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名村名企

    千年名镇 红色古阳

    红色山西网  2025-07-25  浏览:3816

    在霍山脚下,涧水源头,坐落着一座古镇——古阳镇。它是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安泽县的县城所在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汉代古墓群、陶片等遗迹,还有宋代气势宏伟、巍峨壮观的琉璃关帝庙,该建筑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古阳镇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出兵出粮最多、牺牲巨大、贡献突出,备受人们的向往与仰慕。

    军民团结 奋起抗日

    19384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闯入古县境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古阳镇是遭受日寇践踏蹂躏的重灾区,短短几年内,日寇先后在境内的金堆、辛佛、热留、安吉等村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惨案,烧死、打死、杀死无辜群众491人,仅在安吉村的杀人场,就一次性杀害群众375人。19385月,日军两架飞机向古阳镇热留村投下8颗炸弹,导致10多名村民伤亡,7座院落被炸毁,关帝庙献殿的一根柱子也被炸断。

    然而,英雄的古阳人民从未向日寇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配合太岳军区主力部队,依托本地优势,运用麻雀战、伏击战、地雷(手雷)战等战术,与日寇展开了顽强斗争。1942年冬,古阳安吉村民兵得知日军要经安沁大道(安吉至沁源)进入岳阳据点,便采用地雷战、钉刀战破坏敌人运输车辆。他们将木头拦在公路上,路面埋好地雷,木头下拴上手榴弹,等敌人汽车驶过,就拉动绳子炸毁汽车。民兵还把三角钉和锋利的刀安放在汽车辙内,扎坏敌人汽车轮胎。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二军分区基干营与广大民兵在安吉村黑虎岭西侧、老母坡公路的陡坡转弯处,于夜间泼水成冰,表层撒上黄土伪装,使一辆敌人汽车滑下沟底,车毁人亡。日军架设在安沁大道的电话线常被民兵割断,敌人白天修复,民兵晚上就再次割断,让敌人成了“聋子”“瞎子”。安吉村一名15岁的儿童,曾用石头砸断敌电线一次,用镰刀割电线两次。辛佛村民兵队长田文俊带领民兵,一次就割掉敌人电话线60多斤;热留村民兵田银科和李连科,一夜割掉敌电话线200多斤,受到上级表扬。日军“扫荡”期间,古阳境内民兵节节设卡,沿途阻击,先后从敌人手中夺回耕牛200多头、羊800多只、衣服好几大车,还解救出数十名被抓群众。

    1943年冬季“扫荡”接近尾声,当日军赶着抢来的骡马牛羊返回敌占区时,热留村民兵与二十五团一营三连战士在古阳堡圪塔、芭子节设伏,并在古阳滩伏击敌人,击毙日军30余人,打死敌骡马20余头,截回牛羊100多头,解救出数名被抓捕的群众,还缴获了敌人遗弃的几百发子弹。

    1942年至1943年日军“扫荡”期间,古阳辖区内的民兵配合岳北军分区、八路军二十五团,在热留村的小北沟、西磨盘山、古阳滩、辛佛村、黑虎岭等地,利用有利地形多次袭击、伏击、反击日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古县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抗日英雄 浩气长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古阳镇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在党的旗帜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88名青年血染疆场,为国捐躯。全镇10个村70多个自然庄,庄庄有参军者,村村有烈士魂。金堆村武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姚林凤,就是共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1941年至1942年,日寇在古阳一带疯狂“扫荡”,姚林凤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进山剿匪、伏击日军。1942129日拂晓,日军突然包围横岭村民兵驻地,姚林凤为掩护同志们安全转移、保护党的秘密文件,在最后一个冲出敌围时不幸身负重伤。他爬到一个地垄下,一边掩埋文件,一边向敌人射击,终因寡不敌众被捕。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姚林凤却坚贞不屈,痛骂敌人,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残暴的敌人用利刃向他乱刺,并割下他身上的肉喂了狼狗,他牺牲时年仅24岁。

