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非遗故事

    禹王锣鼓:华夏第一鼓的传奇与传承

    红色山西网  2025-01-18  浏览:4399

    图片1.png

    2019年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禹王锣鼓传承基地在夏县揭牌上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在表演节目 王阳斌 摄

    在华夏大地的深处,有一面古老的鼓,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回响着古老的传说与荣耀。这便是禹王锣鼓,被誉为“华夏第一鼓”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禹王锣鼓传源于夏朝宫廷,是歌颂大禹丰功伟绩的典章舞乐。在古禹大地,它世代口授心传,历经夏商周的陶冶、秦汉隋的洗礼、唐宋元明清的成长壮大,至今已有4000余年传承历史。这面鼓,见证了华夏民族从洪荒走向文明,从蛮荒走向繁荣,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禹王锣鼓是晋南地区独特的原生态鼓乐乐种,其鼓点韵律源于老祖宗的《夏籥》。演奏时,鼓声激昂、节奏明快,能够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鼓手们身着古装,腰系红绸,神情专注而坚毅,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化身为古代的勇士。他们双手紧握鼓槌,似棹浆划动,有力地击打在鼓面上,动作刚劲有力,却又不失灵动。锣鼓齐鸣,似出征的将士英姿威武,抡起战鼓铿锵有力,摆开战阵,队形多变,打法新颖,急缓有章。轻击时似泉水叮咚,重打时如天地轰鸣,徐缓时如小溪流水,急骤时似万马奔腾。而其制作工艺也十分精湛,从选材到制作都极为讲究。鼓身通常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木材,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鼓面则选用优质牛皮,经过特殊处理后绷紧在鼓身上,确保鼓声的音质纯正、响亮。每一件禹王锣鼓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

    禹王锣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等内容。在民间,禹王锣鼓常用于各种节庆活动、祭祀仪式和民俗表演中,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华夏儿女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69年,在庆祝党的九大时,禹王锣鼓在全县独占鳌头,威名远扬,后因种种原因这一传统文化濒临失传。

    时代赋予禹王锣鼓以幸运,自2013年以来,夏禹后人、夏县禹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薛亥申历时五年,遍访民间艺人,在搜集整理传统鼓谱碎片基础上,追忆谱曲,形成现在禹王锣鼓的曲谱《禹王锁蛟》。主要曲牌有:起锣、乱流、三过家门而不入、望夫、凿龙门、风搅雪、再上高山、锁蛟、定九州、太平春等。通过演员表演过程中的蹦、跳、踢、转、踹、跨等动作变化,展示故事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使锣鼓表演更具有戏剧性与观赏性。

    201811月,禹王锣鼓被列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与此同时,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在禹王镇建立了禹王锣鼓传承基地,并先后举办了四期民间爱好者锣鼓培训班,一期学生锣鼓培训班,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0198月,山西省民间锣鼓艺术研讨会在夏县举行,专家代表对禹王锣鼓的文化内涵、鼓种与曲牌特征、社会意义和主要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禹王锣鼓再次迎来艺术的明媚春天。20199月,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成立了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此外,在夏县禹王一带还活跃着10余支民间锣鼓队,其核心区域为东浒、禹王、秦家埝、中秦、秦寺、中其里、庙后辛庄等村。各村上至耄耋,下至垂髫,锣鼓爱好者不计其数。可谓“村村有鼓声,击鼓心欢畅,你敲我也打,豪情斗志昂,鼓声震禹都,齐心奔小康”。在传承与发展禹王锣鼓的道路上,夏县职业中学也积极行动起来,于202339日开设了禹王锣鼓传习班,为传承这一古老艺术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禹王锣鼓传承基地也在夏县揭牌,为禹王锣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些举措不仅让禹王锣鼓在校园内生根发芽,更让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2018年、2019年两次参加了夏县迎新春锣鼓大赛,分别获得金奖和特别奖。并先后应邀参加了《山西兴革》百部微电影开机仪式、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夏站火炬接力仪式、卫夫人祭祀活动及锣鼓发明人巫咸祭祀活动、司马光一千周年纪念活动;2019年参加了山西通信行业庆兄建国七十周年文艺汇演,获一等奖;201911月应邀参加山西联通职工运动会表演,受到观众好评;2021年参加了山西省“永远跟党走”群众文化活动锣鼓大赛并获得二等奖。2022年参加山西省锣鼓大赛荣获一等奖。20233月禹王锣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元月9日,夏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到禹王镇调研工时,看了禹王锣鼓的表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县委书记薛永琦指出:“禹王锣鼓文化底蕴很深,要把禹王锣鼓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在做好传承的同时,积极创新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禹王锣鼓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禹王锣鼓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守护这面古老的鼓,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回响,奏响新时代的华章。(文/夏县老促会 张天存  图/王阳斌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