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康杰故乡胡张乡其毋村 千年龙柏的传奇与守望
其毋村千年龙柏照片之一
在山西省夏县胡张乡其毋村,矗立着一棵千年古树——龙柏。这棵古柏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寄托了村民们无尽的情感与敬仰。
龙柏树位于其毋村的一个土丘之上,这个土丘比村中其它土地略高,使得龙柏更显雄伟。树围达6米以上,枝干遒劲,古味浓厚。抬头仰望,树枝弯曲盘绕,顶似龙首,两根粗壮的枝条突显其中,神似龙角;树身扭曲,称为龙身;根系发达,抓附大地的树根则被称为龙爪。整体看来,这棵龙柏势如一腾空之苍龙,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这棵龙柏,流传着两个神奇的传说。第一个传说是关于唐代秦王李世民的。相传李世民率兵东征时,曾路经此地,并在这里安营扎寨。他将御马拴在这棵柏树上,正当士兵们为寻找水源而着急时,御马长嘶一声,双足刨地,竟在柏树西侧刨出一汪泉水。这汪泉水被称为“马刨泉”,虽然如今已经干涸,但当年泉水流经的渠道仍然可见,见证了这段传奇的历史。
另一个传说则发生在清代光绪年间。安邑县三家庄有个姓仝的盐商人家,非常富有。他得知这棵古树与唐王李世民的关系后,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便有意将其买下。为了防止别人砍伐,他在树上一次性钉了80颗铁钉。然而,这一举动却破坏了树的灵气,当晚树身便发生了扭曲。原来面向南方的龙首,也因此转向了西北方向。自那以后,仝家逐渐衰落,一蹶不振。这个传说为龙柏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也让人们更加敬畏这棵古树。
龙柏不仅承载着这些传奇故事,更是其毋村的文化象征。每年农历二月初九,村里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专门祭祀这棵古柏。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特色小吃、农品杂物、服装鞋帽应有尽有。村民们还会邀请蒲剧团来助兴唱大戏,为老百姓提供一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艺大餐。而龙柏下,更是香火不断,上香许愿的人群络绎不绝。
除了庙会外,龙柏还见证了其毋村另一位杰出人物——嘉康杰的成长与贡献。据村干部讲,嘉康杰小时候,经常在龙柏树下读书学习,这棵古树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也见证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革命领袖的历程。
嘉康杰,又名寄尘,1890年出生于山西运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是这个村庄的骄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龙柏不仅是他学习的伴侣,更是他精神的寄托。每当夜深人静时,嘉康杰都会在龙柏树下沉思,思考着如何拯救国家、造福人民。
嘉康杰是晋南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群众领袖,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五四爱国运动,曾两次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决心兴办学校,振兴中华,当年就在家乡其毋村创办了“以太小学”,先后创办了6所中学,其中就包括全国闻名的康杰中学。嘉康杰的革命精神和教育贡献,与龙柏的坚韧不拔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其毋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胡张乡其毋村“以太小学”旧址照片
1927年,嘉康杰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先后担任中共河东中心县委书记、河东特委组织部长等职,致力于重建和恢复党组织的工作。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嘉康杰不畏艰险,长期深入基层群众中间,积极开展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当人们提起嘉康杰,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棵屹立在村头的龙柏,它仿佛成了嘉康杰精神的象征。嘉康杰的革命事迹和龙柏的坚韧不拔相互映衬,共同铸就了其毋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
如今,龙柏依然屹立在其毋村,静静地诉说着嘉康杰的故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村民们的生活。每当有人来到树下,都会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和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嘉康杰的事迹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龙柏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龙柏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认识。保护龙柏树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正如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龙柏的保护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经济收益。其毋村的龙柏,不仅是一棵古树,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文化的传承者,一个精神的象征。(夏县老促会 张天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