰组建《高中同学久别又重逢》,两个班毕业时105人,只有51人进群。昨天我想了一下,我们高一班同学,只能想起44人,并将这44人名单发到群里,李应祥补充了3人,有2名已转学去应县,我因迟上了一个多月,这2名同学根本没见过,后来陆金兰将毕业照晒出来,毕业时共53人,参加照像的同学共52人,有一名未参加。她补充了9名同学,并更正了2人的名字,这9名同学我有6人一点影响也没有,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记得1972年冬,我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二名成绩而未能去应县一中上学,记得全乡第一名是温家坊村温以江,他应县一中毕业后,回村当了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考到山西大学数学系,听说毕业后去部队当教官了,后转业到榆次税务局长。大队推荐应县一中上学没有我,当时我们村初中毕业只推荐了刘忠善、秦银太上应县一中,他们也都是好学生,我们初中在本村上学,曹娘、北贾寨、薛家营、花寨四个村都是在我们村上初中,我那时在班里是前3名学生,即使推荐我去上应县一中,那时家庭特别困难,根本上不起。

    母亲深知我爱学习,自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可失学回村,小小年纪干起繁重的农活,母亲心如刀绞,暗自悲伤。那年15周岁,可瘦弱的身体怎能参加重体力活,于是队里安排我赶小平车。我啊多想再上学,可幼小的心灵憧憬上学的梦就这样破灭了。

    一年来,每当我听到学校朗朗读书声和校园唱歌出操声,不知有多少次独自沧然泪下。

    1973年春,曹娘高中恢复招生后,曹娘小学在中学西重盖搬出。中学校长是贾文礼,一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王启,二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杨修,两个班的数学老师闫正品,理化老师曹永善,俄语和体育老师刘好银,管理员马官恒,大师傅彭有高。第二年招三班时,班主任叫贾宏权,数学老师是程廷祖、理化老师石绪才。

    人生变幻无常,谁也无法预测。这一年曹娘中学恢复招生后,这是应县教育局在桑干河北办起的一所县办中学,负责招收臧寨、大营公社和城关公社部分村学生。他利用过去村西的农中旧校址恢复重建的,第一届只招了两个班,史称高一、高二班,那时应届初中毕业通过考试录取的。我妈得知这一大好消息后,急忙找到我家侄儿魏忠,托他求到曹永善老师,给我争取了一名旁听生名额,那时我正住在山阴县合胜堡村挖薛家营水库引水盘山渠,妈捎话让我回来上学,我已辍学一年了,妈说过再苦也能撑过去,再穷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于是,我被安排在高一班,后面添了一张桌子又上学啦!

    想也想不到我又回到了书声琅琅的学校,那时的天似乎更蓝,春风吹的更细微,所有张张笑脸的同学似乎并不陌生。为了减轻妈的负担,我找到饲养处杨升大爷,每年夏秋季节,下午上完两节课不上自习,给饲养院大牲畜割草,每割10斤计1分工,每天平均割90100斤草,第一年加上去山阴县合胜堡20多天挖渠,挣了230多个工分,第二年挣了160多个工分,相当于一个女整劳力全年挣的工。

    我的班主任老师王启是大营人,他个子不很高,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自带两个酒窝,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给人以亲和谦逊之感。他学识渊博,我上学以来,爱好数学,学语文只是完成作业而已,根本没有多少兴趣,王启老师讲语文课感染力强,他讲课我们都爱听,特别是讲起古文和诗词,能绘声绘色,浮想联翩,引人入胜。时至今日我还能熟背《岳阳楼记》、《劝学篇》节选、《叶公好龙》、《卖炭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毛主席的大部分诗词,对《廉颇蔺相如列传》、《曹刿论战》、《封建论》还影响很深。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一生之福,他不仅讲课好,而且师德也是崇高的。就在这一年第二个学期,学校要收4元学费,我家真穷的交不上去,王老师上课时点过一次名,我无奈含泪低下头,王老师看到后从此再未提及此事。一天下课后,老师叫住我说:“友夫你就安心上课吧,学费我给交了!”我感动的泪水扑簌簌地掉下来……那时老师一个月也挣不到40元啊!

