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阁深檐隐画廊
——走进文水县北辛店村
文水县北辛店村全村多数人姓贺,村里遗存着20多座贺家的古院落。2016年12月,北辛店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23年4月,被列入吕梁市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一
北辛店以村中心十字街分为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另外南北各有一个十字街,分别叫南十字街、北十字街,村西南有五道庙街,村西北有新庄街。
从前,北辛店村东有太阳庙,村南是南头庙;村西南有财神庙,西北是观音庙,村西口有座砖雕影壁;西北方向的村外有坐洪福寺,寺内东为真武庙,西为关帝庙,对面有戏台;南大街和五道庙街“丁”字处有座五道庙。
北辛店以贺、杨、闫三姓为主,村里流传着“闫不满桌,杨不过百”,而贺氏家族人丁兴旺,全村有一半以上姓贺。村中的贺氏宗祠,有两块清碑和较为完整的族谱。北辛店的贺姓,源自河北广平,明代迁至此地,始祖贺成甫、贺仕良,至今已26代。在第四世祖贺然公的影响下,耕读传世,遂成家风。贺氏祠堂祭堂面宽五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柱头斗拱一斗二升。廊下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贺氏然公祠堂》碑。前廊柱上有一副楹联:“一门进士二解元兄弟同榜,五世同堂六举人父子登科。”从贺氏祠堂可以看出当时贺家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贺氏第九世贺绳、贺武顺治辛卯年(1651)兄弟同榜同中武举人,其他还有守御所千总、叙州府署理经历、儒学教偊、官吏九品。从九品、武生、州同、附贡、知事、生员等都有据可查。明清时期有官职、功名的总共68人,其中生员、监生、贡生20人,三品以上8人,五品以上14人,九品20人,蓍宾6人。
北辛店最早的私塾是清道光年间第十五世贺名扬家的书院。据族谱记载,他的四个儿子,贺道济、贺道坦是武生,贺道中是从九品,贺道凝是守御所千总,都有功名。
二
洪福寺为一进院落,有正殿三间,悬山顶进深三椽,五檩前廊式构架,檐下斗拱五铺做昂,前檐明间装板门代花格窗,两侧为花格式窗,殿内供释迦牟尼,两旁各路菩萨,两山墙上部山花尖,墨画尚存。院内东西厢房各三间,为单坡式五檩前廊式构架,西厢房内供十八罗汉,南墙带一耳房内供财神。南面倒座三间为五檩前后廊式结构,中间为穿堂门。一进门,有一座千手观音,两侧为配房。洪福寺西邻关帝庙,东邻真武庙,三庙为一体,上下明堂三庙相通,在洪福寺与关帝庙南面结合处建有钟鼓楼,整座庙宇建筑气势恢宏,香火不断。
关帝庙相对是一座古戏台,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坐南面北,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六檩卷棚顶架构,斗拱为一斗二升,雕刻鱼形图案,龙头耍头,雀替为瑞兽木雕。梁架有彩绘,柱础花草石雕精美,整体建筑呈方形。前后台间设木质隔墙,墙东西分上下场门,台口有水夹扇遮掩,墙上留有光绪年间诸多梨园戏曲目。
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四一三惨案,就发生在戏场里,为了掩护八路军,九位村民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其中还有一位孕妇。当时,有一人躲藏在戏台内顶部,逃过一劫。
三
