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革命历史战斗故事片 绛州汉子

    红色山西网  2025-04-25  浏览:3934

    剧情内容:本剧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至五十年代,跨越20年时间,记录描述了新绛人马兴旺、卫金柱、吴成德、王成林等在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中的英勇故事。

    分上、下集,

    上集:古道茶坊、三庙前设伏、卫金柱遇险、紫禁城决斗、华灵庙之战五个场景。

    下集:庆功与告别、杨家峪攻心战、朝鲜武杜洞激战、狱中斗争杀叛徒、蒙冤守志五个场景。

    导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被国内外认定敬佩的三大奇观:一是长津湖冻僵的冰雕6,二是志愿军二营在武杜洞杀美军600多人,三是中央军委特别嘉奖顽强的180师坦克兵。其后两项主要人物均在新绛发生人身上。

    主要人物:

    马兴旺:出生于新绛赵村,1.78高汉,眉浓胡硬, 腰直背壮,衣着随便,心静气沉常对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谋在前,天才助焉打美帝,就是个人受屈也值!习惯于说话后多带哼、哈7岁丧父,立志从军,换战俘9个美国兵换回一个马兴旺

    吴成德:新绛宋温庄人,高个头,体瘦干炼,眼窝深,见人微笑,谋顽强是赴朝抗美被俘的最高将领, 狱中斗争的顽强铁汉。他说:打仗护国,听指挥,将在忠,兵在勇。作为一个师政委,忠义精神与爱兵胸怀并存,护伤员被困,被俘不(去台湾)叛,受不悔,越狱走钢绳,视死如归,蒙冤守志,信念如

    卫金柱:新绛孙家院人,圆脸,眉上翘,眼球习惯于上挑看物,中等个头,行动敏捷15岁报名参加县武装自卫队,参加多次战斗,打死30多个日本鬼子,又在日本鬼子刀下智慧逃生,英勇杀敌称他是砍不死的卫金柱

    王成林:新绛赵村人,中等个,偏胖,皮肤黑红,长圆脸,眉毛浓,嘴大体健,习惯于随口说:太好了

    序:时长:   000-3003分钟)

    学者孟曼说古时,得山西者得天下,李渊先得绛州后得天下。学者华红兵认为,山西人诚实、奉献、显能,故尔聪慧能干。

    绛州人能干难缠,难缠者喜欢争论,难以对付,不易欺骗,是机智,能成事的体现。

    战国魏文侯、明代朱元璋、唐朝李世民能成为一代霸主,曹雪芹《红楼梦》能成名著,均系在绛州出生或生活过的缘故。是这方土地上的思想造就人,荀子哲学与李毓秀思想养育了一代代英雄豪杰。

    汾水流经晋南,在入黄河前55公里处,有一座文化古城,古称绛州,今为新绛县,绛代表深红色,是福色,寓意美好高贵。古时,曾有晋灵公、赵匡胤5位君主莅绛;近代,曾有冯玉祥、白求恩、贺龙等7位要人临绛;赵氏孤儿、绛守居园池等史诗地影发生于此;王冶秋等高贤访绛;新绛出了不少南下革命干部,估摸一下,能悬上老区牌匾的就有百十来个;裴怀亮、李春明将军生于此长于此;七十二行、行当传承及新绛独特的人气换来这里发展的美好未来。这些都还不算,跟着短剧游绛州更红火的戏还在后头哩。下面且看《绛州汉子》的铁血革命故事。(上述内容可筛选有关历史资料及幻灯照片放影,并在画外配音朗诵)

    先导场景:

    画外配景巍巍峨眉,涛涛汾水,天昏地暗,民生凋敝,一片萧瑟凄惨的景象。

    画外配音:《正气歌汉秉乾纲,男赋雄强。含阳守道,耀武昭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注: 配景配音同时进行)

    上集

    场景一:

    古道茶坊

    时长300-8005分钟)

    时间:1938年夏,上午

    谋事实情: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打得着就打,打不着就走,反正是要消灭这伙狗怂。

    地点:绛州赵村古道汾河桥渡口

    画面:汾河浮船桥上,几个靠苦力谋生的船工,吃力地拉着索绳,乌黑的脸额上汗流夹背。船上乘客,有的搭拉着脑袋,默默无语,有的东张西望,还有的窃窃私语。桥南头,茶坊楼里几个歇脚人,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摇着蒲扇喝着茶,倒老舒坦。茶坊楼对面是护桥房,墙皮斑驳,显得十分破旧。

