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调查研究

    立足资源禀赋 发展特优产业

    ——万荣县特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红色山西网  2025-11-11  浏览:3888

    万荣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畜牧业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确立了“以肉牛为主导,多元畜禽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加工流通和支撑保障体系,不断推动特优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为精准把握革命老区万荣县特优畜牧业发展现状,挖掘产业发展潜力,破解发展瓶颈,万荣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先后实地走访贾村、里望、高村等重点养殖乡镇,调研鸿瑞祥养殖、景盛牧业等代表性企业,取得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基础与现状

    万荣县地处晋西南黄河与汾河交汇处,作为承载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近年来依托五管齐下农业发展布局,将畜禽养殖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特优畜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该县特优畜牧业目前已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生猪养殖方面,依托牧原等龙头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产能持续稳固;肉牛养殖实现新突破,鸿瑞祥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贾村、里望等乡镇新建肉牛养殖场项目正加快推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禽类、肉羊等养殖品类同步发展,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政策支撑方面,将畜禽养殖纳入2025 年全县55321工作矩阵,投入 2.6 亿元用于畜牧产业扩规延链,涵盖养殖场建设、精深加工线引进、屠宰企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兼顾生产与环保,推广节水清粪、干清粪等工艺,配套粮改饲项目,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同时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强化疫病防控、良种繁育等技术服务,构建起政策+技术+项目的支撑体系。

    该县还探索形成种养循环特色路径。一方面通过全株玉米青储技术,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牛羊优质饲料,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反哺果园、农田,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为万荣苹果等特色产业提供优质肥料,实现秸秆变饲料、粪污变肥料的双向循环。

    另外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中小养殖户融入产业发展体系。

    截至202510月底,全县存栏生猪57万头、肉牛2.1万头、羊7.5万只,禽类260万羽。共出栏育肥猪31万头,肉牛0.4万头,羊3万只,禽类130万羽。肉类产量3.5万吨,蛋类产量2.7万吨,奶类总产量0.5万吨,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7万吨。

    二、措施与做法

    万荣县特优畜牧业之所以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典型做法。

    ——狠抓结构优化。出台了《万荣县主要畜禽主推技术、主导品种的通知》,积极推广了晋汾白猪、山西黑猪等生猪品种,圣泽901白羽肉鸡配套系、京红1号蛋鸡配套系、沃德168肉鸡配套系、边鸡等肉鸡蛋鸡品种,晋南牛等肉牛品种,晋岚绒山羊、晋中绵羊、太行山羊、吕梁黑山羊、广灵大尾羊等羊品种。强化引导了鸿瑞祥牧业、向阳牧业等龙头企业肉牛品种培育优化,大型肉牛企业鸿瑞祥牧业设计存栏5000头,目前存栏4000余头,其中晋南牛300余头;向阳牧业存栏已引进出肉率高、性价比好的安格斯肉牛6100余头。推动了畅达、振达、仁杰等蛋鸡养殖场引进海兰褐、罗曼灰、京红1号等良种蛋鸡,主要畜禽良种供种保障率达到87%

    ——狠抓项目建设。聚焦“畜禽养殖”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特色畜产品资源优势,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突出优布局、提效益,投资5000万元的牛羊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土地手续;投资4500万元的贾村乡标准化生猪养殖场扩建项目正在办理林地手续;投资4750万元的里望乡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扩建项目已基本完工;投资2950万元的皇甫乡母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投资1.2亿元对牧原现有场区的水电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饲喂系统和管链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狠抓动物防疫。推进了牧原公司无疫小区评估建设,全面落实了动物春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了重大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猪瘟、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未发生动物重大疫情。

    ——狠抓绿色发展。持续抓好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对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进行部署,预计今年全县畜禽粪污产生量为63万吨,资源化利用量为5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9%

    ——狠抓安全生产。落实《山西省畜牧兽医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导则》(试行)》,认真履行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压实了企业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风险排查和源头治理,重点整治养殖沼气、有限空间操作、粉尘涉爆、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切实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提高了安全生产能力。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规范产地检疫出证行为,加强了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同时开展了“三大安全”百日攻坚行动,重点针对畜禽粪污、畜产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排查与整改,加大了对兽药及饲料非法添加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狠抓文化赋能。依托革命老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诚信文化,万荣畜禽产品在周边市场形成较好口碑。部分企业将红色文化融入经营理念,强化产品质量管控,以诚信养殖打造特色品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实现红色基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问题与挑战

    万荣县特优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革命老区振兴需求,存在诸多短板弱项。

    (一)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全县仍以养殖环节为主,深加工能力薄弱,缺乏牛羊精深加工生产线,产品多以初级畜禽产品形式出售,附加值较低。

    (二)品牌建设滞后缺位。全县虽有 39 个绿色食品、地理标志等特色农产品,但畜禽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像 万荣苹果那样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三)基础设施仍有短板。个别养殖区域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饲料运输和养殖生产效率。基层防疫站点设备陈旧,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存在疫病传播风险。

    (四)人才资金制约明显受老区地域条件限制,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懂数字化养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匮乏。融资方面,中小养殖主体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贷款难度大,资金周转压力大,制约了产业扩规升级。

    四、对策与建议

    立足万荣县革命老区实际,结合特优畜牧业发展规律,建议围绕延链、强基、塑牌、赋能四个维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老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1.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韧性加快推进 1.4 亿元畜牧产业扩规延链项目,确保贾村、里望等乡镇生猪、肉牛养殖场按期建成投产,重点引进牛羊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冷鲜肉、熟食制品等高端产品,提升附加值。推动荣河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升级,完善检疫检验设施,实现宰前检疫、宰中同步检验、宰后溯源全流程管控。同时构建多元销售体系,对接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建立直供合作,搭建产地仓+冷链物流+销售终端配送网络。借鉴怀仁羊粪有机肥直播带货经验,培育畜禽产品电商团队,利用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销售,拓宽市场渠道。

    2.强化基础支撑,筑牢发展根基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改善养殖集中区道路、水电设施,建设标准化产地仓储冷链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实施基层防疫体系提升工程,更新防疫设备,建立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开展常态化疫病监测和防控培训,实现规模化养殖场与散养户防疫全覆盖。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挖掘老区诚信文化内涵,整合肉牛、生猪等优势资源,培育万荣肉牛”“万荣生态猪等区域公共品牌。引导养殖企业注册自主品牌,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发展模式,统一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和标识规范。同时建立畜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检测,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升品牌公信力  

    4.强化要素赋能,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 “老区畜牧人才培育计划”,与农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养殖技术、市场营销人才。二是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活体抵押”“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降低中小养殖主体融资门槛。三是深化龙头带动作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由龙头企业提供良种、技术和订单保障,合作社组织生产管理,家庭农场负责标准化养殖,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带动老区群众稳定增收。万荣县老促会 王成林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