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革命摇篮”夏县西沟村
西沟村,这个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北部的璀璨明珠,以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而闻名。
其由15个自然村组成,这里地广人稀,总面积约为4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095亩,退耕还林面积为1057.3亩。粮食作物以玉米、辣椒和土豆为主。林地面积达到29800亩,特色农产品包括板栗和核桃,年产量总计16万斤。现有1289人,人均耕地面积3亩多。
西沟村有着著名的红色文化,韩家岭就位于此地,使它在革命历史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1931年至1947年,韩家岭曾是中共河东中心县委、河东特委、夏县中心县委机关的驻扎地,也是中共中条地委、条西地委、晋豫特委、太岳三地委、太岳五地委、太岳三分区的活动地,被誉为“河东革命摇篮”。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的火种被点燃,照亮了晋南的夜空。
韩家岭因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晋南革命心脏”。这里曾是晋南革命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活动中心,领导着夏县、闻喜、平陆、芮城、虞乡、解县、安邑等县的党的工作。在艰苦的岁月里,韩家岭的革命者们运筹帷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家岭还被誉为红色延安的大后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不仅是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是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韩家岭群众为党的机关和部队提供了站岗放哨、传递情报、资助生活等支持,常常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当时仅有200多人的韩家岭,就有55人入党、57人参军,展现了“雨打青山山更青,血染红旗旗更红”的革命精神。当年,嘉康杰等革命先烈利用韩家岭山高林密的优势,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从这里诞生的红色革命文化,不仅教育激励着西沟村的村民,也影响感染着河东470万人民。
近年来,西沟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形成了板栗、香菇、木耳等特色产业。这些绿色产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进一步推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村党支部还深入挖掘优势资源,谋划绿色发展道路,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
西沟村野生板栗种植面积达1万亩,是目前山西省最大的板栗基地,全村年产板栗约60吨,每公斤售价在8元左右,每年可为村民增收50万余元。此外,西沟村还发展了山羊养殖等集体经济,每年为村民带来额外的收入。
西沟村还成功引进了“隐溪里”民宿项目,投资3000万元,利用原有河道规划建设水环山绕型民宿度假村,开发民宿、牛栏餐厅、原生态山谷、第二课堂研学基地等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隐溪里四周山峦苍翠起伏,植被茂密,环绕度假村的河道里,小溪汩汩流淌,是夏县国家级“天然氧吧”的核心区域,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常年气候宜人,最适合休闲度假。
作者:张天存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