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穗沉 品牌亮
——夏县南郭村谷子经济铺就振兴路
9月的夏县南大里乡南郭村,中条山脚下的谷子基地里一片金黄,联合收割机穿梭其间,谷穗碰撞的沙沙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丰收的乐章。这片因独特土壤、水质与气候滋养的土地,孕育出的 “南郭小米” 曾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如今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 “金穗子”,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丰收
南郭村的谷子种植史可追溯数百年,当地流传着 “米汤黄如金,香飘半条街” 的说法。这里的小米不仅色泽鲜亮,其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等营养成分含量均优于普通小米,独特品质让 “南郭小米” 长期处于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在多年前,分散种植、缺乏加工、销路狭窄等问题,让这份 “天赐好物” 难以转化为富民产业。
改变始于 “党支部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 模式的落地。乡政府牵头成立坤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推动谷子种植规模化发展。合作社重点攻关优种优育,不断改良谷子品种,同时对接夏县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 120 余户种植户发放贷款 20 余万元,解决了种植户的资金难题。从 2020 年的 500 亩到如今的近千亩,南郭村的谷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2023 年全村谷子总收入已突破 200 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丰收
产业链的延伸让 “金穗子” 附加值倍增。2024 年,南郭村投资 190 万元建成磨面车间和粮食烘干车间,注册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实现了从谷子收割到小米加工的全流程自主把控。针对市场需求,村里进一步优化包装设计,推出不同规格的礼盒装,让 “土疙瘩” 变成了 “俏商品”。更令人期待的是,2025 年村里计划再建蒸馒头车间,开发馄饨、花卷等小米深加工产品,既能丰富产品线,又能吸纳更多脱贫户务工增收。
品牌响了,销路才能更宽。为让 “南郭小米” 走出夏县,乡政府搭台、合作社唱戏,打出了一套 “宣传组合拳”:借助 “南大里乡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 聚拢人气,带着产品亮相运城市农产品博览会、省级乃至国家级展会,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份来自中条山的美味。一次次展示推介中,“南郭小米” 的美誉度持续提升,订单从周边市县扩展到省内外,彻底告别了 “好米愁卖” 的历史。
作者:夏县老促会 张天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