北辛店村在文水平川属于不大的村子,但这里是晋商的重要窗口。北辛店在文水与平遥、祁县的交界之地,明清时这一带的晋商纵横南北,通达海外。受风气影响,许多人外出经商。洪福寺前有块碑,碑上出资名单中,密密麻麻地刻有裕隆成、德昌全、云兴隆、大亨号、永生源等,粗略一数,竟然有200多个商家字号。晋商文化离不开大院文化,成功的晋商人士几乎都体现在其故土的大院建筑上。所以,晋商留下了许许多多大院,也凝聚了太多的乡愁。北辛店随处可见的20多座古老院落,默默展示着贺家历史的辉煌,记载着贺家厚重的文化。千年古村北辛店文化基因保存完好,活化性保护、复兴、传承有序,成为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古村落。
古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是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事实上,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北辛店村中部的贺家1号大院当年院主叫贺会魁,17岁考上前清九品,21岁弃文经商,继承祖业经营晋通源商号,生意日益壮大,家业兴旺发达。清咸丰九年(1859)修建此院,历时三年。这座大院属两进院落布局,坐北向南,院门雄宏大气,与南厅一体连建,开在大院的东南角,门匾额题“崇实”。进入院内要通过九级台阶,寓意九九归一。门道廊顶部的几幅具有欧美风情的小彩画图案,也反映了当时贺家商通海外的文化渗透。院内正房前梁大斗异形拱下有随檩枋,俗称通替;下有平板枋,俗称普阑;再下有额枋,俗称牵板。整个木结构由穿插连接,坚固结实。整座正房砖券窑洞五孔,平顶前有插廊,插廊上为井瓦,猫头滴水。前廊明柱为圆形,柱础圆形上有印刻花纹,图案秀丽。窑腿内的神龛,东西两侧的楼梯,屋脊上的兽头;东厢房内的彩色牛郎织女传说壁画,色彩古朴,人物线条流畅;倒座南庭前出廊与正窑前出廊结构基本相同,雕刻精美;柱础为阳刻狮子、麒麟、花草等,都在显示着主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
四
在1号院西是2号院,一座二进四合院布局,二进院正房为三孔平顶窑洞,前有檐廊,檐廊斗拱为一斗二升,龙头耍头,拱部雕饰有花卉。两进院各有东西厢房,均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二门上一块“凝瑞”牌匾高悬,窗户均采用板棂窗,花格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中有横棂。门也与窗的花格一致,精善雅致。各种石雕、木雕、砖雕,人兽花草、典故传说的图案,显示着工匠的精湛技艺。
3号院是东西并列四合院布局,西院是二进门,东院为四合院。中间是场院,并有拱券大门,门两旁有大幅砖雕,有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等寓意,砖雕上面还有精美的木雕出檐。西院一进院院门为木雕垂花门,垂花雕饰精美,额书“瑞临轩”,檩枋间有木雕花卉垫木及龙头木雕,椽头彩绘仙人及瑞兽,柱础石雕为狮子护宝瓶。东西两侧有照壁,雕花卉、瑞兽、三斗拱等。东西厢房檩枋间均有精美木雕花卉垫木,房门前有石雕人物故事坐墩。二进院正房为五孔平顶砖券式窑洞,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门前有雕龙石礅,门侧墙上有石狮雕刻。东院是贺家书房院,四合院布局,正房、东西厢房、倒座均面宽三间,单坡硬山顶。东西两侧开有侧门,西侧门上有砖雕匾额题“养静”,正门开在倒座东侧,门侧有抱鼓石,额书“和气致祥”。
其实,和3号院相邻的几处大院都是一个主人,这里曾演绎了一段贺家与祁县渠家姻缘。清代晋商大户祁县渠源浈,人称旺财主,在平遥经营拥有30万两白银的百川通票号,而贺家贺道凝也在平遥开当铺、茶铺及宝汇通票号,两家实力相当,有生意往来。贺道凝孙女贺献梅嫁给渠家少爷为正房,可谓门当户对,两家关系亲密,经济上常有往来。那用铁丝编织的防盗天网,上面挂满铜铃铛,确实是古时的“天眼”工程;嵌在墙壁的柜子,又暗藏着玄机;门当、门楼、照壁、匾额都在体现着古人的智慧。
