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王秉云和一平垣地下情报站

    红色山西网  2025-04-13  浏览:4048

    1938228日日军侵占临汾县城。中共临汾县委、临汾县抗日政府转移到临汾西山一带坚持抗日斗争。193811月,日伪军向西山抗日根据地猖狂进攻,加紧了对临汾西山的“扫荡”和“蚕食”,大搞“强化治安运动”。同时,日本帝国主义还对国民党反动派继续采取诱降政策。

    19391212日,阎锡山蓄谋已久的“晋西事变”发生,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攻和封锁下,临汾县西山进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王秉云就是在这种特殊形势下成为地下工作者并建起一平垣情报站的。

    抓住时机,建情报站

    由于日军占领同蒲铁路沿线,以“碉堡为锁,铁路公路为链”,组成“锁链”,严重阻碍临汾县汾东和汾西的联系。

    中共临汾县委根据抗战形势需要,以汾河为界,把临汾分割为河东河西两大块。中共临汾县委在河西设立北区和南区两个区委,开展隐蔽斗争,北区区委书记李康同志认识到一平垣处于日、伪的统治下,一平垣村地处临汾通往西山蒲县、隰县、大宁、永和等县的交通要道,敌我双方对一平垣村都十分重视,李康经过考察,经北区区委研究决定发展王秉云做地下工作,并由他牵头在一平垣建地下情报站。

    王秉云同志一九一九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县(尧都区)一平垣乡一平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母亲一生务农。王秉云姐弟五人,大姐、二姐很小就因病去世,大哥名叫王秉跃,二哥名叫王秉先,他们一生都在村务农,王秉云排行老五。

    王秉云小时候在一平垣村念过私塾学校,他天生聪明好学,学会了部分识字,也学会了算术、算盘,年纪大些了,在一平垣乡黑龙沟村煤矿(合资煤矿)当生产销售记账员。

    1941年,日本鬼子在一平垣设炮楼扎据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维护其军事占领,建立伪政权,向一平垣村要村长,一平垣没有人干,几个村副没有办法,就召开会议讲了当村长的条件:谁当村长,大伙每月给谁五斗小麦。

    临汾县北区区委书记李康找到王秉云动员他当村长,利用村长身份建起情报站。李康经常黑夜来,白天走,在王秉云家秘密接头,王秉云家成了地下情报站。

    李康给王秉云交待了两个任务:一是打击敌人,二是保护群众。这两个题目很大,具体如何下手,王秉云没有数儿,所以遇事就找李康商量,让他拿主意,从此在李康指点下,王秉云便在1941年至1945年之间开始围绕着这两个题目做起文章来。

    想方设法 夺回耕地

    1941年,侵占一平垣的日本鬼子大搞所谓强化治安,把炮楼附近的土地废耕,制造无人区。当时王秉云想,不能让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要想办法把土地夺回来让群众耕种。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他想了很多办法都落空了,最后认为要达到目的必须让鬼子对自己有“好感”。因此,鬼子每次召集村长开会,王秉云积极参加,经常给鬼子送点小礼,如鸡、油、猪肉、面等。这样一搞,鬼子认为王秉云对他们很“忠诚”,说王秉云是大大的良民,会办事。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和鬼子混熟了,王秉云就借一次送鸡的机会,向鬼子军官说:“让老百姓把你们不让种的地种上,好多打粮向太君上交。”鬼子军官答应了,并于当年把300多亩耕地还给了群众耕种。

    大胆斗争 夺回耕牛

    一平垣炮楼内的日本鬼子经常抢夺附近农民的耕牛,杀掉吃肉,日本鬼子的暴行罄竹难书。牛是农民家里种地耕地的主要劳动力,农民视耕牛为命根子,保护村民的耕牛像一块大石头压在王秉云的心上。一天,村民们反映日本鬼子一次就抢走了九头耕牛。各村的群众知道王秉云是鬼子的“红人”,会办事,便都来找王秉云想办法。王秉云一听,觉得这是件急事,若迟了,鬼子把牛一杀,一切工作就没用了。为了抢时间,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决定亲自出头,向鬼子要牛。鬼子兵不但不听话,反而要打王秉云,他气坏了,当场便和鬼子吵了起来,鬼子的军官知道后,见是王秉云,就让士兵把他放了,还说王秉云是大大的好人,日本军官问王秉云有什么事,王秉云回答说这几头耕牛是亲戚家的,不能宰。鬼子军官想了想,才让士兵把耕牛交给王秉云,然后由他送给了各家。这一次从鬼子手里完好的夺回了9耕牛。

