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一藏一展见初心
蛇年春节期间,走进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城中村贺家河村一栋农家四合院时,只见上下两层各房间里有条不紊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类红色胸章,样式各异的画册报刊,各种红色题材的老旧物品时,让人耳目一新,目不暇接。就像一座红色“博物馆”,满满当当存放的都是主人精心收藏的珍品。而每件红色藏品的背后,诠释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走进红色小院一
这个展馆的主人就是朔州市红色记忆文化协会会长、红色收藏家——贺占望,今年50岁的贺占望,作为一名党员,他对红色收藏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大爷贺延龄1946年从家乡报名参加解放军,1948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年仅25岁,为了新中国献出宝贵生命,被评为革命烈士。从小听着父母讲着红色故事长大的贺占望,经常爱看红色书籍和革命题材影视剧,从此受大爷及家人的熏陶并与红色收藏结下情缘。
走进红色小院二
记得2003年刚开始涉及红色收藏时,贺占望看到别人不懂革命历史文物价值,把有些珍贵藏品当废品卖掉,他甚是心痛,想着干脆自己买下收藏,于是就走上了一条业余红色收藏之路!由于他自幼喜好收藏,特别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忠诚和爱戴。他便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毛主席像章,日积月累将各种材质、造型的毛主席像章积攒起来大约有上千枚。在他的红色展馆里有半身、站、坐身态各异的毛主席瓷塑像、画像、搪瓷像,以及用大小不一、材质不同的毛主席像章制作的中国地形图,使人目不暇接。
走进红色小院三
展馆最为突出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报纸、画报、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小人书、红宝书、老照片、文革遗物等。可以说他的展馆是朔州目前一家收藏数量之多、品类较为齐全的红色展览馆。“收藏红色藏品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关键是要从中发现重要内容,确实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贺占望介绍说。
走进红色小院四
历经二十多年的红色收藏之路,如今他的各类红色藏品总计高达十万多件,累计投入上百万元,他从不求回报,有人说他做这些事情不值得,但他觉得,只要能为红色记忆的传承和朔州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为党旗党徽增添一份光彩,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21年夏天,贺占望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的多年积蓄和藏品开办红色展览馆。他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规划和设计,他把自家四合院所有房间收拾出来,用来开办自己的红色收藏展览馆。
为将自己二十多年来,费尽心血收集来的红色文化藏品全部展现出来,他和家人对房屋进行了简单装修布局,并且将分类装裱的各种画像、旗帜等悬挂上墙,红色书籍、报纸以及各种军用武器模型等整齐摆放,合理布置,供人们参观学习。
有了展览平台,贺占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红色藏品的挖掘整理中。在他看来,每件文物都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外人看不懂的一件粗布军装,他通过研究辨认上面的部队番号,还原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场景,让很多参观者流下感动的泪水。
近年来,全市爱好红色收藏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为了把红色文化发扬好、传承好,凝聚朔州红色文化社会力量。2020年8月25日,由贺占望发起成立的“朔州市红色记忆文化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的成立可以更好地发掘、整理、传承和弘扬全市红色文化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红色文化繁荣发展,目前会员有上百人之多。
谈到成立协会的初衷时,贺占望说:“朔州市是传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丰厚,要利用协会平台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藏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让红色文化光耀千秋,激励鞭策后人。”
截止目前,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上百场次,慕名前来接受教育参观的党员干部及各界群众上万人次。在新的一年里,贺占望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的红色收藏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整合各方资源,创办一个功能完善的红色展览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收藏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
作者:魏友夫 王汉平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