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家沟传奇
陷家的传奇来历
从文水县城经二道川通往吴城有一条驿道,这里森林茂密,流水潺潺,远离繁华,行人稀少。一日,路上走过一队人马,看上去人困马乏、衣冠不整。驿道南有片浓荫蔽日的森林,人马便随小沟进入森林休憩,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地势平坦,便在此隐秘之地安家落户。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锋之时,故历史上也是四种年号: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大顺元年,也就是1644年。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内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命令后宫嫔妃自杀后,带着太监王承恩逃向煤山,之后两人上吊身亡。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由此覆灭。为了躲避追杀,朱姓三兄弟一路逃至文水二道川,并改姓为阎。有时,人们习惯写成闫,意为三兄弟关在门里不再出面。他们在这里伐木建房,休养生息,同时,不停地探听外界消息。
一日,他们在驿站打听京城消息,一白胡子老人走到他们面前说:“说话要注意,小心门外有耳。”三兄弟连忙回家,琢磨老人的话,觉得有门可以关也可以开,决定把阎的门去掉,加上个耳,于是便成了陷姓,意为陷在此地隐蔽,长个耳朵多听风声。久而久之,他们居住的沟就被称为陷沟。
关于陷家的来历,民间还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他们是严嵩的后代,严嵩是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专擅国政近15年之久。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1562)勒令其致仕,嘉靖四十三年(1564)其子严世蕃因贪赃案发,遭罢职抄家,部分严氏家人逃出改姓阎。另一版本是当时阎阁老用阎氏家人私自修筑地下皇宫,完工后把修筑人员尽皆斩杀,有逃出者流落到二道川。
时光能磨平一切,很快社会上根本不再提这些事了,陷家人便开始出来活动了。陷沟的对面驿道北侧有个小村庄,住着几家冯姓人家,叫冯家庄。这里背山面阳,交通方便,于是陷家人陆续迁到这里,在冯家庄南平地造房,原来的陷沟就成了陷家的1号坟地。渐渐地,冯姓人越来越少,而陷姓人越来越多,这里就叫成了陷家沟。有陷家也迁移到陷家沟东不远处阳坡上的成子村,并渐渐壮大起来,便把原来冯家庄的地方叫成西陷家沟,原来成子村的地方叫成东陷家沟,两沟合成陷家沟村。
其实,陷家出来逃难时带着许多金银财宝,他们很快便恢复了元气,在京城开了当铺,而且一直开到文水。陷财主从陷家沟出发去北京,一路上不用住店,只住自己的当铺。陷财主一向不计较穿戴,俨然是一个流浪汉的打扮。有时候进了自己的店,店里人不认识财东,便把他轰了出来,只见陷财主不慌不忙,衣袋里掏出一枚铜钱,两指一捏弹到柜台里,不一会儿,掌柜就会笑盈盈地出来接他回铺里。因为铜钱上有陷家的记号,当然,接下来东家总要对当铺的经营理念说道一番。
凤凰村里显古韵
东陷家沟有两条东西向的街,北面的是上街,南面的是下街。村里成姓、陷姓较多,其次是任姓和王姓等。村边有座十王殿,坐北朝南,正殿三间,东西偏殿各三间,对面有坐南朝北的戏台,据说当年还有过庙会。
西陷家沟对面的陷沟内,有座小庙,叫山神庙。在西陷家沟有座药王殿,殿内有三尊铁佛,人们在这里求医问药。传说,在殿里上供烧香,铺上三张黄纸,跪下祈祷,不一会儿黄纸上就有了黑色的小药丸,祈祷人便包起来拿回去用水冲服,可以治病。药王殿前有座戏台,台前口是一排石雕猴子。
西陷家沟西面有条沟,村里人称张家沟。沟里有块大岩石,如一座大戏台。旁边有一股清泉长年不断,有古建遗址,岩壁上有钟乳石。
在村北有条沟,村里人叫桥沟。进去有一朱砂洞,可见人工开采的痕迹。传说,古时候有南方人雇用了很多人来挖朱砂,从山下往里打了一个洞,结果打出一块碑,上面写着朱砂稀缺,刚够工款,于是便放弃了。