    以饵捉鳖 营救同胞

    日本鬼子在一平垣不仅抢粮、抢牲口、抢财产,而且经常荼毒生灵。由于一平垣村是通往蒲县等县的必经之路,日军从蒲县等县掠夺的物资要经过一平垣才能运到临汾,日军把这条交通线管制的很严,发现行人异常,就要轮抓乱杀,惨案经常发生。1941年的一天,鬼子抓了张家庄的4个群众,硬说是中国兵,关起来要枪毙。王秉云知道后非常着急,因为这些鬼子同“王八”一样,有时一口咬住不放,若误了时间,将造成损失。经过分析,他知道鬼子爱吃鸡,抱着用鸡捉鳖的想法去试一试,若不行再说。这次,王秉云一下就拿了8只鸡,送给鬼子军官,并说被抓的人是大大的老百姓,是好人,放了吧。鬼子军官爱吃喝发财,一见有鸡高兴极了,就对士兵讲:“放了吧,他们是老百姓”。王秉云还有点惊奇,没费大力就把4条人命救下了,真是喜出望外。1942年,王汾村玉锁家里有1条红裹腿,鬼子见后,硬说他家的两个男人是中国兵,关起来要枪毙,王秉云知道后,又用送鸡的办法马上去营救了这两位乡亲,使他们免遭魔难。

    掌握情报 打击鬼子

    1942年,在一平垣驻扎的鬼子,听说机器煤窑有枪后,计划出动1个班的兵力去抢枪,出发前一天晚上,鬼子向王秉云了解机器窑有没有中国兵,王秉云说没有,他们便大胆决定天明去抢枪。王秉云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夜派人给煤窑送信,说鬼子明天去破坏煤窑,兵力1个班,大约七八个人,如果有力量就打,没有力量,就赶快搬走重要机器,藏起重要东西。机器煤窑的人得信后,连夜做好准备,把重要东西都藏了起来。第2天,鬼子到了机器煤窑,见所有的门都锁着,他们认为人都被吓跑了,便大胆砸门撬锁,准备抢东西。在砸门的时候,埋伏的群众突然开枪,打死打伤鬼子各1名。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的鬼子背上伤兵就往回返。事情一发生,王秉云心里也通通地跳,整天捉摸如何妥善结局。几天后,机器煤窑的人来说,给鬼子3万块钱把这件事了了,当时王秉云也不知道鬼子想怎么办,所以只好对来人讲,等了解了情况再说吧。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到鬼子里面去怎么能知道鬼子想什么呢?豁出去到鬼子里边跑一趟,看他们到底要怎么样。于是机器窑的人走后,王秉云就到炮楼里面去。当时,鬼子头头讲,第2天黑龙关的大太君要下来,让王秉云说中国兵大大的有,他们哪里也没有去,两个人让中国兵打死打伤了。他们要王秉云这样讲,怕王秉云不听话,还对他很热情。这下王秉云心里有底了。第2天黑龙关的鬼子头头来后,他就按鬼子军官的嘱咐讲了,鬼子头头非常满意,并请他喝酒。过了几天,机器煤窑又派人来给王秉云送钱,让了这个事,王秉云说一分钱也不要,已经处理了。这次活动,机器煤窑没有任何损失,王秉云利用村长身份做工作很多。

    利用烟土 换取军需

    19458月,抗战胜利。19461月,国民党胡宗南军队又占了一平垣,他们同日本鬼子一样,也是鱼肉人民、残杀无辜,害的群众不能安生,社会秩序混乱。根据对敌斗争需要,1946年,中共临西县委和临西县民主政府成立,临西县下设一、二、三区,二区区委书记李康。二区区委决定再启用一平垣情报站,由于王秉云人熟地熟,特别是有村长身份,还是由他负责情报站的工作。

    李康代表二区区委指示王秉云要利用村长身份同国民党军展开斗争,在斗争中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与敌人斗争,积极巧妙地打击敌人。

    1946年冬,国民党军经临汾撤退时,王秉云黑夜烧毁了敌人的1辆汽车,后来又有国民党军4辆汽车路过一平垣停留,王秉云又烧毁了1辆。同年年底,蒋介石的30师师部副官刘云岐到一平垣购煤,王秉云哥哥是煤窑的内经理(管内),他惹不起敌人,不愿和他们做交易,因此他不去同刘云岐接头,让王秉云去接头。当时一平垣的公路南扎的是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和一部分阎军,公路北扎的是一部分八路军。根据组织安排王秉云在房家凹村见了中共临西县委书记兼县游击队政委杜芳召和临西县委城工部长张恒夫,他汇报了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杜政委和张部长让他和敌方30师副官刘云岐接头拉关系,搞敌人的情报,用烟土换武器,并让李康和陈珂二人与王秉云联系。1947年初,组织上说游击大队急需枪支、子弹、药品、布匹、纸和油墨,让他打入敌人里面,利用关系搞军需。

