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豫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驻地——坪泉村
坪泉村位于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是晋豫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首驻地。全村地域面积19.4平方公里,耕地1200亩,林地面积5300余亩。
游客前来瞻仰纪念碑
1938年中共晋豫特委和“唐支队”一度转驻于此,1942年中国共产党重新开辟中条区之后,中共晋豫区党委将指挥所一度放在这里,中共阳城县委在此重新组建成立,晋豫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2年2月进驻坪泉。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团结带领敌后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写下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壮丽诗篇。坪泉老区人民为党抗日机关在此生活战斗作出了重要贡献,表现出伟大的奉献精神。为弘扬老区精神,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修建了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碑,时任中国老促会会长王作义题写了碑名,并亲临现场为纪念碑落成揭碑,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热爱老区、建设家乡的激情。2019年在喜迎国庆70华诞之年,县委、县政府又在此建起“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坪泉纪念馆”,并挂牌为全县干部职工、共产党员,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加之市、县老促会的热心关注支持和大力宣传颂扬,坪泉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村,同全县一样打胜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朝着“两个更好”目标继续奋进。
2024年,坪泉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扩大中药材特色种植面积,成为市级庭院经济示范村。
县老促会调研坪泉村中药材生产基地
坪泉村中药材生产实行野生采摘和基地种植“双管齐下”,两手同抓。五味子基地项目于2018年10月启动实施,总投资52.7万元,现有五味子100余亩,连翘490余亩,其中连片的有80余亩。野生五味子、连翘、蝉蜕等中药材分布约5000亩。 2024年村委依据庭院经济特色种植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整合土地资源,农户在承担较低租金的前提下种植中药材,建立了利益联合机制。将土地承包给农户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邀请科技人员定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支持,对庭院经济发展户实地培训指导。全村213户新增五味子、连翘等种植面积545亩,村民人均可增收1500元。5000亩山坡地自然生长的五味子、连翘、蝉蜕等中药材人均收入3000多元。通过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村民种植和野生中药材年收入人均可达4500多元。并争取到庭院经济奖补资金10万元配套了中药材烘干设备,利用本村闲置场地进行中药材加工,解决了老百姓中药材晾晒难的实际问题,并增加了集体收入。
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盘活了乡村留守老人的劳动力资源,增加了农民的“钱袋子”,扩宽了农户的致富道路,也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达到了建设和美乡村的目的,保证了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阳城老促会 梁廷龙 吴粉荣)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