    马兴旺、王成林和卫金柱坐在茶坊楼一角,三人压低声音交谈着,桌上放着几碗冒着热气的粗茶。

    马兴旺(神色凝重,压低声音):最近鬼子越来越嚣张了,啍、哈。经常在这附近捣乱,不是进村拉牛、就是入舍抢鸡狗,骚扰百姓,糟践老乡,侮辱妇女,咱不能再看着不管,得收拾收拾这些坏籽蛋子,、哈。

    王成林(点头,目光坚定):对,得想个法子整整他们。兴旺,你点子多,有啥主意?

    卫金柱(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的枪,咧嘴一笑,眼珠上提):怕啥,给敌人当兵的多是无奈受苦人,混饭吃,我们专杀那些小军官,小头头,杀一个乱一窝,伤一个。干就干吧!找机会狠狠揍这些狗日的。

    马兴旺(沉思片刻,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着):咱们人少,不能硬拼,得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打得着就打,打不着就走,反正是要消灭这伙狗怂。这三庙前(手指向不远处的三座庙宇)地形复杂,适合设伏。咱先摸清鬼子巡逻的规律,再找时机打他个措手不及,记住,主杀小军官,小头头,啍、哈

    场景二:

    三庙前设伏

    时长800-180010分)

    时间:1938年夏,傍晚

    地点:三庙前

    谋事实情:日伪军人信神鬼,进庙,避神灵,三人抓住日寇这一习性特点,兜转在三个庙之间,寻机杀敌,决定杀个小头达到扰乱军心、散窝乱团的目的。

    画面:天色渐暗,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马兴旺三人提前潜伏在三庙前的草丛和破庙中周围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鸟鸣。不一会儿,六个鬼子押着几个村民,大摇大摆地走来。马兴旺(小声而急促):准备,听我口令!哼、哈。

    卫金柱(紧紧握着枪,眼球上翘,死死盯着鬼子,低声咒骂):狗日的,看你们还能不能吃上下顿饭

    当鬼子进入埋伏圈,马兴旺大喊一声:打!三人同时开火,枪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寻找掩体还击。马兴旺利用地形,不断变换位置,精准射击,每开一枪就有鬼子倒下

    王成林则灵活地穿梭在庙宇间,吸引鬼子的火力。卫金柱凭借神手枪法,专打鬼子的要害。村民们趁机四散逃跑。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六个鬼子全部被消灭其中又杀了一个小军官,马兴旺说:这是咱们灭的第6个小头了。

    马兴旺(从掩体后走出,长舒一口气):好,干得漂亮!别让鬼子的援兵发现,咱家赶紧走哼、哈。

    三人迅速消失在暮色中。

    场景三:

    卫金柱遇险

    时长:1800-280010分钟)

    时间:1940年秋,上午

    地点:襄源

    谋事实情:卫金柱,一做好逃跑准备,二选好跳崖位置,三把握准确时间,四掌握远近距离。这一跳,刀伤脖子出了血,劈断了捆绑他的绳索。即刻,他机智地将头往前一叩,随即滾下山崖。

    画面: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卫金柱所在的部队正在与日军激战。

    卫金柱他们护送一批重要物资和人员,经太行区返回太岳区,通过白晋铁路封锁线以后,逐渐有人掉队。

    卫金柱负责患病多日的连指导员芦中和(新绛人)及收容断后任务,行至距沁源古县镇八里村时,被百余名日伪军赶上。

    一场恶战过后,卫金柱和芦指导员被俘押到县城牢狱,历尽酷刑,芦中和身患肺炎,二人拒不吐实,卫金柱也随机装病。

    下午日军将其二人拉到沁源县城南郊外一个崖坎边,抽出战刀,向二人砍去。在砍向卫金柱之前,心眼多、反应快的他心里盘着,头一歪,迅速一跳……

    卫金柱醒来后,慢慢爬着躲到附近一个打麦场的麦秸堆里,后得到一个老大娘搭救,送到南泉村我军团卫生驻地。在这之前,卫金柱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将伤员一个个背到安全地带。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卫金柱为了保护身边的伤员,被弹片击中腿部,倒在地上。

    卫金柱(咬着牙,强忍着疼痛对战友说):别管我,先救伤员!战友们犹豫了一下,还是继续去救护其他伤员。卫金柱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发现腿已经不听使唤。这时,几个鬼子发现了他,端着枪围了过来。

    鬼子甲(用蹩脚的中文喊道):投降吧,八路!