    记得一次两个班都进行数学测试,我在班里考了第二名,闫正品老师带着两个班的数学,他不仅在一班表扬了我,还在二班表扬说“友夫在初中数学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只是由于家困难,学习精力不能集中,不然与杨国秀不相上下”。高中时我们两个班杨国秀和朱清相数学学得最好,高二班下了数学课,杨国秀还专门找到我互相认识。我们一班朱清相,李应祥、陈立新、王良、陆金兰、韩仁郡、闫强、马官信、王佃民、郝宏顺等同学数学都学得好,吴国业、朱清相、程佃利、刘福样、杨日等语文好,米全吉、张瑞、曹锦谦、王若云、李平、吴秀枝等同学理化好,那届同学是通过考试招的正式生,除了后来我们补进来的旁听生,大家学习都很均匀,我们村陆金兰、杨日、郝宏顺是正式生录取生,他(她)们都是好学生,大营公社的同学理化初中都学过,他们的物理化学基础好。我知道凡是正式录取的学生大家都学得很扎实。

    我们这届同学初中时大多没上过物理和化学课,曹永善老师一开始不能讲高中课程,只能把初中的物理、化学紧缩编印成教学资料,第一学期先讲初中的物理和化学。第二学期开高中物理和化学课,第二年因反潮流又停课了,记得当时化学只学到克分子浓度,还有多半本书来不及学就毕业了。记得一次下午曹老师讲高中物理课,因我们村学生都不住校,我每天下午割草供饲养院喂牛,实在累得厉害,中午在家睡过了点,跑到学校已上课,我在教室门口喊报告,曹老师正讲课,他恨铁不成钢气着说:“上了快半节课啦才来,不要进来了。”可我又想听课,不顾老师责备,大胆开门从我坐的桌上取出课本,在教室门口听了半节课,下课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又给我补了前半节课的内容,我流着泪水感谢老师对我的爱和无私教育,后来曹老师调到神头电厂学校,我来朔州市上班后,与恩师交往的更多了。

    一次星期天,我的发小秦月,后参军转业在武乡县委党校工作。一天晚上约我帮他忙,说有人想让他弄一根檩条,他一人弄不动,让我帮他,我不敢去,他说“咱们村哪家人不去干这事,砍死树盖羊圈是常有的事”。我年纪小又不咋懂法,知道不对,又想妈好不容易让我上学,又交不起学费,今年怎能还让王老师垫钱,绝不能让老师为难了。

    那天晚上他从生产队借了小平车,带着锯子到桑干河岸悄悄锯了一棵死树,在回的路上被村民兵发现了,于是将那棵死树拉到大队院,我悄悄的去学校上早操了。跑完操后,高音喇叭叫我们俩去大队部,我和王老师请了假,我估计这回摊上大事,真得上不成学啦!王老师知道后安慰我说“你先去吧,学校这我不会吱声。”

    此事惊动造林站来人了,我们俩个小家伙被叫到大队西下房下乡干部住的家,造林站的人过来问,是谁偷砍的树,村支书说是这两个孩子,那个人说我原以为是两个大人,他揪起同伴的帽子扔到地上,原来是这两个屁不点孩子。那时我16岁,秦月17岁,秦月说:“这事跟他无关,是让他帮忙拉的,怎处理处理我吧。”我那时还上学,秦月已毕业了,他怕影响我上学把所有事都自己担起来。后来造林站和大队干部带上我们俩,挨门挨户进院搜查,有的人埋在院子里树杆全部挖出来,让我们俩整整拉了一天,都拉到大队院里。造林站的同志说要报告学校。我妈找到了舅舅,他是北贾寨村支书,舅舅给交了5元罚款,说了情才算完事。

    第二天回校上课,同学们也不知道此事,我又上学了,在王启老师的悄悄的呵护下,我终于念完了艰难的两年高中后毕业了。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感恩我的班主任王启老师,他用知识之光和惜才护才之德,照亮了我的人生。