五
正街路南4号院是三进院,以西为正,由正院、铺子院、书房院、长工院组成。正房和门楼雕梁画栋,仍然保存着古朴典雅的风格。
这里当年的主人是贺年贵,他自小聪明机灵,豪放宽厚,跟随宦官世家掌柜,深得重用并受重赏,遂于北辛店经营起永兴粮店,凭借本人敦厚仁义,施舍济世,商号制度严明、诚信公平,生意越做越大,做成了当时文水名噪一时的商行,每年搭粥棚接待当地赶会过往的商客、周边饥民,救灾解难,其厚德仁义之事,不胜枚举。乡亲们给其美称永义公,当地流传着“永义公开粮行,义薄云天人人赞”的佳话。
村西5号院是坐西朝东的四合院,正房为五孔平顶砖券窑洞,门窗均为拱券式,明间前出木构悬山顶抱厦,斗拱一斗二升,翼形拱上雕花卉、龙等图案,龙头耍头。南北厢房均面宽三间,单坡硬山顶,檩枋间有木雕花卉垫木。
南十字街南是6号院,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一二进院均有东西厢房,形制相同,均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檩枋均有彩绘,垫木雕刻有花卉、鱼跃龙门、人物等图案。二进院有东西耳房,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7号院在村东,坐南朝北四合院布局,正房为五孔砖券窑洞,门窗为砖券拱形,前出檐廊,木雕雀替,两面有通往顶部的楼梯。东西厢房各三孔平顶砖券窑洞。
六
村东的8号院是坐南朝北四合院,正房是五孔平顶砖券窑洞,明间、次间前出檐廊,枋下木雕镂空雀替,雕刻有龙、三多等图案,柱头斗拱一斗二升交龙头,门窗为砖券圆拱形,明间门檐上有木雕五福捧寿。东西厢房均为三孔平顶砖券窑洞,砖券圆拱形门窗,前出檐廊,枋下木雕镂空雀替,雕有琴棋书画、五伦图、麒麟等。感觉满院整个墙面和门窗都是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八面玲珑。院大门西侧有个小侧门,当年八路军就是在这里开会,得到日军围攻的消息时他们迅速从侧门撤退,并伏击了敌人。日军凶残报复,制造了四一三惨案,这家三口人全部遇难。目前,这里开办了红色教育基地。
村十字街附近东西两面有9、10、11、12、13号院。9号院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正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坡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10号院正房为五孔平顶砖券窑洞,明间有抱厦,悬山顶,刻有琴棋书画及花卉等,柱头斗拱一斗二升交龙头,木雕精美。11号院坐北朝南,正房为五孔平顶砖券窑洞,砖券圆拱形门窗,前出檐廊,柱头为龙头斗拱、雀替,斗拱木雕精美。
十字街西的12号院是座两进院,二门楼两侧照壁上对称地有两个壁上佛龛,高高的门楼上木雕工艺精湛,西厢房山墙上墀头雕有花卉,整座院落砖雕错落有致。里院一棵枝繁叶茂的枣树,给古老的院落带来了生机。13号院坐北朝南,正房为平顶砖券窑洞三孔,砖券圆拱形门窗,明间前出木构悬山顶抱厦,柱头为如意斗拱,正房东侧有楼梯通往房顶。
重阁深檐隐画廊,卷帘暮雨诉沧桑。南庭渔鼓声声响,北脊龙灯熠熠妆。铺首牌坊临绮户,轩扉格扇逗芸窗。且闻花月惊神鸟,只待梧桐醉海棠。这一座座高墙厚壁的古院落,仿佛让人穿越在岁月的时光隧道里……北辛店古院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和晋商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这形成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万济堂药铺的“活神仙”贺光亨、“北辛店一只虎”贺凤岐、三进源酒坊开创者贺清俊、晋通源掌舵人贺会魁……这些古院落和人文化石是民族的宝贵遗产,凝结着历史的记忆。