    卫金柱(怒目而视,骂道):去你妈的,想抓老子,没那么容易!就在鬼子准备开枪时,卫金柱灵机一动,装作病情发作,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抽搐起来。鬼子们见状,以为他得了什么传染病,不敢靠近,只是在一旁指指点点。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鬼子壮着胆子,用枪托戳了戳卫金柱,卫金柱一动不动。鬼子们叽叽咕咕、商量了一下(用日语表述),觉得一个快死的人也没什么威胁,便离开了。等鬼子走远,卫金柱才缓缓睁开眼睛,艰难地爬向附近的树林,寻找部队。

    卫金柱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机智灵敏 ,头脑活泛,两次死里逃生的事迹,刊登在《太岳日报》,号召全军向他学习。

    场景四:

    紫禁城决斗

    时长:2800-400012分钟)

    地点:赵村紫禁城

    谋事实情:阻击日军计划,布置伏击演了场空城计。

    马兴旺命令:一班埋伏在断崖上的尉家坡上,二班分散到打帘坡农戸院里,三班设在报事门附近,我带警卫员埋伏在朱家井、朱府里胡同一带,全部人马都放在紫禁城外等候日军,摆的空城计的架势。

    画面:两孔寒窑,东西北三面由天然断崖形成围墙,上面长着翠绿松柏。八路军一个排的兵力驻扎在这里,马兴旺为排长根据情报,近期日军要扫荡八路军指挥所,指挥所设在与赵村打交界的稷山县武城村。上级命令马兴旺这个排在赵村阻击日军。马兴旺正在开会,布置伏击日军计划

    到了下午日头偏西的时候,果然日军来了一个排的兵力。好,一排对一排,一人对一人,咱可不能跟他们对着干,不干赔本买卖,要瓮中捉鳖,用布袋战术,全歼小日本”,马兴旺召开着战前动员会。由于日军不太熟悉地形,未见我方抵抗力量,没放一枪占领了紫禁城。日军见紫禁城空虚一人,自知上了圈套。

    这时,马兴旺一声令下,埋伏在各的兵力踞高临下,堵住路口,除打死打伤20多名日军,剩下的全部活捉,当了俘虏,我军无一人伤亡。战士们和赵村群众欢呼跳跃,庆祝胜利。( 赵村紫禁城,不是北京故宫,而是明太祖朱元璋流浪乞讨时住过的两孔寒窑)。

    场景五:

    华灵庙之战

    时长:4000 - 500010钟)

    时间:1941年冬

    地点:华灵庙

    谋事实情:敌军人多,武器精良占两大优势,我军只有据高临下一个优势,怎么打?凭勇气,靠不怕死的精神打。用的办法是,人人身上捆紧手榴弹,从高处跳入敌群,以不要命的胆气,杀敌致胜,振撼了日军。

    画面及背景 ①19416月,新麦就要登场,日寇谋划着抢粮计策。②124日,日本北支派遣羚木队长,带领800余人,反穿着羊皮大衣,拉着4门廹击炮、5门小钢炮、10挺重机枪,在天快亮的时候,偷偷来到华灵庙下埋伏起来,准备偷袭粮仓。我军连长彭永祥率小队人马在返回营地途中,发现日寇。他知道如果华灵庙失字,意味看什么。当时没有通讯设备,无法向山头守军报信,更来不及请示上级,便毅然决然决定主动投入战斗。我军仅有660多人,只配4挺机枪,装备悬殊,处于劣势。

    对白:彭永祥对指导员郝端温说:我比你年龄大,有经验,你小些,就留下,如果我回不来,家里的老母妻儿你就转告一下

    郝端温低下头,无语。

    彭永祥对身边的王成林等人说:我军人少武器差,不战不行,战也是鸡蛋碰石头,只有冒死,才能让山头上的人知道有情况,做好防备。彭连长谋想着,用活炸弹与敌人拼”,对,咱就挑选二、三十名战士,每人身上捆绑几枚手榴弹,冲入敌群,一命换几命。我先报名,领大伙儿干……郭文光、李树屏两个排长同意这么干,都争着上战场。

    战斗打响后,日军几门炮就被炸坏了,小日本就赤身握枪连续攻击。华灵庙指挥所人员听到炮火声,也派了80多个援兵上场。经双方激战,最后身挂手榴弹的壮士们怒气冲天,背后是巍峨的华灵庙,面前是密密麻麻的日寇。

    壮士甲(大声喊道):兄弟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们今天和这些鬼子拼了!