    当时王秉云了解到国民党的军官喜欢吸大烟,他就向组织要烟土换军需。张恒夫部长两次派张文杰给王秉云送了5斤(80两)大烟土,王秉云前后共换子弹4000余发,长短枪9支,还换回一部分西药、纸、油墨和黑颜料等急需物资。重阳节那天,刘副官讲,蒋介石的30师要往西安调,他得知情况后,马上向陈珂汇报,陈珂让再落实一下,王秉云就把李康带上到了30师师部,听军械部朱部长和师部谭军需讲,30师要调西安,王秉云和李康顺便又用50两烟土换了两支德造手枪和1架军用望远镜,带回交给了陈珂。

    将计就计,诱敌火拼

    王秉云多次将敌人偷袭我解放区的情报送出,并利用假情报引诱敌人上当。例如,他利用胡宗南30旅谍报队,故意把假情报露给浮山县和蒲县保警队去料江胡同村偷抢运粮队导演的一箭双雕的小戏,导致敌人在料江胡同村“内讧火拼”。

    敌人自相残杀的战斗经过是这样的:

    1946年元月,浮山县城第一次解放,该县阎锡山地方

    政权的保警队溃逃到临汾又转驻河西平川,受到当地势力排斥,无奈向蒲县保警队屈膝求情,乞得又一立足之地,所以,经常来往于临西和蒲县之间。他们走车辐、杨家坡、料江胡同便道,沿途骚扰抢劫,残害百姓,狂言要捕杀民兵,血洗吉家庄。

    根据群众的要求,临西县游击大队决定诱敌深入狠狠打击这股敌人。8月下旬的一天,一平垣地下情报站王秉云传来:浮山保警队获悉后天我有运粮队经过料江胡同,欲来偷袭。临西县游击队研究决定利用这个过期情报(前二天已进入洪洞),将计就计,指示王秉云利用30旅谍报队把情报透露给蒲县保警队,诱其也按时来抢,演一场敌人自己火拼狗 咬狗,挑起矛盾,削弱敌人的力量。恰巧这天傍晚下起雨来,浮山保警队由平川上,蒲县保警队由西下山,都想着抢粮抢物抓捕我运粮队,好去向地方武装总指挥部讨功领赏。午夜,双方赶到料江胡同尖兵相遇,早已埋伏在此诱敌上钩的临西县游击大队,没等敌人喊话询问,就左右开弓开了枪,紧接着又是轰轰两声手榴弹巨响,顿时浓烟弥漫,游击队员趁机撤了出去。炸懵的敌人立即接上火,密集的枪声响成一片,亡命之徒相互争夺有利地形。蒲县保警队居高,用机枪向下扫射,一下就打死打伤浮山保警队5人。浮山保警队红了眼,利用对方的间隙,一个冲锋上去,打死蒲县保警队的一中队副和兵痞郭景子(一平垣涧沟人)等5人。双方混战3个时辰,枪声不断,子弹如雨。有人感到蹊跷,躲在墙豁喊对方名字,这样双方相互喊叫之后才联系上,如梦初醒,知道上了区游击队的当,结果,双方死了8人,伤了10余人,相互埋怨,又吵又骂,几乎又要打起来。

    从此,两家结下仇恨。

    蒙受冤屈,没有怨言

    1948517日,临汾全境解放,王秉云地下工作者身份公开,成为我方村干部,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由于他工作中特别认真,无意中得罪了个别人。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有的人就抓住王秉云当过日伪村长一事不放,他有口难辩,被戴上坏分子帽子接受劳动改造,还遭批斗。儿子王红星高校毕业,报考刘村中学,学习成绩很好,由于父亲戴坏分子帽子,受到影响,未被录取。尽管身处逆境,王秉云深信自己的地下工作经历能够得到澄清,一直坚持向有关部门反映。

    一平垣情报站的上级领导李康、陈珂等人知道王秉云的不公正待遇后纷纷站出来为他鸣不平。

    李康,曾任临汾县北区区委书记、临西县第二区党委书记,是一平垣情报站的组建人。陈珂是临西县游击大队教导员,多次给王秉云下达搜集情报指示,并多次接收他提供的情报。在李康和陈珂等临西县老干部的证明和支持下,王秉云恢复了地下工作者待遇,民政部门每年补发生活补助。

    王秉云的事迹引起了党史部门的高度重视,然后由党史工作者整理的、王秉云口述的《我在李康同志领导下进行党的地下活动的部分回忆》刊登在《临汾县党史资料》1983年第一期,并收录于《临西县史略》一书中。

    岁月匆匆,斗转星移。

    王秉云2000年因病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告诫后代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如今,儿子及孙子一家在村务农,生活平安幸福。王秉云的重孙子继承老爷爷的革命意志,听党话·跟党走。重孙王小川在内蒙古火箭军部队服役,重孙王彪在东部战区“临汾旅”服役,传承红色基因,保卫红色江山。

    作者:梁正岗 尧都区老促会副会长 李青珍 临汾市退休干部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