七
晋商世家,贺氏一族,贺家成为文水晋商文化的典型代表。贺姓兄弟俩落户此地多少年后,贺氏第四世祖贺然公以耕读传世,商农兴家,形成家风,历代绵延,人丁兴旺,德才兼备,闻名乡里。因勤劳诚信,其后历代生意十分兴隆。清乾隆年间,贺彭年于京城经营蜜饯,立号晋通源,后其子贺会魁进行大胆改革,生意日益壮大并将商号发扬光大,晋通源新增了十几家商号,兴源魁当铺、永兴公粮店、三进源酒坊、永茂公铁铺等,总资产达300万两,跻身于清代晋商商帮。
贺会魁之子贺献玺,随父在京城打理生意,经营蜜饯、布匹、茶叶等杂货,后经营规模扩大,发展到张家口、兰州、包头等地,其后代落户兰州、天津,有的在美国。
贺晋魁在祁县三晋源、恒兴昌、恒泰隆等票号都有股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其子贺献文随父参加了渠家煤矿、铁矿的维权运动,入股渠本翘的保晋公司。
贺殿魁在平遥任教谕之职,平遥日昇昌、日兴中、日兴蔚等都有他入的股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贺殿魁之子贺献华入股宝丰隆票号,后自己独创并经营多家字号,几乎占据了平遥的一条街。直到今天,仍有平遥西大街商号一条街的传说,他是文水晋商之楷模。
贺清俊继承祖业三进源酒坊后,打破常规立志改革,大胆聘用外姓,扩建工厂,提高酿酒质量。后在经营酒坊的同时又开设粞坊,粞的主要原料是大麦、高粱、玉米、小米等。大麦加水五天内生芽,将大麦芽碾成糊状,放入锅里蒸,蒸到八成熟,再将大麦芽糊与小米搅拌均匀倒入瓮中,用火加热,糊状物上浮,5-8小时,将冷却的汁水放入大锅加温搅拌均匀后,再加温蒸发。粞作坊主要生产麻糖、粞瓜、粞棍棍,在当时是老少皆宜的小点心。由于他经营有方,利润丰厚,曾捐资修建村内从西到东一条石头街。每年农历四月庙会,他搭建凉棚免费接济周边村民及过往食客。家中的牲口专为贫困人家拉磨碾米,声名鹊起,芳泽后人。
万济堂药铺创始人贺光亨,医道高深,用药得当,精通各种疑难杂症。经他之手几乎都能药到病除,故有“活神仙”之尊称,当时太原、榆次、太谷、平遥、祁县、汾阳等地患者来医治者络绎不绝。民国期间,战祸瘟疫多,他与贺年贵共同熬制中成药,为无家可归的患者及贫困者免费治疗……基于种种,他的医德、医术在十里八乡深得人们颂扬。
八
在北辛店有一个官圪洞的美丽传说。相传一年夏天,阴雨连天,汾河水泛滥,贺氏两祖先在避灾途中,遇到三位老者,一个身穿青袍,一个身穿绿袍,一个身穿红袍。他们眼看三位老者将要被洪水卷走,兄弟二人顾不上多想,老大抱起穿青袍的老者,老二抱起穿绿袍的老者,拼命向前跑去。也不知跑了多少时辰,他们实在跑不动了,就找了一处地方停下来。此地中间低,两边高,形似脸盆。说来也奇怪,他们躲避之处,汾河水始终漫不进来。洪水退后,兄弟二人决定在此落脚。原来他们所救老者是天上封官的神仙,青袍老者是负责封五到七品官的,绿袍老者是负责封八到九品官的,红袍老者是负责封一到四品官的。因此以后贺氏子孙当五到九品官的多不胜数,而红袍老者是被梁家堡人救走的,所以梁家堡多出一到四品的大官,元朝重臣梁晋阳,被敕封奥达鲁花王。
民国年间民间流传着:“永生隆的饼子,来迟了不用等的。”饼子酥酥的,层层缕缕,一鏊子出来香气缭绕能蔓延整条街。贺氏家族第十五世孙贺龙杨就是永生隆的大掌柜。当时注册资金是300块大洋,在村十字街开了一间门面房。为了能买到永生隆的饼子,人们要早早地来,排队长达几十米。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贺大掌柜上前线为战士们打饼子,是支前积极分子之一。
贺家大院,是北辛店的灵魂,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北辛店贺家大院民宿的发展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 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