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的古村遗韵
——山西柳林后冯家沟村漫记
在心灵的广袤画卷之上,我曾无数次以想象之笔精心描摹后冯家沟村的模样。它宛如隐匿于时光迷雾中的仙境,轮廓虽模糊难辨,却似有魔力的磁石,牢牢吸附着我灵魂的每一处感知。终于,在期盼与憧憬交织的澎湃心绪中,我像虔诚的朝圣者,毅然踏上了这片令我魂牵梦萦的土地。
汽车如一只栖息于山顶的飞鸟,稳稳停落之后,我便沿着那蜿蜒曲折的小径徐行。心怀敬畏与期待,脚步不自觉地放缓,目光贪婪地扫过周围的一草一木,每一步都似在跨越时空的界限。当双脚刚触碰到村子的土地,仿若触发了岁月的机关,奇妙的时光洪流瞬间将我裹挟。
这村落的布局,恰似自然与人力共同谱写的精妙华章。村民们宛如大地的知音,顺着地势的起伏,如星子落于天幕般,自然而有序地栖息在那仿若游龙盘踞的坡凹之间。抬眼望去,沟口逼仄而陡峭,似是上苍挥就的雄关,威严赫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扑面而来。南北两山之巅,古堡孑然而立,恰似两位坚毅的老者,身披岁月的风霜,默默俯瞰着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村后的“窨子(窨yìn,地室)”,宛如时光长河中的神秘漩涡,入口虽不起眼,内里却如迷宫幻境,幽深而迷离。行至十余米,东、西两巷仿若命运的岔路延展。东巷似灵蛇蜿蜒,直抵碛口镇霍家沟村;西巷如绸带飘舞,曲折回环,似在与时光低语,与岁月迷藏。
漫步于村内,那风格各异的建筑好似一部部鲜活灵动、详实厚重的史书,在温暖的阳光下沉静地舒展,向世人娓娓诉述着往昔的故事。窑洞与院落相互交织、错落融合,宛如一曲和谐美妙、余韵悠长的建筑交响乐。山坡之上,窑洞层层叠叠、鳞次栉比,彰显着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偎、和谐共生的超凡智慧。村内道路如灵动飘逸的绸带,以优雅曼妙的“之”字形姿态,轻盈地穿梭于窑洞之间,紧密地连接着每一户人家的烟火日常,编织出村庄独有的生活韵律与温情脉络。
这里的院落形式精彩纷呈、各臻其妙。豁子院入口宽敞豁达、落落大方,似在张开热情的双臂,诚挚地迎接远方来客;敞开式院毫无遮拦、豁然开朗,与大自然亲密无间,阳光与清风仿若任性的精灵,肆意穿梭其间,带来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四合院则规整大气、布局严谨,每一寸砖石皆散发着富贵与尊荣的气息。大门上的门匾,如“忠信笃敬”“耕读传家”等,刚劲有力的字迹饱蘸着历史的浓墨,传递着忠诚、守信、笃实、敬重的道德理念和对耕读生活的尊崇与向往,仿佛在向后人深情诉说着先辈们的处世哲学与家族传承的密码。我静静地站在大门前,凝视良久,心中满是对先人的敬重与缅怀,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思索与敬畏。
这里的窑洞类型亦是丰富多样,各有千秋。明柱厦檐窑洞,前排廊柱拔地而起、笔直挺立,仿若撑起了一片历史的天空。屋檐木雕装饰精美、疏密有致,闪烁着艺术的璀璨华彩;无根厦檐窑洞则以简洁质朴、浑然天成的结构,低调地诉说着实用之美。无柱的设计别具一格,尽显简约风范;接口窑洞恰似风格交融的奇妙典范,不同风格在此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尽显建筑艺术的海纳百川与创新巧思;一柱香窑洞宛如神秘深邃的古老洞穴,内部空间紧凑温馨,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安宁;砖瓦窑洞则以坚固如磐的砖石结构,默默承载着岁月的悠长记忆,见证着时光的缓缓流淌与历史的沉沉变迁。
我不禁为一户人家的门窗装饰所吸引,驻足良久。门顶窗格精巧别致、独具匠心,窗纱在微风轻柔的抚摸下悠悠飘动,似在翩翩起舞。窗扇可灵活开合启吊,白麻纸糊就的窗户,贴着一幅幅精美的窗花。那窗花图案丰富多样、寓意深远:“喜鹊登梅”仿若传递着春的欢快喜讯,“双喜临门”洋溢着幸福甜蜜的浓郁气息,“灵蛇盘兔”寓意着吉祥美好的生活愿景,“莲年有余”象征着富足丰饶的尘世烟火,“鹿鹤同春”饱含着长寿和谐的美好祈愿。“十二生肖”则如一部生动的民俗史诗,鼠之聪慧狡黠、牛之憨厚踏实、虎之威风凛凛、兔之乖巧伶俐、龙之气宇轩昂、蛇之灵动神秘、马之矫健奔腾、羊之温顺和善、猴之机灵俏皮、鸡之勤勉报晓、狗之忠诚护主、猪之质朴憨态,无不一一展现着岁月沉淀下的独特文化韵味与生命百态。
踏入屋内,炕墙瞬间成了最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焦点。白灰泥精心抹就的炕墙,经彩色油漆匠心独运地绘制,仿若被赋予了灵魂与生命。有的呈现《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卷,那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喧嚣嘈杂的尘世之声跃然墙上;有的临摹《富春山居图》,宁静悠远的山水意境令人心醉神迷;炕墙上挂着的泥彩人物,或文人雅士手持书卷、风度翩翩,或农夫村妇辛勤劳作、质朴憨厚,无不表情生动鲜活、惟妙惟肖,仿佛在与游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低语着往昔的故事与岁月的秘密。平柜、立柜等家具,实用与美观相得益彰、完美融合。平柜上雕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其高洁品格仿若在无声中得以彰显,令人心生敬意;立柜把手铜质雕花,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帽盒绘制着吉祥如意的八宝纹或富贵华丽的牡丹纹,每一处细节皆流淌着文化的血液,诉说着家族的传奇故事。我仿若与历史进行了一场深刻而难忘的邂逅,一下子沉浸于这浓郁醇厚的文化氛围之中,难以自拔。
