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人物

    从童养媳到妇联主任 从县团级干部到扫街大娘

    ——记解占年的光辉人生

    红色山西网  2025-01-20  浏览:4924

    640 (5).jpg

    胸前挂满奖章的解占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阳光初照的早晨,一缕缕清澈的黄色的光线洒在兴县那条文化街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拿着一把大扫帚扫街,几个买着油条老豆腐回家的婆姨指点着她说:别看她是个扫街的,人家孙子们可都是念的好大学,常来看望她。

    这些年轻媳妇哪里知道,这个扫街老婆婆是兴县原农工部副部长、全国支前模范解占年,也是老红军、抗战英雄吕候仁之妻。

    那天,吕建明说起他的母亲,满是骄傲,他爽快地说:我妈是我爷爷收留的讨吃孩子,也是全国模范,到过中南海,见过毛主席,上过天安门,吃过国宴。

    我让他说详细点,他点起一支烟,声色凝重地慢慢叙述起他母亲来。

    1、穷人家的童养媳

    解占年八岁时随父讨吃来了固贤任家坡,吕候仁的父亲收留他们住了一夜。那天夜里,吕父和解父商量把解占年留下,做了吕家的童养媳。

    解占年总算有个住处、有碗热饭吃了。讨吃流浪的生活让她很珍惜有家幸福生活。农闲时上山捡柴,农忙时点谷抓粪,家里生火洗锅做针线,样样抢着做。她和吕候仁相处如兄妹,见吕候仁给地下党做事,她很好奇,有时候就跟着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吕候仁带她走上革命道路。

    吕候仁14岁时离家参军,解占年也不甘落后。她为红军搞情报,协同地下党的从岚县贩运军火。1939年,15岁的解占年就入了党。

    说着,吕建明给我们看他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解占年头戴军帽,短发齐肩,身穿青布小袄兰布库,胸前佩一颗红五星,面露微笑。

    吕建明继续叙说。

    640 (4).jpg

    青年解占年

    2、妇联主任

    抗战时期,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解占年担任了兴县西南四区、五区的妇联主任,征收军粮,安排妇女做军鞋,抬担架,抢救照顾伤员,和民兵一起熬硝造地雷,二十里铺的民兵队长、地雷大王李有年(民兵队长、特等战斗英雄、西北野战军营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青海省兴海县常务副县长。1962l0月病休回乡。1971年任兴县陶瓷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1980年离休,19941月受到视察兴县的江泽民主席接见)曾长期和她工作、战斗。

    晋绥行政专署领导见解占年是可造之材,1946年正月,派她去临县建成小学读书。1948年,又被派去忻州建成中学读书,有了文化的解占年工作更出色了。

    3、从吕梁山到大巴山

    19493月,晋绥解放区抽调干部组成南下工作团去四川,解占年也被抽到工作团。工作团共五个梯队,她是妇女干部,被编在第三梯队。先到临汾进行了两个月的军事集训,给每人发了一套带有八一帽徽的棉军装,部分人发了枪弹。解占年随大部队步行入川。他们过了黄河,上了曲折崎岖、盘旋起伏的川陕公路,敌人还埋下地雷,工兵在前扫雷,队伍步履艰难。第三梯队翻越秦岭时正值严冬,大雪纷飞,寒风凛冽,道路泥泞,还不时会遇上国民党余孽、游兵散匪、地方反动势力的武装袭击。工作团打退了敌人的袭扰,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于194912月底到达成都。

    640 (3).jpg

    欢送南下干部

    4、双枪女将

    刚刚解放的成都,工作人员时时遭到土匪、特务、国民党残兵的袭扰,不断有干部在执行任务中被土匪敌特杀害。19502月,一股土匪突然袭击第三梯队司令部,解占年反应敏捷毫无畏惧,拔出自己手枪的同时拿起战友放在桌子一把枪,左右开弓,双枪击敌,冲在前头。敌人扔下几具尸体仓惶逃离,司令部领导安然无恙。在这次击退敌人的过程中,解占年表现的有智有勇,记功一次。正组建人民政府,组织上派她到四川金堂县担任县委书记。

    10月,在兴县家里照看两个孩子的婆母突然生病,丈夫吕候仁入朝作战,组织上把解占年调回兴县,安排她到农村工作部当副部长,主要任务是给志愿军征粮。解占年常常挂着枪和水壶骑马去西南六区征粮。那时的西南六区路很难走,去蔡家会圪垯上,得走到黑夜,碰上狼是寻常事,幸亏她枪法准,准是一枪毙命。  

    5、毛主席寄来的请柬

    1950年,解占年被评为山西省劳模。

    640 (2).jpg

    解占年的奖状

    1951年,923日,解占年收到一封北京寄来的密件,打开信封,面是一张请柬:

    定于一九五一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七时在怀仁堂举行招待会敬请光临

    毛泽东                

     凭柬入场

    是毛主席寄来的请柬!原来,解占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了!