当他们准备撤走时,发现村东驿道路北山神庙旁有棵神奇的芦则草,刨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刨出根来。其实再刨一尺深就刨出来了,他们却没有耐心了,一下给刨断了,血像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把刨的人一下冲走了,小庙也被冲毁了,山上冲出一条岔沟,村里人叫北岔沟。据说,那棵芦则草是芦神娃娃。
朱砂洞北有座龙王洞,洞中塑有铁佛一尊。这是一个经过修饰的天然溶洞,洞里钟乳石若隐若现,石砌洞口。天旱时,村里人便到这里求雨,老善友带着小童童,上供烧香扫龙口,祷告下雨,下雨后宰杀整猪供奉。洞旁有重修龙王洞碑记。沿桥沟继续往里走五里许,是个自然溶洞,人们叫黑龙洞,内有木雕龙王像、香炉。再往里行便是陷家沟背靠的山,叫窟窿山,只见山顶上有个圆窟窿,是个有3米多深的石洞。有人说陷家沟村形如凤凰,那窟窿山就是凤凰开屏的尾巴。
村东有两条沟,分别叫大小银洞沟。传说,古时候有两兄弟在这两条沟里开过银矿。附近有古墓群,曾经被盗,墓中有精美的古代壁画。
陷财主捐资大观楼
当地有个名声很大的武财主,不仅生意兴隆,而且还拥有自己的九沟十八凹的林地。一次,他看到穿着一般的陷财主不屑一顾地说:“听说你也是财主?你有多少钱呢?我能把我林地的每棵树上挂一枚铜钱。”陷财主笑了笑说:“我哪能和你比呢!不过每棵树上挂一个铜钱这事难不住我,我给你每个枝上都挂满,怎么样?”武财主知道陷财主从来说一不二,便不敢再吭声了。
传说,在文水修建县城时,忽然来了个白发老翁,他仔细看过城的位置和形状后说,这座城头枕子夏山,足踏文峪河,风水太好了!官府按照老翁提示,整个城都按凤凰展翅来修,并决定在城内中心处盖了一座大观楼,在大观楼底下打了一口水井,作为凤凰的心脏。因为县府修建城墙开支较大,这座大观楼计划让财主们集资来修。这天,县府召集来全县60多位各村财主,一个个穿着绸缎长袍马褂,共同商量集资事宜,并让财主们报出集资数量。结果总集资数只够修个市楼底座。这时,门口走进来一个穿着普通的老汉,只见他肩上斜挎一褡裢,手里拿一旱烟袋,在拐角处圪蹴下来。听了半天大家的争吵,老汉站起来说:“这个好办,不用争了。把你们集资的钱用完了,剩下的我来负责。”大家将信将疑地看着他。
第二天,一对毛驴从文水出发了。不久,这对毛驴从北京驮回了一筐筐的金银财宝,一座雄伟壮丽的大观楼耸立在县城中心。
从墓碑上看家风
陷氏老族谱上世祖画像据说是打着黄伞与皇帝出宫的图案。陷家人丁兴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来陷沟1号坟地占满后,在东陷家沟东面有了2号陷家坟地,又在西陷家沟西面有了3号、4号坟地。历史上的陷家除了墓碑,没有留下多少文字的东西。
1号坟地有两通墓碑,一为清乾隆十二年(1747)玄孙“凤”字辈五人为皇清待赠修职佐郎陷忠科及李、任二夫人立的墓碑;一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桂月望日,陷大相、陷大成为其父母陷忠豹、岑氏立的墓碑。2号坟地两侧有对称的山峰,被称为凤凰双展翅。
坟地有“陷氏祖茔”石质牌楼,雕刻着香炉、茶壶的石桌,墓顶石等。有皇清例授登仕郎陷凤图,字太平,其妻武、陈、李、姜的墓碑,立碑者陷凤图之子陷腾青、陷腾霄、陷腾辉以及其孙陷陈政、陷陈畴、陷陈酋。有皇清恩授贡生登仕郎陷生宝,荆山府君及其安武太君、赵太君墓碑,立碑者是陷生宝之子陷凤台、陷凤池、陷凤灵等,时间是清嘉庆七年(1802)十月。有皇清例赠修职佐郎陷生珍及其安人李太君、王太君墓碑,由陷生珍子监生陷凤鸣,陷生珍女任门陷氏等立,时间是清道光十二年(1832)。有通清道光二年(1822)陷凤图所立的碑,碑上详细记载着陷氏家史:“国朝开捐蒙授翰林院主簿方期赴任,太孺人曰祸福无常,吾不忍孤子临不测也,汝其毋然,图遂绝意任宦。太孺人持家严而宽,动而有体……父家法余恪守焉,耳享寿七十一而终……”整座碑保存完好。从文中不难看出陷家的家风家规和概况。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重儒轻商,故四民中以士为一等,商为末等,但陷家在一块碑上记载着有一个陷家子弟,多次应试未中,母亲鼓励他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获得成功的故事。陷家还把儒家教育的诚信、仁义、忠恕精神引入商界,从而有了陷氏商业之繁盛。
传说,在搭建陷氏祖茔牌楼时,沉重的横梁怎么安到高大的牌楼顶上成了难题。正好驿道上走过一个白胡子老人,人们便上去请教。老人听了原委后说:“我已经黄土埋到脖子了,你们想办法吧。”人们也觉得为难老人了。老人走后,突然有人说,老人告诉咱们办法了。接着他们把土堆斜坡,直堆到柱子的“脖子”处,然后将横梁从斜坡推到牌楼柱子上安好。
