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老区报道

    追寻红色印记 赓续精神血脉

    ——临汾市老促会、关工委《红色大讲堂》走进安泽纪实

    红色山西网  2025-04-19  浏览:4067

    四月的太岳安泽老区春和景明,山峦间新绿初绽,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415日至16日,按照临汾市老促会、关工委的安排《红网大讲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党史故事摄制组一行三人,深入革命老区安泽县采风拍摄。安泽县老促会会长杨湘萍、安泽县关工委主任王孝恩等领导陪同。此次行程以"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太岳精神"为主线,先后探访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太岳军区政治部旧址,抗日女英雄王光烈士墓。并与当地老促会、关工委领导共同谋划《红色大讲堂》利用终端设备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展开深入研讨,为激活老区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图片1.png座谈会现场

    踏寻旧址:触摸历史年轮中的精神丰碑

    图片2.png太岳革命史陈列馆

    安泽是抗日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腹地,素有“太岳山上小延安”之称,境内有红色纪念地22处,1942年至1944年是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军、政首脑机关驻地,成为当时太岳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2012年,王光烈士墓、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太岳军区政治部等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44日,临汾市委组织部将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确立为“市级党性教育基地”;2018417日,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被授予“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18426日,太岳革命史陈列馆被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201868日,临汾军分区将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确立为“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2019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1月,安泽县良马镇桑曲村被中组部认定为“红色乡村”。202111月,入选山西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图片3.png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

    图片4.png桑曲村司令部办公旧址

    安泽作为太岳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曾是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留下了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太岳革命根据地首脑机关在安泽驻扎了长达两年一个月的时间。太岳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场场战争,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书写下了不朽的红色篇章。

    在太岳区党委旧址,青瓦土墙的院落里,当年的办公桌椅、文件柜依然保持着历史原貌,墙壁上悬挂的作战地图和珍贵照片,无声诉说着上世纪40年代太岳军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采编团队沿着当年革命先辈的足迹,详细拍摄了旧址的陈列展陈,用镜头记录下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以及根据地政权建设、经济斗争、文化教育的珍贵史料。

    图片5.png王光烈士陵园

    在第一拍摄现场王光烈士陵园,松柏掩映下的王光烈士墓庄严肃穆。作为抗战时期最艰难时期的四区女区长,王光同志194310在日军“钳型合围”、“铁磙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反扫荡中,为掩护群众转移中,把日军引向自己,终因腿部重伤被捕,日寇从东上寨村将腿部枪伤并怀孕在身的王光在地上拖至十余里的辛庄村,并捆吊在庙前树桩上,日军想从王光口中得到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太岳政治部及当地抗日武装及粮食生产等物资的信息,使尽酷刑,王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怒斥日军侵华罪行,残糟日寇割舌,挖眼之酷刑,日军最终未从王光口中得到任何口供,残无人道的削去王光的鼻子、乳房,并用刺刀开膛破肚挖出腹中怀孕几个月的胎儿和心脏。(村民找到她的残缺的尸体已面目全非,残不忍睹,泣不成声)。王光牺牲时年仅23岁。听完八路军研究会会员,县关工委秘书长,县作协主席李海生的现场传奇故事解说,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细致拍摄烈士生平事迹展板。任学锋总编辑表示:"这些英烈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有责任把她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永不磨灭。

    图片6.png八路军研究会员,县关工委秘书长,县作协主席李海生讲王光的故事

    图片7.png八路军研究会会员、临汾市党史方志研究专家李启洲讲解

    在探访拍摄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太岳军区政治部旧址时,八路军研究会会员、临汾市党史方志研究专家李启洲,深情并茂的讲述历史事实,感人之深,催人泪下。安泽老促会会长杨湘萍、关工委主任王孝恩分别介绍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安泽生活战斗的故事,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浮现在眼前。

    深度谋划:构建红色文化传播新矩阵

    拍摄完成后,在红色基地良马镇,摄制组一行与安泽县老促会会长杨湘萍、县关工委主任王孝恩等同志举行专题座谈会,围绕《红色大讲堂》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展开深入研讨。霍州市老促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张明光作为临汾市《红色大讲堂》试点典型推广单位,介绍了霍州市具体操作方法及经验。他对该项目旨在通过搭建红色文化数字传播平台,利用终端设备将优质红色课程输送到基层一线,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深有体会,给予肯定和赞赏。

    双方梳理了安泽抗战历史脉络,清晰勾勒出安泽作为"太岳红都"的历史定位。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确定了"烽火太岳""英烈千秋""根据地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等三大主题,使红色故事既具史料价值又富情感共鸣。

    座谈会明确了首批7台终端设备的投放单位县老促会会长杨湘萍、县关工委主任王孝恩对此次活动十分赞赏,表示:尽快制定实施方案,逐一落实到位,以《红色大讲堂》为载体,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守正创新: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绽放光芒

    此次红色山西网《红色大讲堂》走进安泽,既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使命的接力。在郭庄太岳军区政治部旧址的院落,团队成员与当地老人交谈,记录下80岁老人崔进喜,77岁老人崔春喜兄弟俩动情地讲述"太岳军民鱼水情深"王新亭夫妇在他家窑洞居住的鲜活故事。这些散落民间的"红色记忆",将通过镜头转化为生动的教育素材,让历史细节更具感染力。

    图片8.png崔进喜,崔春喜兄弟俩讲述"太岳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在策划拍摄时特别注重运用VR全景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安泽县县委常委、良马镇党委书记李鹏对此表示: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大讲堂》为载体,红色教育与时俱进,既要守住历史根脉,也创新传播方式,让太岳精神在党员和群众心中扎根。"

    两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当夕阳为太岳山镀上金边,采编团队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镜头里,王光烈士墓前的鲜花静静绽放,正如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精神,历经岁月洗礼愈发鲜艳。据悉,此次拍摄的影像资料编辑制作后,将纳入《红色大讲堂》全媒体平台专题报道,后续还将推出系列纪录片、图文故事、互动H5等产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安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当《红色大讲堂》的终端设备即将走进安泽老区,当太岳精神的故事通过屏幕传递到千家万户,那些在战火中淬炼的红色基因,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新的辉煌,成为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火炬。

    作者:安泽县老促会 王东景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