    壮士乙(大骂):狗日的,小日本,老子豁出去了!我一命换你几个小鬼子的命看你还敢在我眼窝下挷炸吗!

    众壮士(齐声高呼):拼了!拼了!随着一声令下,24壮士如猛虎般冲向敌群,拉响身上的炸弹,与日寇同归于尽。有一壮士炸成重伤,爬过去,用最后一口气咬下日本兵耳朵上的一块肉。

    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日寇被这惨烈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800名日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闻风丧胆,纷纷后退。

    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硝烟还在缓缓飘散,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悲壮的战斗。 24名壮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得这次战斗的最后胜利。

    场景画面:

    华灵庙巍巍耸立,寒风呼叫,煙火滚滚……

    画外配唱《华灵庙战歌》,唱红大半个中国……

    下集

    场景一:

    庆功与告别

    时长:000 - 100010分钟)

    时间:1941年冬,傍晚

    地点:部队营地

    谋事实情:晋西事变,我军为突破日顽进攻,以连队为单位,开展游击战。几个战士转战于山地密林深处,徒步数百里,吃野果树皮。

    画面:营地内张灯结彩,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庆祝着战斗的胜利。

    马兴旺、王成林和幸存的战士们也在其中,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但又带着一丝悲伤,为那些牺牲的战友默哀。

    马兴旺(端起一碗酒,站起来):兄弟们,今天我们打了胜仗,这是大家的功劳!但我们也忘记不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来,让我们敬他们一杯!哼、哈。

    众人纷纷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这时,卫金柱拄着拐杖走了过来,珠上提,他的腿伤还未痊愈,但眼神依然坚定。

    卫金柱:兴旺,成林,我听说部队要去执行新的任务,我也跟着去。

    马兴旺(看着卫金柱,心疼地说):你的腿伤还没好,能行吗?哼哈。卫金柱(拍了拍胸脯):放心吧,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我不能在这里养伤,我还要继续参加战斗呢。

    王成林:行,那我们就一起,继续杀鬼子!太好了。众人欢呼起来,气氛热烈。在这热闹的氛围中,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背景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卫金柱所在政卫队的作战范围由新绛扩展到稷山、乡宁、吉县、河津、汾城、襄陵等周边7个县,卫金柱被编入2135739连。

    晋西事变后,我军为突破日顽进攻,以连队为单位,开展游击战斗。在乡宁县堰子村与日军激战中,卫金柱英勇机智,沉冷静,一个人一阵子就干掉了16个日军。撤出后,几个战士转战于山地密林深处,徒步数百里,吃野果树皮,终于在晋东南沁源找到大部队。

    一日,在打起起黎明时辰,刘伯承、邓小平指挥129师一部和山西决死纵队三个团向驻榆社日军大队开展猛烈进攻,驻沁县日军派兵增援,我57团把增援日军死死阻击在东石岩村附近。

    卫金柱在这次战斗中再次发挥神枪手威力,拼、叭、拼、叭叭,他一人又击毙十几个日军。战后,卫金柱升为副连长,后又升为八纵二十四旅七十一团的连长。

    19458月,我军命令日军就地缴械,盘踞在夏县黑虎庙的日军死命顽抗,卫金柱率全连战士像猛虎一样,扑向鬼子据点,半小时全歼守敌。在白刃战中,卫金柱身负重伤,在日寇投降3天光荣牺牲,时年23岁。

    场景二:

    杨家峪攻心战

    时长:1000 - 200010分钟)