双斗旗杆“荆山府”
在西陷家沟有座陷家进士双斗旗杆院,有碑文记载此院为“荆山府”,门口两侧各有一对斗旗杆,大门朝南,进去对面是砖雕照壁。内院分东西两个院,分别由东西砖雕垂花街门进入东西两院。西院南北厢房各三间,正西房为三间二层楼房;东院南北厢房各三间,正南房也是三间二层楼房。
进士院西是巡抚二进院,坐北朝南,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一院倒座南房连街门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砖雕垂花二街门,里院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三间是两层,一层窑洞是砖石房,二层是木构楼阁。巡抚院西面还有三座陷家二进四合院。
东陷家沟有座楼儿院,是人称成财主的成大文的宅院,成大文是典型的“庄稼搅买卖”的财主。砖雕垂花街门在院落东南朝南开,有倒座南房五间,东西都有厢房,正房有十多间,其中三间有二层木结构绣楼。
陷家沟村北地势高,有座清嘉庆年间的成家宅院,宅院坐北朝南。砖雕街门两边有倒座南房各间半,西厢房三间,东厢房是二层砖石结构的楼房,正房是二层砖石结构窑洞楼房。当年八路军12团曾驻扎在这里,门口架着机枪。门口对面的山郁郁葱葱,古木参天,山腰有棵很大的古松树,树根处长出的树身先向下弯曲,然后又向上生长,显得坚韧不拔,昂然不屈,傲然屹立。八路军经常把它当靶子练习射击,树干上布满了子弹。村里修建时曾经有人提议用这棵树,结果满树干的子弹,根本锯不开。原来练习射击的子弹保护了一棵古树。
英勇无畏的民兵们
陷家沟历来是兵家要塞,村北山顶上有座寨峁,上面有石头垒的寨堡。八路军曾在村里驻扎过,东陷家沟成家宅院、西陷家沟药王殿都住过八路军,药王殿前戏台上还存放过八路军的粮食。
日军“扫荡”时,村里人都到村北千峰岩躲藏。千峰岩是自然形成的隐蔽场所,场所有六七十米长,三四米深。岩的东北经常有清泉流出。一次,日军从陷家沟村西的崖头村通过陷家沟村去王家庄据点,正好遇上村里的成大年,让他带路。刚走到村东,埋伏在山坡的武工队开了火。武工队一会儿放几枪,日军就趴在地上打半天机枪;一会儿武工队又放几枪,日军又趴在地上打半天机枪。成大年趁机跑进了山里。
村东刘家沟有两孔土窑洞,村里民兵经常在这里隐藏。一天,牛头坡东庄的侯秃则佯装放牛来到刘家沟,民兵成二愣看见毛驴正吃村里的谷草,侯秃则鬼鬼祟祟,便骂着让侯秃则离开。民兵陷成保听见从土窑洞出来说:“算了,不用吵了。”他对侯秃则说:“你赶快走吧。”
谁也没料到侯秃则是日军特务,在这一带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牛头坡东庄就紧靠驻扎着日军的王家庄炮楼,深夜,侯秃则带着日军包围了土窑洞,民兵们还没顾得上拿枪,日军已经站在窑洞里了。十几个民兵被集中站成一排,日军挨个搜身。民兵情报员成大亮趁日军查看搜到的物品时,溜到旁边沟里跑了。接着,任德功和成大鹏也开始跑,任德功选择了往沟里跑,眨眼不见了影子;成大鹏选择了向山上跑,脚下一滑又摔了下来,又被捉住了。日军用绳子把他们的双手捆住。这时,侯秃则也许觉得前一天陷成保没有骂他,便把陷成保放了。
日军押着十个民兵向王家庄炮楼走去,还拉走了成大鹏家的一头毛驴。成大鹏被捉住时,日军把他捆在最后一个,他边走边想办法把绳子解开了,但他一直捏着绳子等待时机。正当快走到敌占区时,成大鹏纵身跳到路旁沟里,躲到一棵树后,日军朝沟里放了半天枪走了。
第二天成大鹏回到家时,他家的毛驴也回来了,原来通往王家庄的路上有一段结冰了,毛驴说什么也不上冰面,日军只好让毛驴自己走了。
过了几天,被带走的十个民兵中的成二牛被放回来了,因为他当年才12岁,成二愣、陷礼芳等九人被杀害于县城东门外。几天后,八路军和陷家沟的民兵去牛头坡东庄把侯秃则捉了回来,参加这次行动的八路军中的张英杰,就是陷家沟陷姓人,张英杰是他的别名。侯秃则被愤怒的村民关进铁笼上下村游街,用杀猪用的吊钩钩住脑袋挂在木架子上处决了。
我们应该记着这些英雄,他们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是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随时准备牺牲,把个人的生命和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 梁大智)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