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驱车跨过蔚汾河,来到元宝山下,就到达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的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踏上石阶,在纪念馆广场前,一座高大雄伟的军民抗战群雕映入眼帘,向人们无声讲述着80多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图为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广场前的军民抗战群雕 文子玉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作为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枢纽和唯一通道,更是阻敌西犯、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吕梁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康彦红向参观者们介绍。纪念馆由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和新建展陈馆两部分组成,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晋绥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其中,纪念馆新馆展陈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主要展陈内容为晋绥革命根据地十一年的辉煌历史。在此基础上,馆内配合展出有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丰富实物、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2474件/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八路军主力挺进山西,开往抗日前线,直接对日作战。贺龙同志率领八路军120师创建了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包括晋西北、晋西南、绥远大青山地区三大块。在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复杂斗争的残酷环境里,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时大时小,最大时北达祖国边陲绥远省百灵庙,南至黄河风陵渡大桥、大青山、管涔山,其中,吕梁山纵贯全境。最小时,被敌人“扫荡”“蚕食”到只剩几个不完整的县。
图为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45年) 文子玉摄
图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提出的严明纪律要求 聂新鑫摄
作为晋绥边区党政军首府所在地,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李井泉、吕正操、周士第、牛荫冠等在蔡家崖战斗和生活十余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战略转移赴西柏坡时曾路居这里,并进行了重要革命实践活动。
图为晋绥军区司令部大礼堂,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晋绥干部会议 聂新鑫摄
图为馆内洛川会议景观再现 文子玉摄
图为旧馆内领导人路居旧址 文子玉摄
1947年3月18日,提供各类炮弹4600发支援西北野战军;9月5日,提供粮食1.5万石支援西北野战军;1948年3月3日,提供农币290亿元,银元10万元、黄金1600两及法币30亿元支持西北野战军……晋绥边区土地贫瘠、物产稀少,尽管如此,晋绥边区军民以自己的付出与牺牲,全力保障陕甘宁边区。踱步展陈间,展板上一行行数字讲述着晋绥边区在财政经济方面对党中央的巨大支持。
图为展出的晋绥边区倾力支前的数据 文子玉摄
“当时,贺龙、习仲勋在晋绥边区组织筹粮备款,筹备弹药、棉衣、被服等军需物资,组织运输队千里送物资,组织新兵为西北野战军补充兵员,全力支援西北战场。据统计,晋绥根据地支援党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收入的50%到60%,最高时达81%;1946年到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折算为人民币7.6亿余元。”康彦红说。
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烽烟再起。1948年3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前委,由陕北转战西柏坡,途经晋绥路居十天九晚,4月2日,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康彦红介绍,这次谈话,毛主席从全党和全局的高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党报性质任务和功能作用、办报方针原则和策略方法、报纸风格及新闻工作者作风,以及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有关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成为毛泽东新闻论述中的力作名篇,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时至今日,仍具有指导意义。
图为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重要谈话部分内容 文子玉摄
来源:吕梁纪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