    在与日军的殊死斗争中,古阳镇白素村民兵队长刘德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无畏精神。19421014日,时任村民兵队长的刘德全在曹凹打游击时遭遇日军,他勇敢地向敌人投出数枚手雷后,又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搏斗,不幸被捕。敌人用刺刀拷问他区、村领导的驻地,他说“不知道!”敌人割下他的双手再拷问,他仍说“不知道!”敌人又将他的双脚砍断继续追问,他几次晕厥,醒来后回答的还是“不知道!”无奈之下,敌人使出最残忍的手段,砍下了他的双臂、双腿和脑袋。年仅20岁的刘德全就这样被敌人活活杀害。

    什么是大义凛然,什么是视死如归?古阳镇安吉村19岁的民兵赵怀昌惨遭日寇杀害的经过,便是最好的诠释。1942年秋,日军占领安吉村后,赵怀昌等民兵承担起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的任务,并配合部队在安沁大道沿线骚扰敌人。一天下午,他们在日军安吉据点附近活动时,不幸与日军遭遇,赵怀昌为掩护战友脱险而被俘。敌人对他严刑拷打,逼问部队和民兵的去向,他始终闭口不言。面对敌人的拷问,他面不改色心不跳。穷凶极恶的日军把他吊在安吉村杨树凹的一棵树上,给他灌辣椒水,一刀一刀割他的皮、剐他的肉,逼他招供,赵怀昌宁死不屈,最终被活剐致死。

    19432月初,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取得了反日军“扫荡”的伟大胜利。县委为在反“扫荡”中牺牲的姚林凤等烈士举行追悼大会。325日,安泽县武委会为姚林凤、刘德全、赵怀昌烈士敬立石碑。二军分区司令员刘明如、八专署专员杨少桥、武委会二分区主任郑刚分别为烈士题“中华健儿”“气永山河”“民族之光”,褒扬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他们身上“向死而生、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家国同构、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具有厚重的时代价值,值得人民永远铭记和珍惜。

    红色基地 革命熔炉

    古阳镇地处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08月初,中共二地委和太岳行署办事处迁往古阳镇的泽泉村(对外称包头部)。岳阳县194081日成立后,县政府从岳阳镇的辛庄村迁至古阳镇的辛佛村,在这里指挥全区、全县的抗日战争。

    与此同时,党的各项工作在此全面开展,尤其是培养培训县、区抗日干部的工作成效显著。从1939年冬开始,由裴丽生领导的山西省第六专区河东办事处,先后在多沟、辛佛、泽泉举办多期训练班,培训了包括灵石、霍县、赵城、临汾等县的学员1000多人。这些学员回到县里后,大多成为县、区的抗日领导骨干。19408月,岳阳县委在古阳镇热留村漫沟庄开办党校,轮训农村党员,先后举办4期培训班,每期14天,共培训学员400余人。同年10月,太岳地委在辛佛村黑埝庄开办党校,主要培训岳阳、安泽、洪洞、赵城等县的农村干部,共培训学员300余人,其中岳阳县有40多人。

    19433月,因日寇的残酷扫荡,太岳中学被迫从沁源迁往古阳镇神圪垛办学。太岳中学是当时太岳地委的最高学府,是根据1940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会议要求创办的,旨在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县、区干部。在神圪垛办学的两年半时间里,培养学生260余人,其中古县籍学生20多名(古阳籍16名)。这些学生毕业后被派往全国各地,大多成长为县、区以上的领导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处处红色基地,一座座革命熔炉,记载着古阳镇不凡的过往与曾经的辉煌。

    古阳,一个响彻千年的名字。这里是历史名镇,是红色土地,更有英雄的人民。昔日的硝烟早已消散,古阳的面貌也已焕然一新,但它为新中国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被人民永远铭记。古县老促会 王学亮)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