    时间:194810-19494 上午

    地点:平遥城外杨家峪

    谋事实情:将敌军中的家属集到前沿阵地,发东西,管吃住,做思想工作,瓦解阎匪军心,投诚解放军,跟共产党走,才有好光景过

    画面:平遥城外,太原战役进行中,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吴成德带领部队与阎匪军对峙着。他站在战壕里,用望远镜观察着敌军的阵地,眉头紧锁。吴成德(对身边的参谋说):阎匪军负隅顽抗,我们不能硬攻,得想个办法瓦解他们的士气。参谋点头表示赞同。吴成德思索片刻,根据中央军委军政齐攻指示精神,除通过上层各种渠道瓦解敌军,争取敌军起义外,还要在基层部队中广泛发动政治攻势,从思想上解除敌人武装。

    吴成德称为这是第二条战线。通过观察地形,了解情况,吴成德发现53912连所处的位置与敌前阵地最近,仅一沟之隔,只有二三百米,又居高临下,既能观察敌方动向,又可扩大喊话幅射面。再加上当面守敌都是被阎锡山以兵农合一为名抓来的壮丁。这些人想家惧战,都不愿打仗。

    吴成德随即组建了政攻小组,挑选口才好、思想敏捷、熟悉阎匪军情况的战士组成宣传队,在阵地前沿向阎匪军喊话。

    宣传队员甲(拿着大喇叭,大声喊道):阎匪军的兄弟们,你们不要再为阎锡山卖命了!他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顾你们的死活。你们的家人都在盼着你们回家,不要再相信阎锡山土皇帝啦!

    吴成德政委亲自拟保命劝歌,让家属一起唱:儿郎们,爹妈想你,婆姨想你,别当挨枪子,别当挨炮子,回家吧,一起吃饺子,回来吧一块睡咱热炕头……印发传单,让家属一起在阵前唱。

    宣传队员乙:我们优待俘虏,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就会保证你们的安全,还可以让你们回家和亲人团聚!

    刚开始喊话时,敌人开枪射击干扰。后来,听到我军喊话内容都是事实,不但不开枪,反而和我军对起话来。

    敌方一人喊话说:你们的俘虏政策我们都知道,你能让我娘前来问候我一声吗,我好想她呀!

    又一敌军喊话问:解放区的老百姓生活得怎样?我们想听听!

    我方喊话人回复:你们的要求一定能得到实现!这样来回轮流对话,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方喊话人说:我们给你们送些罐头、香烟、食品,放到沟底,你们派人去取。果然他们取走了,还喊话表示感谢。

    春节那天,我军还给那边士兵送饺子、酒菜,让他们好好过年。初二晚上,敌人前哨全排30余人就溜过来投诚了。

    喊话与抚慰相互结合,打动了军心,不断有三五成群的敌人跑过来投诚。

    一天晚上,有个敌人溜过来说,他们连长派他联系投降的事。吴成德怕有,立即布防,以防不测。交淡后,这个连按照吴成德的指示,借换防之机,在连长率领下,携带全部武器、弹药投诚,该连阵地遂后迅速被我军占领,使敌军阵营大乱,战斗力大大削弱,战斗打响后,阎匪军营很快土崩瓦解。

    场景三:

    朝鲜杜武洞激战

    时长:2000 - 300010分钟)

    时间:19513月至19527

    地点:鸭绿江、朝鲜春川、洪川、北川江、杜武等地

    谋事实情:马兴旺说:敌人有炮,有飞机,我们有心计,人难缠。机声炮声轰,我们就钻备战,防止炸伤,炮火声停了,敌人就开始攻击我们就爬出洞口,击杀岭上美军营长马兴旺不指挥果断灵活,而且提机关枪扫射敌人,口出念念出词:美国佬,能蹦跳几天,今儿让你看看中国志愿军战士的厉害。宁违犯军,也要打得让你结果,美军进攻8次,共死亡六百余人。

    画面:

