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村志的编纂与作用
村志的编纂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一个村庄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记录。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志的编纂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重视村志的编纂和使用,是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走访了文水县的所有村庄,其中包括现有的村庄158个,消失和合并了的村庄56个,原来是文水县的后来划归相邻县管辖的14个,共计228个村庄。经过对2100余名老年人的座谈采访,收集了各村的口述历史,拍摄了古建遗迹,写出了380万字的《乡村记忆》《乡村时代》《乡村风情》《乡村古建》《乡村民居》《乡村烟火》《红色乡村》《文水掌柜》等。据了解,全县编纂出村志的村庄有上河头、韩村、武良、百金堡、西韩、高车、武陵、韩弓、南张、方圆、西宜亭、南武度、信贤、北张、开栅、南白等;有文化爱好者整理出村里故事有南徐、西城、东旧、西南社等。由此看来,有文字记录的村庄仅20个村,占现有村庄的12%。由此可见,记录乡村记忆的工作任重道远。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许多乡村开始重视自身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出版村史村志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方式。
我在走访乡村时深深感受到,乡村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刻不容缓。这些基于农业生产和乡村社会生活共同形成的文化形态,包含了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民俗活动、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乡村礼仪、乡土建筑、方言土语等,有着传统性、地域性、农耕性、包容性、传承性等特征。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村志是一个村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村志不仅是传承文化,还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等功能。它可以系统地记录和呈现一个村庄的发展历程、风土人情和人文价值。通过村志可以记录了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防止历史信息的丢失;通过村志,村民可以了解自己的根和传统,增强对村庄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通过村志提供村庄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社会发展等详细信息,为村庄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制定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和措施。在村志编纂过程中,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有助于提高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民主管理;了解村庄的历史和传统有助于解决土地、房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减少社会矛盾;村志中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内容可以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带动村庄经济发展;通过村志宣传村庄的特色产品和传统文化,有助于打造村庄品牌,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村志是进行乡土教育的重要教材,有助于年轻一代了解家乡,培养乡土情感;村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培养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村志不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工具。
村志的编纂大概需要这么几个步骤:
一、准备阶段:一是成立编纂委员会,由村两委成员、村里有威望的长者、熟悉村情的同志组成的编纂委员会;二是制定编纂方案,明确编纂的目的、意义、内容框架、工作步骤、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三是筹集编纂资金,村志编纂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通过集体和村民自筹等方式筹集;四是培训编纂人员,对编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调查阶段:一是设计问卷调查,鼓励村民参与,问卷调查包含关于村庄历史、文化、事件、人物等方面的问题,分发问卷给村民,鼓励他们填写自己的记忆和故事;二是安排专门的访谈小组,对村里的长者、知情人士进行深入访谈,访谈者要认真倾听受访者的回答,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并在必要时进行追问,以获取更多信息。访谈尽量包括不同观点和经历的受访者,避免单一视角。做好录音和笔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三是组织村民座谈会,让村民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记忆,可以按不同的主题或年代组织座谈会;四是开展口述历史活动,邀请村民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家族故事,可以社交媒体展示村民的故事;五是查阅村里的文献资料、档案记录、家谱等,也可到当地图书馆、档案馆寻找线索;六是老照片和旧物件征集,举办展览,唤起人们的记忆,让村民在展览中讲述照片和物件背后的故事;七是在收集村民记忆和故事的过程中,要尊重村民的意愿,保护隐私;八是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鉴别真伪,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编写阶段:一是确定篇目结构,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村庄的实际情况,确定村志的篇目结构,一般包括概述、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大事记等;二是分工撰写,按照篇目结构,由不同的编纂人员负责撰写相应部分;三是撰写要求,文字要简练、准确,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通过讲述与村庄相关的故事,增加村志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四是内容要详实、客观、真实,使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来展现特色,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宣传色彩;五是利用图表、地图、时间线等视觉元素呈现,直观地展示村庄的特色;六是对村庄的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形成专题报告或论文。在编纂过程中,要注重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确保村志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村庄的历史与现状。
四、篇目调整:村志的篇目结构可以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编纂的目的和需求来灵活设置。可以突出“特色村庄”设置编目,也可以根据资料取舍编目,还可以根据村民的兴趣增设编目,确保调整后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村庄的历史、现状和特色,同时也要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突出村庄特色是村志编纂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让读者快速把握村庄的独特之处,增强村志的吸引力和价值。编纂者要明确村庄的特色所在:一是自然环境的特色,描述村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地形地貌等独特之处;二是历史文化的特色,挖掘村庄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传统节日、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三是经济发展特色,突出村庄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或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四是社会生活特色,展现村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社区活动、乡风民俗等;五是人物风采特色,介绍村庄涌现出的历史名人、乡贤、先进典型等。
五、文学艺术:农村的文学艺术不仅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道德等文化元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文学艺术是村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鼓励村民通过文学艺术形式表达他们的记忆和故事,通过戏曲、诗歌、故事、歌曲、绘画、剪纸、面塑等起到宣传教育、促进和谐、娱乐休闲的作用。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村文学艺术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的对外形象。
六、审稿阶段:一是内部评审,编纂委员会内部对稿件进行初审、互审,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二是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村志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三是修改完善,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村志内容。
七、出版阶段:一是设计排版,对村志进行版面设计,做到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又便于阅读,封面设计中要融入村庄的特色元素;二是认真校对,进行多次校对,确保无错别字、语句不通等问题;三是印刷出版,办理相关出版手续,选择合适的印刷厂进行印刷。
八、推广使用:村志的推广使用是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村志成为村庄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是通过举办发布会、讲座等形式,宣传村志,提高村志的影响力;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实体展览、制作宣传册、视频、海报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村庄特色;三是可以通过赠送、销售等方式,将村志发放给村民、图书馆、档案馆等;四是将村志作为村庄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游客。
梁大智出版的乡村文化系列纪实作品
梁大智出版的部分文学著作
编纂村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保存村庄的历史,还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村庄的文化建设。通过村志的推广和使用,使其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梁大智(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吕梁市首批乡村振兴文化特派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