    我们最高兴的开运动会,学校组织两个班蓝球比赛,互相分数咬的很紧,眼看比赛时间到了,我们班杨晓林、朱清相,王良、王佃民、韩复胜等,还有谁想不起来,朱清相跳出三秒区外,腾空一跳上球得分,给高一班观看的同学们留下难忘的影响。二班杨国秀、门生述也是大家关注的中锋,最后还是二班赢了我班。女生比赛时就不如男生精彩了。想想我在上高中时,当运动员参加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这些事我都没参加,所以运动员照片里自然也找不到我。

    外语课我们开设的俄语,刘好银老师带两个班俄语兼体育,开始学习33个字母,P带卷舌颤音怎也学不会,刘老师讲,这个发音与村里赶车的老把式叫马停下来基本一样发出,只是发音时舌头不能顶前额以“得〞发出,而要以“日”发出,大家都是从农村出来上学,慢慢都学会了,就是记单词记不下来。刘老师为了引发同学们学俄语兴趣,还专门用俄语教我们唱“东方红”,现在陆金兰在群里用俄语给大家演唱“东方红”,受到同学们一致点赞!

    第二年曹娘中学也弄起反潮流风,正常学习又搞乱了。我的姐夫在怀仁工作,一次回村看到这种情况,家里劳力又缺,弟妹都上学,劝我不要上了,可妈坚决不同意,“反正没几天啦,混也要高中毕业,什么事也可误下,唯有上学不能误。”母亲坚定地说。对此亲戚和村里的人谁也不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母亲的眼光远着呢,一般人怎能猜透妈的心思……

    那年反潮流运动席卷全国,学校都弄的不消停,县教育局派下工作组,指导曹娘中学反潮流工作,学校基本停课了,工作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开会学习讨论,我们班王成仕同学是带头发言,被工作队树立典型,这件事惊动了县教育局,教育局派下高副局长了解情况,她对反潮流停课提出异议,提出应该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那时工作组还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写发言稿,我们听过高副局长讲话后,也觉得学生参加反潮流绝不能停课,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于是我写了一篇《把反潮流与教学结合起来》的文章,当时校领导看到后,让我把这篇文章,署名抄写在学校老师办公区东较宽阔的男同学宿舍西面黑板墙上,我正准备写的时候,被工作组的同志发现,不让抄写在大庭广众的学校大院中间,于是班主任王老师又让我写在我们高一班教室较偏僻的东墙黑板上。

    后来上课少了,有的老师不让上课,于是只能上自习,我们班长拿着一本书坐在讲台上,监督全班学生,有时背着手下来,在教室两排走廊来回巡查,俨然是老师作派,看看学生们是否看书。一次我无聊写了一首小诗,被后面的同学发现,贴在后黑板上,班长看到后大发雷霆,说我有意捣乱政治学习,而且说这首诗是反诗,让朱清相和王佃民看,他们俩都说是一首自已悲观失望的诗,绝不是什么反诗,这时曹永善老师进来看了看,说不要小题大作,这是一首表达每天不上课,浪费学习时间的打油诗,这才平息这场险些上到政治话题的事件。

    还有一次冬天早䢅跑完操后,班长发现一些同学急于回教室,于是他固意不解散,吹着口哨让同学们原地踏步走,曹祥在后面忍不住了,大声说到“泡他妈的,这是固意整人,你们的看人家二班班长,可不像你那样欺负人。”说罢离队回了教室,班长无奈也只好让同学们解散。

    那时课上的少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一夏天,断断续续去薛家营水库北面挖鱼塘近一个多月。说起挖养鱼池,回忆我们班四位大力士,分红最高,每人分16元,第一次挣人民币特高兴。曹祥和门存兴,陆金兰和陈立新推的推,拉的拉,我和杨日一组,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但这种读书我也无心继续读下去了,我妈还是坚持让我完整地读完高中,拿到毕业证。

    想起来了那艰难的岁月,感慨万千,所以高二班同学我认识的很少。曾国藩说过,“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之时”,一个人经受过非凡的磨励,才能义无反顾,立志向彼岸走去!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对我们这些回乡务农的高中生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改变人生的大好机遇,“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妈鼓励我和二弟复习高考。第一年不知是我们因准备不充分考的不好,还是因为父亲的事没解决,过不了政审关,反正那年分数没公布,我们也没考住。1978年春节,我在街门写了一幅对联,借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诗句与二弟共勉,争取今年考得住,走出去,不辜负母亲对我们无私的爱。

