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回文诗词”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是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作的一首回文诗——《春景诗》。像这样顺读倒读均可成文的文体便是回文。回文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而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说的:“诗体不一,而回文优异。”
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当然,回文诗原本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但由于它有一定的写作难度,真正好的回文体的诗词更是凤毛麟角,这样,也就不失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
回文诗的创作由来以久。最著名的要数前秦时苏蕙的《璇玑图》。此图八百四十一个字,无论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以读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才情之妙,贯古超今。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堪称回文诗中之千古力作!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双篇回文”“环复回文”“交错回文”“图案回文”等。诗词爱好者可以尝试着去创作,虽然是文字游戏,但也其乐无穷。
“通体回文”,也就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如《七绝·秋》:“黄花落处翠凝香,绿水清幽觅晚桑。芳草碧烟云绕雾,长秋望叶树临霜。”从最后一个字倒读也是一首七绝诗:“霜临树叶望秋长,雾绕云烟碧草芳。桑晚觅幽清水绿,香凝翠处落花黄。”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如《晚秋》:“香凝醉菊醉凝香,长水碧波碧水长。月映心池心映月,霜临竹影竹临霜。”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如《菩萨蛮·春馨》:“柳丝摇漫红桃秀,秀桃红漫摇丝柳。祥雨落春忙,忙春落雨祥。碧纱香上陌,陌上香纱碧。依翠暖阳迟,迟阳暖翠依。”又如《阮郎归·冬寒》:“雪飞长韵漫凝香,香凝漫韵长。梅开芳舞玉花廊,廊花玉舞芳。扬琼絮,絮琼扬,琼扬絮落霜。远山凉月伴寒桑,桑寒伴月凉。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如《南乡子·夏静》:“红漫小桥东,翠柳鸿飞醉落空。星月夜清融色静,香绒,玉树丛林晚韵彤。”下阕是上阕的回读,“彤韵晚林丛,树玉绒香静色融。清夜月星空落醉,飞鸿,柳翠东桥小漫红。”《西江月·秋野》:“秀水流溪泛绿,幽池一夜凉秋。清愁琼野染芳畴,竹翠琴弦起奏。”“奏起弦琴翠竹,畴芳染野琼愁。清秋凉夜一池幽,绿泛溪流水秀。”《七绝·秋》:“黄花菊韵絮丝长,雨落云归雁影霜。霜影雁归云落雨,长丝絮韵菊花黄。”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环读至尾,再从尾字连环读至开头。如《七绝·春溪》:“碧溪飞瀑戏清帏,瀑戏清帏落雨霏。帏落雨霏山舞翠,霏山舞翠碧溪飞。”《七绝·春花》:“野花红漫舞桥东,漫舞桥东挂彩虹。东挂彩虹西落雨,虹西落雨野花红。”
回文是在汉字的结构、词义组合、声律和押韵等多方面别出心裁的一种文体,以奇趣著称,这是其他文体无可比拟的。回文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用得适当,能起到增强语言美感,激发读者兴趣的效果。特别是回文体诗词,读起来妙趣横生,让人能够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作者:梁大智,山西文水人,法律专业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吕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