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调查研究
  • 职教卫生
  • 名村名企
  • 非遗故事
  • 老区论坛
  • 老区人物
  • 职教卫生

    弘扬老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红色山西网  2024-09-27  浏览:10124

    摘要: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良机,作为类型特色基础地位的老区中职教育,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传承老区精神,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山西老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数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山西老区中职教育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需求,现状分析、问题查找,提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弘扬老区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铸魂育人;围绕老区发展,聚焦“五金”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衔接老区产业,实施“六链”协同深化产教融合;赋能老区发展,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弘扬精神  改革创新  中职教育  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近年来,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山西老区中职教育充分发挥其类型特色基础地位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传承老区精神,推动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资源配置、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得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山西老区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结果显示发展现状特点如下

    职业院校设立点多面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413所,招生13.77万人,在校生41.61万人。中职学校共开设18个专业大类213个专业3038个专业布点。专业覆盖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

    培育试点探索现代职教新模式一半以上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培育了太原、大同、晋中、长治4个省级试点城市先行探索产教融合区域改革62所中职学校入选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启动建设第一批职业学校品牌专业90个和高水平实训基地49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迈上快车道 调查发现,山西成立1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20余个地方区域(市县)性职教集团,4个省级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积极对接本省特色专业镇和重点产业链,培育建设30个职业教育省级特色产业学院,实现专业镇全覆盖,产业链覆盖40%202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国赛改革赛制以来最好成绩。连续17年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师生同赛经验获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学校改革创新提质培优取得新成效。各中职学校积极实施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三个一”工程计划,即建设100个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打造1000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建设10000门思政微课中,62所省级高水平学校和办学达标学校均传承老区精神,打造了省级职业教育铸魂育人“三个一”标志性成果;省级各类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均不同程度获得了多项荣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建立;在线精品课程、课题、典型案例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打造,国家级成果逐年增多等,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双优”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山西老区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推进中职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和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落细落实。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职业教育纵身改革高质量发展利好政策前所未有,密集型系列文件政策出台。但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院校一头热,社会多头冷”的现象。职业院校生源普遍较差,又普遍就业层次偏低,有的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因此,在营造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方面有待进一步统筹落实。另一方面:目前,关于推动职教改革的利好政策因配套措施不具体而未能及时落地见效。如部分县市区“教育附加费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未能落实到位,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又如:对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规定,还有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中职学校中存在同质化现象,办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

    全省中职院校量大面宽,存在同质化现象,而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入,处于自发、松散、浅层状态。表现为特色专业不“特”、优势发挥不足,社会适应性不强,企业参与度不高,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不高、课程设置跟不上产业发展、教材内容不适应企业岗位要求,与行业标准、技术需求无法有机衔接,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         

    3. 中职校教师质量结构不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质量不高等问题,“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双师型”规范化标准化认定体系不完善,“双师型”比例不高仍然存在。职教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缺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从教积极性,在国培、省培项目中,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不足,在能力提升方面有短板等。

    三、新时代山西老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弘扬老区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坚持立德树人。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形成了丰富厚重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山西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坚定理想、求真务实、敢于斗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休戚与共”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仍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蕴含着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宝贵价值。利用好、传承好山西红色基因,是中职学校适应山西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最宝贵、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为山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政教育精神动力。

    图片1.png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职教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山西老区精神为抓手融入学校党建引领的“大思政课”建设,庚续红色血脉坚持立德树人,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时代新人,为山西转型发展培养更多优秀职业人才、推动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片2.png

    2.围绕老区发展,聚焦“五金”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

    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2023年,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233文件,大力推进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职教育应立足山西发展布局规划,聚焦“五金”深化“三教”改革,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培养老区人才,服务老区发展。

    图片3.png山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

    一是持续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中职学校遵循职教规律,不断市场调研,深入剖析山西省革命老区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全景图谱,衔接国家和当地战略产业发展趋势,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调整专业(群)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改革完善培养目标、专业体系、育人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质量标准,真正将专业岗位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新标准和1+X证书标准以及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度契合,因此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根据“服务老区、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双元制定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促进中职教育体系提质升级。打通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的资源配置,构建类型多样的人才供给体系,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供给体系的不断优化。

    图片4.png

    二是聚焦新基建“五金”建设,深化“三教”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同各产业融合,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2022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意见》,提出了“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20247月末,教育部在福建晋江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提出了“五金”:即“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的全新发展方向。以教学关键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  

    图片5.png

    因此夯实“五金”基础,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是职业教育深化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顶层设计转化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具体行动的枢纽,也是激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弘扬老区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为推动山西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进位提质,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图片6.png

    三是利用老区红色文化引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要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县各级关于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的系列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比如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以及右玉精神等时代内涵,大力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人才工作制度体系,打通校企合作通道,建设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为“三教”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图片7.png

    图片8.png

    3.衔接老区产业,实施“六链”协同发展深化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办好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20225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产教结合修订为产教融合,其目的在于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这对基础地位的中职学校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20号)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11项重点任务”,如下图

    图片9.png

    202372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基建“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2024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图片10.png


    山西省产业发展体系

    因此山西老区中职学校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山西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对接山西省数字经济做大做强的山西老区产业发展体系,弘扬山西老区革命精神,始终致力于办学模式的革新,抓住山西省重点打造300个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200个高水平实训基地,62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为契机,通过“衔接产业链、深化教育链、培养价值链和技能链德技双馨、真正改善人才链、推动创新链”,达到“六链”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专业和产业双向赋能。

    图片11.png


    积极组建并努力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开放型区域公共实践中心通过共同体、联合体及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形成“校企共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团队共长、资源共享”的产教融合“五共”办学新模式,校企共同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五金”新基石。着力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共建共赢、良性循环。

    图片12.png

    同时与社会力量加强共建共享,以“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与企业加强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共管产业学院建设中,积极推进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落实,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4.赋能老区发展,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因此中职学校应紧扣山西老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布局,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方面加强学历教育,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推进优秀中职学生中—高—本(即中职、高职、本科)学历深造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地合作,全面开展社会服务,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即积极开展职业培训。认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山西”战略部署,面向社会开展“1+X”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技能培训与鉴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山西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同时,各中职学校积极要与山西老区中小学展开合作,多形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开展中小学校学生研学和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并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公益讲座、送培入村、送技下乡、承接技能鉴定和乡村振兴技术技能比赛等,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服务,努力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建设老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原山西徐特立高级职业中学校校长:贾桂香)

    参考文献

    1]国家、部委和省级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

    22024年中国信息报 山西职业教育发展呈现新特点

    3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山西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4]红色山西网

    5]吕登蓉 付洪涛|《西部学刊》职业教育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基于发展生产力核心要素视域。中图分类号:F127;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9-0125-04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