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寿山烈士回乡记
1952年,秋风萧瑟,一片落叶缓缓飘落在王峪口村的土地上。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秋收,而杨寿山的家中却沉浸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他的母亲解引焕,一位刚强的老人,满含热泪、倚门而立,内心深情地呼唤着:“儿啊!妈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这一年,对于杨寿山的家人来说,是充满期盼与悲痛的一年。四年前,在淮海战役的硝烟中,杨寿山英勇牺牲,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淮海战役纪念碑上,他的事迹被记载在《淮海战役史料汇编》一书中。然而,家人直到四年后才得知这一噩耗,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生前事迹
杨寿山,1919年出生于夏县王峪口村的一个普通农家。自幼聪明伶俐,性格刚强。在村里读完小学后,因家境贫寒,无力继续供他上学,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部队里,杨寿山以他的坚决和果敢赢得了同志们的敬佩。他作战英勇,指挥灵活,多次立下战功。1947年3月,在一次攻城战斗中,他看到一颗子弹袭向身边一名战士,他无暇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扑到了战士身上。战士得救了,他的臀部却遭到弹石碎片的重击。在战地医院,医生从他受伤之处取出弹片,夹杂着碎石的脓血竟有多半搪瓷碗!更让同志们心疼的是,因为没有麻药,杨寿山只能忍住疼痛,紧咬牙关,一声不吭。
后来,杨寿山因作战英勇、指挥出色,被升任为中原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一团团长。在任职期间,他不仅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还注重培养部下,深受战士们的爱戴。他常对战士们说:“我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战,每一个战士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血洒战场
1948年12月15日,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攻坚战之双堆集战斗中,身为团长的杨寿山,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前线状况,带着警卫员冲到一线侦察敌情。不幸的是,在侦察过程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脖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淮海战役纪念碑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淮海战役史料汇编》记载:杨寿山,优秀指挥员,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宿州迁坟
杨寿山的牺牲让家人和战友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为了让儿子能够叶落归根,1952年9月的一天,解引焕老人决定将杨寿山的坟地迁移回家乡。她找到了自己的外甥李东来,一个从小读书识字、对杨寿山充满敬佩的年轻人。李东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姨的请求,他带着小姨的嘱咐和王峪口村大队部开出的介绍信,踏上了寻找兄弟回家的路。
经过长途跋涉,李东来终于到达了宿县罗集东北的李庄。在民政科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李庄公社,但公社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杨寿山烈士的墓地具体在哪里。然而,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条线索,说杨寿山就是当地人常说的杨团长,坟前还立了一块碑。
这条线索让李东来看到了希望。他立刻和民政科的同志出发,开始了寻找墓地的艰难历程。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杨寿山的墓地。虽然墓碑已被风沙埋住了大半截,但“杨寿山”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李东来看着墓碑,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终于找到了寿山兄弟,可以完成小姨的托付了。
坎坷之路
接下来,李东来开始筹备将棺木运回家乡的事宜。经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烈士的墓地被打开,棺木依然结实完好。李东来决定带着棺木立刻回家。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拉着烈士棺木的马车上路了。
回家的路上并不平坦。在宿县火车站,车站工作人员按照当地的习俗并不让棺木上火车。但李东来找到了车站站长,说明了情况后,站长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让车站工作人员把棺木安置好。还找来一张红纸,写了几句说明,盖上了车站的大红章,嘱咐李东来后面的车站还会拦他,到时候拿出这个红纸就能通行了。
经过一站站转运,李东来终于带着棺木回到了黄河岸边。因为有了宿县火车站的红纸说明和大红印章,他的回家之路也算是一路通畅。然而,当他乘坐的船靠近茅津渡口时,又碰上了新的问题。由于棺木的板材较厚且被河水打湿,变得异常沉重。加上茅津渡的岸畔有一个陡坡,船上的艄公建议李东去雇一些人来抬棺木。
正当李东来发愁之际,茅津渡口的工作人员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立刻表示不用李东来雇人,他们会负责把英雄的棺木抬上岸。
正当李东来发愁之际,茅津渡口的工作人员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立刻表示不用李东来雇人,他们会负责把英雄的棺木抬上岸。同时告诉他,王峪口村派来迎接的马车已经在渡口外面等候了。
过了一会儿,有经验的茅津渡口工作人员找来了一些圆木。他们有序地把棺木抬到了圆木上,靠着圆木的滚动上了陡坡。接着,众人把棺木抬上马车,并安置好棺木的四个角,确保马车可以稳稳当当地回到王峪口村。
魂归故里
当马车缓缓驶入王峪口村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这位归来的英雄。而解引焕老人更是早已等候在村口,她满含泪水地看着儿子的棺木被抬下车来。这一刻,她等待了太久太久。
在村党支部书记范青贵的安排下,杨寿山的安葬仪式在土地庙边上的大松树旁举行。县领导、公社领导以及村里的老少都参加了这次庄严的仪式。他们向这位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烈士致以最高的敬意和哀思。
当棺木被众人安置到马车上时,范青贵在心中默默地呼唤:“我的英雄兄弟,我们回家了!”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而杨寿山烈士也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家乡人民铭记在心。
颇有心得
杨寿山烈士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杨寿山烈士自幼聪明好学,追求进步,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他毅然选择投身革命,为抗日救亡和解放事业奋斗不息。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多次立下战功,最终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同时也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杨寿山烈士的一生是对“有国才有家”的最好诠释,他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作者张天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