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贺龙元帅给新绛房东村民赠婚联的事儿

    红色山西网  2025-02-22  浏览:4742

    新绛人打坝建屋,要将地基打实,就有了四人举石或铁疙瘩,叫行窝的习惯,为了齐心协力,举放有序,大伙口中念念有词,最显亮鼓劲的词句是:

    “一二三哟,”咚!“军民一条心呀",咚!“黄土变成金,咚,三二一哟,咚,干群一线情啊,咚!“打败日本人啊,咚”。

    这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优良作风在新绛县的民间永远的传颂。

    来源于1937年,在抗日战争爆发时的那阵子。话说(血)贺龙元帅率120师从陕西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到山西前线北上抗日,路经咱新绛境内,在革命老区万安村小住。

    咱八路军的军纪那可是没说的,秋毫不犯,百姓称赞,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队伍。

    部队开到山西新绛地界,万安村老百姓得知八路军要在此住几天,大伙都忙着扫院子和整房间,让战士们方便住宿。

    当时,万安村21岁的马士林正准备结婚,新房已用白石灰粉刷一新,也已安排要住八路军战士。

    贺龙与师部通讯员挨门挨户查看时,来到了马家院,看到院子里,正用半节子砖垒旋风炉子,高2.8尺,宽1.2尺,上边炉口80公分,锅口60公分,外面用麦杆泥抹上泥巴,烧烟炭生火上蒸笼或炒菜做饭的炉子,院子里放着一堆堆的板凳、佛佛子,橙橙子与方桌,窗户上帖着"喜″字。

    贺龙一看,就明白了有啥子事。

    他问谁号的这家院子,怎么就不明白主人要办喜事呢?

    命令已住下的战士赶紧搬出来。

    马士林父亲连忙上前拦住说:″首长,就让小弟兄们(战士)住下吧,我全家挤一挤,凑合一下能行。″贺龙扳着脸说:“本来就不应该吗!号房的同志不了解情况吗!你可不要见怪呀″!

    老马激动地说:″应该应该,咱部队好希罕的来了,我就把结婚的日子往后推迟几天,也要让小战士住平着呀"

    回答:″这个不行,结婚是人的一辈子大事,日子已定了,就不能改,要按风俗办"!贺龙坚定而客气地说。老马上前走近,握着贺龙的手,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农历8月初6这天,马士林如期举行婚礼,婚礼布置得简朴大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贺龙赠送的一幅中堂对联,使婚礼显得十分光彩夺目。

    在咱新绛,娶媳妇可是大事,那讲究可多了去了。婚礼前,男方家要准备好新房,贴上大红“囍”字,还要请亲朋好友来吃席,叫“吃个外新绛九六八,汤汤水水赛神仙”。女方家也不闲着,姑娘要精心梳妆打扮,陪嫁的东西也得早早准备好。迎亲那天,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吹笛打鼓,把新娘接回来,还要表演:老鼠迎亲,厦坡里滚核桃等新绛特有的历史节目。

    可是,在那兵慌马乱的年代,咱百姓都提心吊胆,加上生活过得很寒酸,那里还能有什么讲究。

    马士林爹妈原本想,选个三六九好日子,图个吉利,再有副红对联装点一下,一显得喜气,二镇镇邪气,不能老这样穷着趟下去,使紧巴巴的日子有所改变,也算是很体面了。没想到共产党这么大的官还给咱送对联,悬挂在堂房中间,多喜气,多阔气。

    贺龙元帅赠送马家的堂联:上联是:“碧岸雨收莺语柳”,下联是:“蓝田日暖玉生香”。这幅堂联是印制好的成对联,字迹苍劲,不同的是贺龙亲笔写下落款:马先生令郎花烛之禧,贺龙敬贺。很耐人寻味。

    当天晚上,部队文艺宣传队还在万安村戏台子上举行了文艺晚会,演出了《松花江》等抗日救国节目,军民联欢,巧妙融合,气氛欢快。这一下,可把村里的人都高兴死了。尤其是在举行婚礼时,大家围在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哎呀,贺老总上马会打仗,下马还会写一手好字。

    这字,表达了共产党对百姓的情和爱"!这对联的词儿,听起来文雅舒心,咱村里家人听着都觉得喜庆顺心!”。

    田园、阳光、雨后春景,这不就是咱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呀!

    咱新绛人们表达高兴时会说“美气”,称赞东西好会说“嘹咋咧”。

    当时,乡亲们止不住地夸着贺龙元帅。马士林一家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冒福气儿,一个劲儿地说:“贺老总,太感谢您了!您这对联,可给俺这婚礼添了大彩,争了荣光,满院生辉,俺这心里,真是美炸啦!”

    结婚那天,新娘穿着红嫁衣,盖着红盖头,在伴娘的陪同下,举行了拜堂仪式,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

    等揭开新娘红盖头,周围的大妈、嬸子、姑娘、媳妇都睁大眼窝儿,细细看着新媳妇子,美滋滋地说,这新媳妇子真惜人、耐看、漂亮。一伙淘气、捣蛋、不听说的顽皮娃子则叫喊看要吃糖蛋(喜糖块)。有个不顺经的男孩小子,毛圐圙的不听劝,硬是扯着新媳妇的衣服耍鬼脸。整个婚礼大方热闹,大小人脸上都笑得像开放的朵花儿。

    婚礼和晚会结束后,贺龙又和乡亲们谝起了家常。

    他那八字撇胡子,满脸堆肉笑盈盈,眼窝合成一个缝的面孔和诚实待人的表情、动作,与一个普通战士一样的灰色军装,一直留在新绛老百姓的心中,就像自家人一样可亲可爱。他说:“乡亲们,这日子再难,也有盼头。咱们齐心协力,把小鬼子赶跑,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乡亲们听了,都使劲儿点头拍手。

    从那以后,贺龙在万安村为普通百姓送婚联的事儿,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新绛的十里八乡传开了,大家都念叨着,贺元帅真的和老百姓心连心呐!

    新中国成立后,马士林将他珍藏的贺龙元帅送他中堂联呈交给县文化馆,被列为革命老区文物。

    那个时代的红旗、红星、红领章,号红巾,一直激励着万安人、新绛人、中国人。拥军参军热,军民一家亲,官民一样心,传承千万代,江山岁月锦。

    作者:新绛县老促会 柳文利 马新立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