漫步于村子之中,我越发感受到它独特地理位置所蕴含的魅力。南邻因大禹治水传说而闻名遐迩的“天下黄河第一门”的孟门古镇,北靠有“物阜民丰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称谓的碛口古镇,这样的地理优势无疑为后冯家沟村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听村里的老人讲述,这里的先辈们的极具勇气,不甘地域环境的禁锢,毅然决然地走出大山的怀抱,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闯荡之路,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孟门、碛口、军渡、永宁州、汾州、平遥、保德州、吴堡、镇川等明清商贸重镇。我在脑海中勾勒出这样的画面:长长的马帮驼队满载着希望与憧憬,清脆的铃声在蜿蜒的商道上悠悠回荡;黄河岸边,肌肉紧绷的纤夫们喊着激昂的号子,那声音与汹涌的涛声相互交织、彼此呼应。他们虽然在外闯荡,历经风雨漂泊,尝遍世间艰辛,看惯了路途的山川异域,也感受过异乡的人情冷暖,然而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始终被故乡占据,那一缕乡愁如影随形,无论走得多远,根始终深植于这片土地。家稳稳地安在了这里,于是便有了“码头在碛口,炕头冯家沟”这句饱含深情与温暖的佳话流传至今。这佳话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为村子蒙上了一层温馨而浪漫的面纱,也让我对这里的人文故事愈发着迷。
正当我还沉浸于这古村的传统韵味之中时,不远处传来的建设喧嚣声瞬间将我拉回现实,原来一场旨在打造“花样艺术村”的宏大建设工程正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推进着。我眼前一亮,仿若踏入了一个正在蜕变的活力世界,到处都是一派热闹非凡、忙碌建设的景象。项目负责人告诉我:柳林县正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多元智慧、挖掘特色优势,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全方位推动这里的乡村振兴建设大业。怀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珍视,他们大力开展古遗迹修复工作。一群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如同呵护稀世珍宝一般,精心雕琢着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木梁。那些曾经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墙壁,如今在他们的巧手下重新稳固挺立;褪色的门窗仿佛被施了魔法,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坍塌的屋顶也渐渐恢复如初,整个村庄就像一位沉睡已久的佳人,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慢慢苏醒,重新绽放出青春的活力与魅力。不仅如此,民俗展览馆、剪纸艺术馆、村史馆已布展成型,婚俗文化广场、亲子乐园、中华木绣球院落等一系列令人期待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一个以“艺术为魂,山居为骨,花样为韵”的旅游度假胜地正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些地方将成为古老技艺和民俗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舞台,它们将不再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而是在新时代的灿烂阳光下,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之中。目睹这一切的变化,我心中满是欢喜与欣慰,既为这个村子迎来的新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而倍感欣慰。
当我转身与后冯家沟村作别之际,心中满是不舍与期待。不舍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与宁静祥和,期待它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我深信不疑,后冯家沟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必将成为各地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揽胜黄河口,寻梦冯家沟”也必将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旅游金句。而我,亦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期待着与它的再次重逢,见证它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柳林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卫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