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文艺
  • 老区书画
  • 老区文学
  • 老区文学

    微信里的红色影像(散文)

    红色山西网  2025-09-22  浏览:3935

    微信提示音又一次响起,点开一看,果然是闫爱武老师发来的消息 —— 这次不是之前反复提醒的播放预告,而是带着 英雄专题片标识的视频文件,附言:市电视台拍的百名英雄故事专题片,夏县这 13 位的片段已陆续播放,收不到市台的乡亲们,咱们挨个发。指尖轻触播放键,屏幕里熟悉的夏县乡野缓缓展开:土黄色的院墙爬着青苔,村口老槐树枝桠遒劲,耳畔传来的本土乡音裹着暖意,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去年,跟着市老促会、市电视台的同志们,踏遍村落采访拍摄的那些日子。

    其实,早在专题片正式开播前,闫老师的微信消息就成了我们接收 红色预告的专属渠道。9 11 日那天,她特意发来通知:今晚 8:28 分黄金档由运城市老促会、运城市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百名英雄人物故事》节目,在运城市电视台一频道《红色革命故事》栏目重磅开播!今天播出人物是《彭之久》《金长庚》,以后每周四 20:28 首播,23:30 左右重播;周五 18:10 左右重播,周日 18:15 左右重播。请大家锁定频道,别错过!没过几天,9 18 日傍晚,她又准时发来新的收看提醒,特意标注当晚播出《廖梅娃》《任二姐》的故事,生怕我们漏掉任何一位英雄的事迹。

    这段影像,是运城市老促会专门策划的 百名英雄故事宣传专题片的一部分。为了让全市英烈的事迹被更多人看见、铭记,老促会联合市电视台,景惠西、闫爱武两位老师从选题、踩点到采访、拍摄,全程细心指导。我有幸和单位的同志一起全程协助夏县 13 位英雄的拍摄工作 —— 那些日子,我跟着闫老师他们,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整整四周,跑遍了英雄家属的小院、先烈战斗过的故地。听村干部细数尘封的往事,看家属拿出珍藏的旧物,我们一点点把嘉康杰、阴凯卿、王焕娥、杨寿山、丁行等英雄的故事,从模糊的记忆与泛黄的史料里 打捞出来,装进摄像机。如今再看镜头里那些自己曾参与记录的画面,每一处场景都透着格外的亲切。

    视频开篇,第一个跃入眼帘的便是嘉康杰的故事。影像里,他的生平缓缓铺陈:两次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归来后扎根乡野,建起一所所平民学校,以笔为枪、以校为营,在晋南大地播撒革命火种;1939 年,他遭特务暗杀,牺牲时怀里还揣着未送完的党的文件。镜头随后转向嘉康杰的殉难处 —— 武家坪村 对沟,这里山沟里溪流潺潺,山间道路崎岖难行。望着屏幕里的画面,恍惚间,乱世里英雄猝然倒下的悲壮场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这段我们亲手记录的影像,终于让先烈牺牲的地方清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也让英雄的身影,不再是史料里的文字,而是变得可感可触,更贴近人心。

    闫老师发来的消息里,总藏着最细致的牵挂。除了提前发送这些收看通知,她还会在开播前反复叮嘱:下周三晚七点,市台新闻频道播阴凯卿的故事,大家记得看”“杨德山那期定在周五了,别错过。可她更惦记着村里那些收不到市电视台信号的老人,还有不方便看电视的英雄家属 —— 片子刚剪好,她就第一时间把夏县 13 位英雄的片段单独导出,逐个发给家属、村干部,还有各乡镇的联络人。就像此刻我看到的阴凯卿篇章:镜头对准夏县胡张乡王村的一处农家小院,去年采访时,就是在这里,家属红着眼眶,小心翼翼地给我们展示阴凯卿生前用过的旧钢笔,一字一句念出他那句 为党和人民牺牲,死而无憾的遗言。那声音里的坚定,即便过去这么久,依旧清晰地在耳边回响。

    河东红嫂王焕娥的片段,最是让人动容。镜头聚焦在墙面上展示的党旗图样,解说员的声音缓缓响起:这是王焕娥当年绣党旗的图样,她曾用红布一针一线绣出两面党旗,一面插在中条山暴动的阵地上,成了鼓舞战士们冲锋的精神旗帜;一面如今被珍藏在国家军事博物馆,静静诉说着一位普通妇女的家国情怀。去年在南北晋村采访时,村干部握着我们的手,红着眼眶讲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焕娥大姐的心啊,比绣党旗的红布还要滚烫!当年她亲手送丈夫梁福才参加晋南红军游击队,福才同志后来当上了副大队长,可 1936 年那次战斗,再也没回来。没等她从悲痛里缓过来,又亲手把儿子双明送进了队伍,谁能想到,没过多久,双明也牺牲在前线了啊!村干部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里王焕娥抱着年幼的双明,身旁站着身着军装的梁福才,一家三口笑得格外真切。就算接连失去最亲的人,焕娥大姐也没垮!她跟我们说,只要党还在,革命还需要,我就接着干!后来掩护伤员、传递情报,哪件危险的事都少不了她,直到被捕那天,面对敌人的鞭子和烙铁,她连一句软话都没说过。画面切回视频,屏幕上闪过王焕娥年轻时的画像,眉眼间满是刚毅 —— 去年整理资料时,我曾轻轻擦拭过这幅画像,拂去岁月落在上面的尘埃,如今在视频里再见,想起那些沉甸甸的往事,眼眶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

    还有杨德山战斗过的山坳,石头上仿佛还留着当年的弹痕;丁行潜伏时的秘密联络点,老屋里的陈设依旧保持着旧时模样…… 每一段影像,都是去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故事;每一个镜头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感动与坚守。视频播放到最后,镜头回到夏县的田野:金黄的麦田在风里轻轻起伏,像在低声诉说着今日的安稳与祥和。解说员的声音落下:本专题片为运城市百名英雄故事系列之一,夏县 13 位英烈的事迹,是河东红色记忆里永不褪色的重要篇章。

    我退出视频,微信里闫老师又发来新消息:家属们都说片子拍得好,还特意说谢谢咱们,把老人的故事好好留下来了。看着这句话,去年协助拍摄时的点点滴滴突然涌上心头 —— 那些清晨出发时,裤脚沾着的田埂露水;傍晚返程时,天边染红的漫天霞光;家属讲述往事时,忍不住落下的泪水;村干部提及英雄时,满是敬重的眼神…… 我突然明白,这段从微信里传来的红色影像,还有那些提前送达的收看通知,不只是市老促会和电视台的心血,更是我们这些参与者,与先烈、与这片土地之间,一份深深的联结。它们顺着无形的网络信号,送到收不到市台的乡亲手里,送到英雄家属的心上,也让我们这些亲历者,再一次触摸到那段滚烫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窗外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手机屏幕上,反射出一圈温柔的光晕。我又一次点开视频,想再看一遍那些熟悉的画面 —— 这一次,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去年拍摄时的自己:正小心翼翼举着手机,镜头对准每一个珍贵的瞬间,生怕错过一丝一毫。而这段微信里的红色影像,还有那些带着温度的收看提醒,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让夏县 13 位英雄的故事,让运城 百名英雄的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代代相传。

    作者:夏县老促会 张天存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