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老区
中秋将至,抬头仰望,蓝天做幕,白云飘飘;远眺田野,丰收在望,硕果累累;近看市场,琳琅满目,人人喜乐;路上车辆,络绎不绝……这是一本由大自然与人类携手共创的美好而又和谐的画卷啊!
记得作家苏心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的确,岁月静好背后有人在负重前行,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9月26日上午, 山西省老促会宣传部部长、文水县老促会名誉会长梁大智,老促会会长赵宪彬,带领老促会班子成员以及部分理事,走进了马村、任家坡、康家堡等红色老区村,进行了“迎国庆进老区,红色资源考察调研”活动。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对话。
一、文水县马村烈士陵园
调研人员下车前行,只见陵园四周雪白的墙壁,大门两旁挂着“马村革命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牌子。陵园内有纪念碑一座,上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醒目耀眼。32棵巍巍塔松簇拥着纪念碑,守护着这32个英灵,象征着烈士的精神万古长青。东边立有碑文。整个陵园庄严肃穆。
调研人员一行,个个手捧一束白色鲜花,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并静静地站在碑文前认真学习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日的下午,阎匪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侵入文水县境内,抢夺人民群众的夏收粮食。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独二旅奉命开赴文水打击阎匪,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夏收成果。战斗于七月三日午夜在孝义镇马村、马东村同时打响,一直进行到四日中午。这次战斗,共击毙阎军375名,生俘二一六团团长、副团长等匪兵1627名,缴获各类枪械1018支,火炮42门,掷弹筒8个,枪榴弹发射筒16个,电台1部,电话机4部,各种子弹1106枚,骡马9匹。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我军也有32名战士英勇牺牲。马村人民含泪把他们掩埋。
大家既为战斗的胜利,欢呼雀跃;也为牺牲的将士,惋惜痛心!
二、红色任家坡
来到任家坡,老促会理事、红色协会会长张小虎引领我们一行到了烈士墓前,满怀深情地给大家讲述了当年那次惨烈的战斗:故事发生在1940年腊月二十三日,日军进犯工卫旅二十二团二营住地任家坡和靛头村。在靛头宿营的四连,给日军以重创以后,向营部驻地后撤,不料日军已迂回到任家坡后山,占领了高地,将五连和营部团团包围。尽管两连战士奋不顾身与日军白刃格斗,结果还是只有少部分同志冲出重围,而绝大部分英勇牺牲了……听着讲解,在场人员无不痛心疾首。
接着我们向烈士献上了鲜花,深深地向他们鞠躬致敬。
我们又来到任家坡村,参观了抗战时期文水县委所在地、华国锋居住遗址、工卫旅旧址,以及任家坡红色展览馆。红色守护者老张接待了我们,并亲切地与我们聊天:“……孩子们都在城里住,但是我就觉得住在村里,在这个院子里,和这些抗战文物在一起,并且守护着那些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心里就踏实、欣慰。……”顿时,我们又被任家坡人民这份使命与担当,铭记历史的精神所感动。
三、“文水小延安’”康家堡
康家堡是抗战时期晋绥八分区的重要战略据点。我们来到这里,红色守护者老高带领我们参观了刘少奇路居地遗址、贺龙居住地、贺龙桥、八路军后方医院遗址、天津女知青住处,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康家堡曾是连接延安与太岳的红色秘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对于打破日军封锁,恢复党中央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到烈士陵园,老高告诉我们,这些英雄都是在前方战斗中负伤,送往八路军后方医院抢救无效而牺牲的将士。陵园周围种植着8颗中国千年酸枣树王,它们高大挺拔、自信满满地守护着这些英灵。大家神情凝重,献上鲜花,缓缓低头向烈士默哀致意,每个人都沉浸在对烈士的追思缅怀之中。
这次我们走进老区,仿佛亲眼目睹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一次次战斗场景,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我们也深深懂得了今天的岁月静好难能可贵,饮水思源,且行且珍惜。
写在最后:
这次调研活动,我们了解了马村、任家坡、康家堡的红色历史、纪念设施、保护现状、红色故事挖掘整理等情况;我们被烈士、被历史守护者的精神所感动。
在这举国欢腾迎国庆之际,我们衷心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同时我们也铭记历史,不忘英烈。岁月静好,不是享受,而是感恩、传承和延续。我们文水老促会,决心为赓续红色文化、助力老区发展而踔厉前行!
作者:文水县老促会办公室副主任 黄宝星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