    鸭绿江,江涛端流,180师跨上鸭绿江,进入朝鲜,向春川、洪川插入,投入第五次战役。

    在师长郑其贵和代政委吴成德率领下,战斗一开始,就打了几个漂亮仗,击毁美军10辆坦克,很快控制公路,拖住敌军,掩护东线主力歼敌。

    180师再向前推进时遇到困难,不仅包围不了敌军,反而越走越深。美军总司令李奇称,180师没有路可走了,就等弹粮耗尽完蛋吧。

    针对180师困难,志愿军总部决定全线停止进攻,主力向北转移,60军当即命令180师担任掩护回辙任务。

    敌方乘我军主力转移之机,集中13个师的兵力,在空军掩护下全线反扑。180师阵地上,每个营连都要抵挡三至四倍敌人进犯,每天有5万发炮弹180师阵地上爆炸正当180师准备撤过北川江,摆脱敌人包围时,上级又来命令,要180师坚持三至五天掩护3个军的8000名伤员撤退。180师身负沉重包袱,边打边撤,最终被敌4个师的兵力重重包围,完全陷入三面受敌,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战斗中,已有3000多人伤亡,弹粮已尽,指战员近一周没沾一粒粮食。

    吴成德咬着牙,决定只好利用夜晚分散突围。在突围中,先是发现5382营军医王洪兴身负重伤,躺在沟底不能动,后在翻山来到一片树林时,又遇到400多名伤病员。吴成德流着眼泪,痛心又坚定地说:死也要带着伤病员一起走。挥手发出誓言:战士们,我将你们同在,不论生死!

    吴成德看到这些伤病员行动非困难,又与外界完全隔绝,决定暂不突围,进深山打游击,等待我军第6次战役发动时再归队。

    为了防止敌人搜山,他们跌跌撞撞地爬到1600多米高的山上隐蔽。

    不幸的事发生了:在张城垣带着4个战士下山寻食,遇到敌人就跳下悬崖摔昏被俘。吴成德及战士们在敌后山野上坚持了420天游击,还消灭了20多个敌人。

    19527月,由于处境越来越艰难,吴成德决定向北方向探索突围。一天,在翻山走进两条深沟交叉口,突然被十几个美国兵和几条警犬堵住,吴成德身边战士在拧开手榴弹盖的时候,被警犬扑倒,几个美国兵立即把他们压倒在地,夺走武器,夹住胳膊,拉下山推进吉普车里。

    画外音:

    吴成德放弃逃生机会,在外界完全断绝联系和援助的情况下,坚持14个月,这是多么的艰难,又是多么的悲壮。就连彭德怀将军也叹息地说,180师落败5战役,是他一生中最痛的一场战役!

    切入另一画面:朝鲜杜武洞,冰雪欲滴,时任180539团二营营长马兴旺,指挥三个连兵力,与大个子美军拼死相杀,采取你攻我钻洞,你退我追杀的办法,杀退美军8次进攻,杀死美军600余人。

    杜武岭,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马兴旺所在的营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美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疯狂地向我军阵地扫射,炮弹不断在阵地上爆炸,掀起阵阵乌烟尘土。

    马兴旺(手持冲锋枪,大声喊道):同志们,不要怕,敌炸咱就入洞避炸弹,炮停敌攻咱就出洞狠狠地打!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哼、哈。战士们士气高昂,纷纷端起武器,向美军还击。

    马兴旺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一次次打退美军的进攻。他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炮火,精准地射击着敌人。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如猛虎般勇猛无畏,与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美军的进攻被暂时击退,阵地上留下了许多美军的尸体。但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战士壮烈牺牲。

    马兴旺(看着牺牲的战友,眼中含泪,咬牙切齿地说):美国佬,我绝不会放过你们!一定要为战友们报仇哼、哈。

    马兴旺怒气冲天,迅速抓过一挺重机枪,待敌人接近50米时,用力扣动扳机,机枪疯狂作响,敌人应声倒下一大片。哈哈,美国佬,你不是很神气吗?今天打不你才怪哩。后面美军还是继续向上冲来由于敌众我寡,最后马兴旺被美军俘虏。

    场景四:

    狱中斗争杀叛徒

    时长:3000 - 400010分钟)

    时间:1952年秋

    地点:美军战俘营

    谋事实情:顽强抗争,走纲丝逃狱末成;智灭叛有一个人投敌后,送往台湾,没过多长时间,美军让他装成台商华侨,引诱高干投敌。马兴旺一眼出这个人。下午时分,约叛徒谈事,便将他杀死,挖深坑埋在宿舍地下,狱警无法找到。

