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老促会“文化粮仓”进阳渠 助力老区村文化振兴
四月花开正好,春光无限。4月27日上午,在会长郭效武带领下,交城县老促会全体驻会人员联合县关工委,将满载红色记忆与时代智慧的200余册、价值一万多元的新书送抵革命老区阳渠村。这批涵盖党史文献、红色故事、文学名著、农业技术、生活常识、儿童读物的“精神食粮”,如同星火落进沃土,为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再添文化振兴新动能。
座谈会
捐赠
天宁镇阳渠村是老一辈革命家、报界楷模常芝青的故居,位于交城县城东2.5公里处,新307国道、南环路均在该村辖区经过。占地面积约9691亩,耕地面积约1600亩。全村常住人口8130人;“两委”班子成员8人;党员150人;党员代表8人;村民代表28人。是交城县的大村之一。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革命老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收取土地承包费,民营企业以吊装行业为主导,有效带动村内经济、村民收入,村民在义望铁合金、金桃园、宏特等就业人数较多,60岁以上的老人在村内种植玉米、梨树等,种植面积约1870亩。村民收入稳定,安居乐业。近年来,在县老促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村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老区建设的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指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和吕梁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完成了多项重点工程,村容村貌大变样;自来水与集中供暖管道的引村入户使村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村两委积极推进乡村体育、文化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老促会团体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重新修建体育场地包括篮球场、足球场和羽毛球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图书阅览室、戏剧室、舞蹈室、形意拳活动室等都进行了重新装潢,与时俱进。村两委将挖掘红色资源与文旅融合,依托省级重点文物“永福寺”,于2023年建成阳渠村史馆,全景式记录了该村的历史变迁、文化遗产、红色资源、风土人情、人文故事,描绘了该村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新时代飞速发展交织的美好画卷,在促进乡风文明的同时,延续乡村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和优良家风,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资源。
此次县老促会精准配送“文化套餐”,形成四大知识矩阵。红色基因传承库:包含《山西抗日战争史》、《红色经典课堂》、《交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红色交城:老区村轶事》等;生产生活工具包:针对该村种植产业,特选《果树种植技术》、《中老年人养生药膳》等;针对妇女需求,配送《一本书看懂妇女常见病》、《隔代育儿攻略》等;少儿成长营养剂:除带拼音经典名著外,还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等,用科技点燃阅读兴趣。中外文学名著涵盖颇多,如《青春之歌》、《套中人》、《瓦尔登湖》等。这些饱蘸墨香的新书更新了阅览室书库,将吸引更多村民爱上阅读,从而涵养文明乡风,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书香充盈乡村沃土。
200多册书入库后,全体人员与常保国等村干部举行了交流座谈会。郭效武会长高度赞扬了村两委凝心聚力为振兴老区村所做的贡献,希望村俩委能多方引进资金,进一步整合村里丰富的文化资源、非遗资源、红色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增加村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交城县老促会 薛桂珍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