    这年春天开学,曹娘小学招回我代了初中的数理化,我有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同时,曹娘中学也筹划招两个补习班,只要交5元钱就能进补习班。当时,妈把家里仅有的两根窗斜老木料卖给郝甫,卖了4块钱,妈又卖了些鸡蛋,攒足了5元,让我给二弟报了补班。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人生出彩的季节,我兄弟俩不负母亲重托,全身心地冲刺复考,天道酬勤,加之我们毕竟有上过高中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家双喜盈门,兄弟俩双双考上学校,我被山西农机校录取,二弟考上了浑源师范学校。这一年应县城公布了分数,在教育局大门外,大红纸写着我兄弟俩紧挨的名字,看榜的人都知道这是亲兄弟。

    我们考上学校,也确实有唐朝孟郊考中进士后的感慨和心境,“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现在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是青少年前行的灯塔,是人生成长的必走途径。尤以高中教育,它不仅仅是考大学的必经之路,也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更是人格形成、社会认知和未来方向的塑造期。通过上高中,能够接触到各种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桥梁,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

    时光如流水一样,转眼间50年过去了,我们由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变成了含饴弄孙的夕阳红,曹娘也追随着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发生了沧桑巨变。曹娘中学已成为村级党群活动场所和蔬菜加工基地,周边已被村民的新瓦房围绕起来,已成为应县教育发展史的一部分。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个站在校园高处面向东南可以瞭见应县释迦塔的曹娘中学,她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微信图片_20250222080609.jpg老照片

    微信图片_20250222080619.jpg老照片

    微信图片_20250222080628.jpg老照片

    作者:魏友夫,男,应县曹娘村人,先后在怀仁县委党校、县委组织部、马辛庄乡、毛皂镇、朔州市政府办公厅、朔州市纪委、朔州市委巡察办、山西省委巡视六组工作。爱好文学,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山西日报》《中国老区网》《山西老区开发》《红色山西网》《雁北日报》《朔州日报》《领导科学》、山西《支部建设》《山西作家》《四川党建》《重庆老区网》《朔风》《朔州新闻网》《塔乡儿女》《1度》等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多次发表过文章和诗词。

    责编:任学锋

    :曹娘中学高一、二班老师同名单

    1975.1.1毕业)

    校长:贾文礼、沈维甫

    一班语文老师王启

    二班语文老师杨修

    数学老师闫正品

    理化老师曹永善

    俄语和体育老师刘好银

    管理员马官恒

    大师傅彭有高

    高一班:53

    程佃利、吴国业、朱清相、闫强、杨晓林、吴秀枝、吴艾平、王玉莲、李平△、刘建林△、米全吉△、张瑞、曹锦谦、王佃民、王若云、乔满、刘福祥、门存兴、韩福胜、吴存文、白俊杰、杨育海、臧勤、韩仁郡、王良、曹祥、李应祥、刘桂花△、陈正仁△、陈立新、马官信、曹太平、沈鹏升、梁南仁、刘恒、王成仕△、陆金兰、王爱平、郝秀平、马桂珍、魏友夫、杨日、郝宏顺、郝志刚、秦根太、刘云龙、王桂枝、刘权、陈广△、韩仁先△、杨银胜、常让△、杨财圣△

    肖玉梅(一学期转学了)、王转梅(去应县剧团)、李秀良(转学了)

    高二班:52人)

    王美英、王翠平、王月花、王海兰、岳润枝、张东霞、刘玉鹅、杨喜兰△、高秀清、王翠绒、刘玉枝、孙凤歧、门生述、王林、张进桃、杨国秀、周建平、程佃贵、王信义、李忠、杨春宏、赵存善、冯圣、臧玉堂、郝德业、郝德堂、郝顺波、程相甫、常顺和、胡日喜、胡荣章、杨万、门存举、韩勇、李谦、沈义、韩本平、李玉斌、李智、白悦、赵守和、杨顺如、王东明、霍润、薛忠孝、高日、马进勇、王江△、刘如△、吴锦宗△、韩仁月△、石有山△

    田斌(转应县一中)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