    吴成德被俘第二天,美八军情报处单独对他的职务问题进行了三天审讯。美情报员问:你叫什么名子,说出你的真实身份?吴成德:我叫武德,是工兵连炊事员。吴成德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被俘,他深思着,如果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就是一种政治错误,我要坚持死不承认。美军折磨毒打,打了审,审了打,还在关他的囚室外架起铁絲网。过几天后,美军将汉城转运站的被俘人员全部送到釜山战俘收容所。把吴成德单独关押,因为一直怀疑他是个大官,由美军情报机关亲自审讯。

    吴成德始终坚持自是炊事员,做饭的,要求回中国。

    美国对中朝战俘进行政治分化,强廹志愿军战俘去占湾,如攻下吴成德去台湾,既会产生很大的政治效应,又可在谈判桌上向志愿军施压。为了让吴成德屈服,美军采取了种种恶毒手段:在关押吴成德窗前安装微波噪音。坐电椅,不许他睡觉,用棍棒打他。送来扭着水蛇腰的美女勾引瓦解他。用中国通劝降。强迫写血书,臂上刺字,用卑鄙地手段制造假口供……吴成德以绝食、越狱反抗。一天晚上,吴成德爬出铁丝网走了二、三百米远,被卫兵逮住,将他捆绑毒打,带上手铐脚镣,关进水牢,用钢刷刷他脚心。

    切换画面:吴成德在战俘营中抬起头,他一脸凝定与坚毅,浑浊的双眼蒙着一层泪光,仿佛穿透潮湿阴冷的牢房,回到硝烟弥漫战场赴朝前的好多往事,他下意识地握掌,摸着早已磨破的衣袖口,喉咙微微颤动。过去的往事一幕一幕地浮现在他的面前报考临汾师范;弃教从军;在绛州城里他家开的铺子里做肥皂;他在铺子账上拿出钱为八路军筹捐款;参加新绛抗日自卫队担任指导员;侯马整训透着延安的影子;百团大战当模范;四川眉山平息匪乱立功;政治建军,提升部队战斗力……吴成德越想越激动,面对美军种种暴行,他举起拳头砸坏了狱中窗户!

    美军战俘管理当局认为吴成德死心踏地,顽固不化,就想除掉他。但是,我方通过板门店多次与美方交涉,要求把吴成德、王芳、魏林等人的下落交代清楚,同时把美方派特务要害死吴成德的消息登报揭露,才廹使敌人没敢下毒手。

    切换背景及画面: 马兴旺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后,被押送到美军战俘营。战俘营里阴暗潮湿,环境恶劣,许多战俘身上都带着伤,却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马兴旺关在一个狭小的牢房里,挤满着四、五个人。美军看守(拿着警棍,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最好老实点,否则有你们好受的!

    马兴旺(轻蔑地看了看守一眼,大声说):你别得意,老子三天没喝,不尿这一套!哼、哈。看守恼羞成怒,用警棍猛击牢房的栏杆,威胁他。马兴旺毫不畏惧,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为了鼓舞其他战俘的士气,他经常在狱中哼起红歌,歌声在战俘营里回荡。马兴旺(起头唱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众战俘(齐声跟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歌声慷慨激昂,充满了力量,让战俘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战俘营里也出过叛徒,他们为了讨好美军,出卖自己的战友。

    一次,敌人将马兴旺几个人换房住,将一个叛徒兵领进,以台湾华侨商人身份炫耀自己的自由与自在,马兴旺一眼认出这个人,并说留下来进行交在卫兵走开后,将叛徒死埋在宿舍地下,为战俘营里的战友们除了一害。

    马兴旺还密秘组织策动,拿下一名美国狱警,强迫他为大家服务,不然同归于尽。

    地点:板门店

    画外音:  19537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生效。根据协议,每天交换600名俘虏,可美军又把吴成德作为人质扣留,不予遣返。后来,在祖国和世界和平力量强烈声援下,直到195396日,他才与被扣留的马兴旺、赵佐端等138名难友乘车到达板门店。

    场景五:

    蒙冤守志

    时长:4000 - 500010分钟)

    时间:1953年冬,上午

    地点:中国边境

    谋事实情:战俘回国后,有个领导指着他们说:宁死不投敌,你们咋不死在外头,回作啥。他们认为,保护大局,自我受点罪,也是光荣的,好歪老天自有定论。

    画面:阳光明媚,中国边境线上,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吴成德和马兴旺等战俘终于迎来了胜利归来的时刻。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边境线,迎接他们的是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亲切问候。

