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闻
  • 全国老区
  • 山西老区
  • 地市老区
  • 地市老区

    交流互鉴促提升 携手共进谋新篇

    ——乡宁县老促会赴襄汾县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红色山西网  2025-08-23  浏览:3805

    820日,时至孟秋骄阳似火,空气中弥漫着暑热的气息34度的高温下,乡宁县老促会执行会长辛东平一行八人怀着满腔热忱,奔赴襄汾县老促会,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参观交流学习活动。

    抵达襄汾后,襄汾县老促会关旭东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翔副会长、郭忠民常务理事热情相迎。在他们的陪同下,乡宁县老促会一行人首先前往丁村。丁村位于襄汾县城东南5公里的汾河之滨,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城。丁村民宅建于明代,清至民国续建,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现存较完好的院落有40座,是我国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建筑的珍贵标本,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与陕西省党家村合为山陕民居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图片2.png调研

    古村落宛如一颗遗落在时光里的明珠,这里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布局错落有致,砖雕、木雕、石雕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行走在古村落的青石板路上,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四个展厅展示了丁村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春节和农历二月二唱丁村家戏,清明节“送寒食”,元宵节炸油糕等,这些民俗活动传承至今,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辛东平会长不时驻足,仔细端详古建筑的构造和装饰,与同行人员交流着对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看法。

    随后,众人在烈日下又驱车来到汾城镇参观。汾城古建筑群位于襄汾县汾城古镇,是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也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汾城古镇唐初为尉迟公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迁徙至此,赐名太平县,此后历朝历代均有修缮扩建。现存建筑群涵盖金代至清末11处遗构、40余座单体建筑,最古老为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的洪济桥,最晚至清道光年间重修的社稷庙。

    图片3.png调研

    汾城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包括城隍庙、文庙、鼓楼等众多古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参观过程中,襄汾县老促会的陪同人员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保护修缮情况。乡宁县老促会的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参观结束后,双方来到会议室,就老促会的工作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探讨。辛东平会长分享了乡宁县老促会在红色文化挖掘、革命遗址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他表示,乡宁县老促会始终坚持以服务老区人民为宗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老区发展贡献力量。襄汾县老促会的领导们也介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双方还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老促会作为推动老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促进老区发展的重要使命。两县老促会地域相邻、文化相近,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在红色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交流会后,双方进行了互赠红色书籍的仪式。

    图片5.png赠书

    此次参观交流学习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县老促会之间的友谊,更为双方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大家共同期望,山水相连、一衣带水的乡宁、襄汾两县老促会能够常来常往,不断深化合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携手共进,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老区精神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乡宁县老促会  许昱 李健校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