    解占年带着这份殊荣去了北京,参加了怀仁堂的招待会,在天安门观了国庆礼,在北京饭店赴了谢觉哉的国宴,临回时华北局送了一件绒衣,华北局党校、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刘澜涛送了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做纪念。

    兴县能享如此殊荣的共有两个人,另一个是白家沟的贾宝则,他是1950的全国劳动模范。1952年,解占年再次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640 (1).jpg毛主席寄来的请柬

    6、舍小家,顾大家

    1952年,吕候仁在西北军区疗养院工作,按规定解占年可以随军,但是兴县这边上有公婆要侍奉,下有儿女要抚养,更重要的是,她舍不下在兴县的工作。

    解占年一共生了12个孩子,现在身边有5个。由于工作忙,12个孩子都是一落地就送到奶母家,养到2~3岁再去接回来。有的奶妈育子情深,解占年去要孩子时候,死活不给她,她只能黯然离开自己的骨肉;有的解占年去接时,孩子已早夭了,她只能含泪独自走上回程。

    有一年解占年去方山开会时生下个孩子,就地抱给当地农户。这个儿子长大后知道了身世,来认亲娘,解占年不但不认,还很冷淡。孩子们觉得母亲实在不近人情。解占年说:我没尽过当娘的责任,没资格享福。人家辛苦养大,现在出息了当官了,咱认下才不近情理。让他绝了念想,一门心思孝敬养父母才是情理。

    7从农工部副部长到扫街大娘

    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粮食供应严重不足,为缓解粮食危机,政府压缩城镇人口,精简职工队伍,号召干部辞职回乡。辞职后工资只挣原来的40%,还失去了社交圈,没人愿意主动辞职。才39岁的解占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辞回家,每月60元工资降成24元生活补贴。

    回家后,解占年自觉地当起了段主任,每天早起扫街,解决邻里纠纷。

    解占年家住的县委大院里(旧党校)都是县委领导,大家知道解占年是固贤人,推得一手好莜面,今日这个领导说老姐姐给咱推莜面栲栳栳吧!明天那个领导说想吃莜面圪搓搓,解占年乐呵呵地推下一大笼屉,圪搓搓又细又长,栲栳栳又薄又光,蒸熟还是直棱棱。吃得没莜面了,就回固贤任家坡和乡邻们买上。傍晚,解占年常常在做家务时忽然停下,说,那谁谁家的孩子该放学了,我去幼儿园接一下,你们好好在家玩,不要乱跑啊!院里住得都是县团级干部,谁家出门都不锁门,都说有老解呢!

    8、痛失挚爱

    1966年,解占年42岁时,丈夫吕候仁旧伤复发去世,解占年悲痛欲绝。她八岁来吕家,与吕候仁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一起干革命,一路上相濡以沫,相互支持。丈夫去世那段时间她沉默寡言,精神大不如前,身体也渐渐有了毛病,好长时间才慢慢恢复过来。

    生病期间,往年一起做抗日工作的姐妹杨爱英(1944年晋绥群英会劳动英雄)、刘大女(晋绥边区妇女干部)等都来看望她们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姐。当年常与她钻一个被窝的好姐妹张秋林(晋绥边区特等纺织英雄模范,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建国后,历任兴县专区妇联主任、山西省妇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吕梁地区妇联主任,1950年的山西省劳模,1980年担任中共吕梁地区纪检委副书记,1984年离休)与她有着相似的命运,那段时间与她书信往来更是频繁,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她们彼此安慰,给予对方温暖与力量。

    9没困难

    在家里,解占年地位崇高,说一不二。孩子们大了后,懂些事了,想就工作问题去找领导,解占年说:该照顾安排的,政府都给咱办了。剩下就看你们的本事了。政府不主动帮咱解决,咱绝对不能添麻烦。再说了,如果这一院的领导都看不见咱这个事,那就说明咱这个事不是个事。

    领导们常关心地问解占年有什么困难,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没困难。

    10、宝刀未老

    解占年好枪法,赋闲后,偶尔手痒,拿上儿子的气枪过把瘾。七十年代初期的夏天,一个星期日,在县委(旧党校)大院里,南面砖墙上,解占年的二儿子把一个瓶子横放在墙上,立即走开,点上一支烟,站在一旁的人群里看。对面十几米远的窑洞门口,年近五十的解占年端枪瞄准,——”,子弹从瓶口穿过,瓶底被揭去。在人们的喝彩声里,解占年的儿子又把烟头插入墙缝里,解占年又是一枪,烟头碎屑伴着沙土纷纷落下。

    午后,院里的人们都出来在那两棵大槐树下乘凉,县革委会副主任李子荣说:解大姐的枪法真准!子弹从瓶口穿过,瓶口完好无损,瓶底给揭了。

    兴县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赵保魁怀疑地看着瘦弱的解占年说:我不信。不信你让他试试!赵保魁立即拔出自己的手枪递给她。解占年接过枪,环视周围,然后举枪瞄准树上的麻雀,叭!叭!两只麻雀应声落地。

    赵保魁惊叹不已,老书记马柏树(1949~1954年任兴县县委书记)说:战争年代,她可是咱兴县的女英雄。

    11、最后的心愿

    八十年代后期,领导们都按单位分上新房子搬走了,解占年和未成家的小儿子还在招待所旧房子里。她还是每天早起扫街,过着低调朴素的生活。县委书记杜俊奇给解占年家拨了一万块钱让修缮房屋,解占年用了七千,把剩下的三千元又给组织送回去。杜书记说:唉!你就花了吧么,你送回来我连账也入不了。解占年微笑说:杜书记,我不能花

    201510月,解占年病重住院,弥留之际,她对儿女说:我死后,你们不要领陪侍费、丧葬费,我住院你们伺候我,我死后你们安抚我,是你们应尽的责任,不是国家的事。

    118日,解占年安详去世。

    儿女们答应了解占年的要求,谁也没领那笔钱。一是他们认为,做子女的侍奉父母是应尽的责任,二也为成全母亲最后的心愿。

    解占年一生奉献,不记名利。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初心,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当初的入党誓词,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兴县老促会)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