    镜头一:吴成德、马兴旺等人从车上走下,志愿军政治部主仼杜平、停战谈判代表丁国钰将军一起迎上,吴成德一下子扑在他们身上,泪如泉涌。

    镜头二:在沈阳志愿军接待大厅,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首席谈判代表黄华又专程来看望吴成德,吴成德热泪盈眶,说:世上只有祖国好

    镜头三:彭德怀元帅接见了吴成德,彭老总有一肚子埋怨话要说,但一见到吴成德近1.8米的高个子变成了80多斤的瘦小人,心痛地感到无奈,两人相互拥抱,泪流满面,啥话都没有说。

    镜头四: 群众甲(挥舞着鲜花,激动地说):英雄们,欢迎你们回家!

    群众乙:你们受苦了,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吴成德和马兴旺看着眼前的场景,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他们深知,这一路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与前来迎接的亲人和战友们紧紧相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切转画面背景(画外配音)

    欢迎志愿军被俘人员回国后不久,着就是开展整训整训分动员教育、检查交待、作出结论、安置处理。在动员教育阶段,为在战俘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召开追悼会,使大家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和振奋。进入检查交待阶段,上面让吴成德等人自己为什么没有以死尽忠的问题,比如,被俘了,这本身就是丧失气节”“失节就是叛变。吴成德扪心自问:这样交待是自己吗?之后,组织上根据本人的情况进行处理。有的按为敌服务对待,有的视为泄露机密,有的视为右倾保命。吴成德被双开,即开除军籍、开除党籍。

    吴成德这位被俘最高将领,被国母亲错打的孩子非常不服,多次申诉无果,被分配到东北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当副场长。

    那年,吴成德才三十几岁,他扑下身子,无怨无恨,把家安在北大荒,积极为祖国做贡献。

    1975年,吴成德离休,携同妻子龚村带着儿女回到山西老家运城安了家。

    切转画面背景(画外配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过去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昭雪,中央军委下达74号文件,重新复查处理志愿军被俘人员问题时,吴成德等人终于恢复了党籍和老红军待遇。他决心只要在世一天,就要为祖国建设出力一天。

    镜头一:吴成德平反后,担任运城城北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市委巡视组长,他的党支部以八连冠多次评为先进支部,他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党员,5次出席省老干部先进代表会议,吴成德共获荣誉证书25个、奖状35个。山西省委编制《火红的晚霞》录像片在全省播放。

    镜头二:吴成德组织编写革命斗争史去世前,共出资4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10多年来,他还一直负担着两个贫困市民的儿童学费,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过。他生活艰朴,粗茶淡饭,穿着褪色的军服,常常挽起袖子,拿着扫帚,誉为扫公所的将闲不住的老”。

    镜头三: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还陈列着吴成德的一双解放鞋,它既是吴成德革命历史的见证,又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将永远教育鼓舞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忘革命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镜头四:马兴旺平反后,先后担任新绛县士产公司经理、县商业局副局长、河南僕阳油田领导。经常到学校厂矿农村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石家庄军事校听朱德、周恩来作报告,在秦岭遇到刘邓大军开国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挑选他当飞行员的经过,大家听了后,深受鼓舞和感动

    尾声:(画外配音)199636日,昔日出身教员的极具奇传色彩的吴成德逝世了。他逝世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分布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战友发来50多份唁电,薄一波、柴泽民等老首长向他献了花圈,运城地区万名干部、市民、学生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吴成德抗日转千里,打蒋晋陕川,抗美呈血书,突围先扶残,身俘意志坚,被贬信念悬,始至终,都无愧于一个军人的光荣称号,真可谓铁血丹心,昭日可鉴。

    画内景:红旗飘飘映九州,山河锦绣不胜收。英雄雕像擎天地,浩气长存贯斗牛。岁月峥嵘铭壮志,初心如炬照春秋。长缨在手卫家国,盛世当歌热泪流。

    革命烈士纪念碑(塔)

    剧终

    作者马新立(15835999080):新绛县老促会会长,中国农业区域发展与有机农业专委会副主任,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成员。出版过48部著作,发行量100余万册。

    住址:新绛县天府苑,

    作者柳文利(13994870593):新绛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过3部著作。

    住址:新绛县荀子苑,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