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真抓实干,心系老区,不忘初心再出发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夏日炎炎,交城县老促会根据年初工作安排,结合贯彻吕梁市纪念老促会成立30周年会议精神和全国革命老区文化传承振兴(吕梁)会议精神,在会长郭效武的带领下一行五人,深入十四个革命老区村就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产业振兴、文化产品、群众活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调研活动。
       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老促会一行第一站走访了交城县抗日政府驻地西社镇东社村,该村位于县城西26公里,地处吕梁山东麓,文峪河水库上游,现有人口527户1502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该村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枣树遍布沿河谷地,林木资源丰富,是西社镇主要的产粮区,小麦、谷子、大豆为其主要粮食品种。境内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居民以种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石灰、水泥等建材制造业为主。村内拥有全县最大的白皮松种植基地“兄弟苗圃”和“兴东水泥”两大龙头企业。该村山光水色,风景宜人。因其地座落在西冶川谷与中西川谷交合之处,故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交城县抗日政府在该村成立,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东社村充分挖掘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大力传承弘扬红军东征文化及“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以打造全市著名党建研学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投资 100余万元新建红军东征文化广场,广场内制作大卷轴、展示牌等红色宣传版面,安装红色造型太阳能路灯和健身器材,对村口水塔及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新建小型村史馆。高标准建成全县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西社镇东社村红军东征广场党性教育实训基地。近年来,实训基地共接待各类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党性教育实训30余次,目前该村充分利用村内的8处红色遗址、4处不动产文物,开发独具特色的“重走红军东路”旅游路线,让广大游客体验“行走中的红色党课”。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图为东社村干部在红军东征广场举行党员宣誓活动
       水峪贯村是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北41公里,地处西北山区水峪贯中部西冶河东侧,因四水交汇而得名。该村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曾是中共文交工委、晋绥边区第八军分区驻地,属老区贫困村于2018年脱贫。全村耕地面积4277亩,户籍总人口826户2496人。该村由于地下煤炭、铁矿石资源等资源丰富,煤矿、铁矿、炼铁厂、水泥厂等工矿企业、运输业、餐饮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了快速发展,是全县有名的富裕村。近年来由于煤矿重组,许多小铁矿、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因规模和环保不达标纷纷关闭,村里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近年来,村支书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发扬老区精神,主动作为,在县政府的支持和老促会的协调下,积极引进项目建设资金,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2021年和2022年先后投资30万元,在本行政村的花坡和禅房梁修建祭坛两处,方便了群众在清明、十月初一两节的祭扫活动;投资30万元,在大水沟建设长350米的大坝一座,使本村的农作物能够旱涝保收,同时也保证了人民财产免受洪涝之苦;投资229万元用于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两层设计,共计612.8平米。其中一层为日间照料中心,二层为办公区。能同时容纳120名老年人就餐,基本解决了在村老年人的午餐问题。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图为老促会的同志与水峪贯镇村干部在一起座谈交流
       水峪贯镇芝兰村,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工卫旅歼灭日军战斗发生地,矿产资源丰富。两委领导班子落实值班制度,规范管理村内日常事务;积极筹措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完成村内亮化工程;修复水源设施,完善村内垃圾池运输,方便群众生活,老区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合作社和驻村企业运行,帮助村民就业,拓展增收渠道。
       东坡底乡东坡底村位于交城县城西北方向63公里处,乡政府所在地。村北有将军岭,东屏逯家岩,依山傍河,地势险要;古东、古大、东燕三条公路穿经村边,交通便利,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文交地委驻地。文交地委负责领导交城、文水、汾阳、阳曲、太原、清徐、徐沟七个县的党的工作,被当地人称作“小延安”。该村耕地842.51亩,其中坡耕地 717.67 亩、旱坪地92.07亩、水浇地32.7亩,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正常年景的玉米亩产1100斤、土豆2000斤。主要发展农业,产业依靠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类作物和养殖牛、羊、猪、鸡等牲畜,目前三个自然村有421头牛、310只羊。全村林地1299亩。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21226.34元。
       目前全村户籍人口341户841人,在村常住人口103户163人,16-60周岁520人。村两委班子健全,有3个村民小组,党员40人,其中男党员35名,女党员5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党支部活动参会率达94%以上。村民代表32人,村监督委员会3人。
       该村是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151户324人,2017年全村151户324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0%。目前该村有394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基本实现每户至少1个劳动力就业。村里配备了卫生室、爱心超市、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阵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是村两委利用招商引资盘活东坡底村20个闲置的吊袋白木耳大棚,每棚1000元向外承包,每年增加东坡底村闫兴农牧专业合作社收入2万元。2022年共挂棒11万棒,投入费用562700元,全年纯收入共计181200元。 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养殖种植、采摘、外出务工、村内打零工等。全村牛存栏数421头、羊310只、猪82头。全村省外务工有15人,省内县外务工19人,县内村外务工194人,村内务工30人。全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10180元(其中脱贫人口9986元)全村有农民合作社2个,分别是东三黄芥合作社和东坡底村闫兴农牧专业合作社。现在,东坡底村两委继续发扬老区精神,积极引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朝着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方向不断迈进!
 图为老促会同志与东坡底村干部在一起座谈交流
       东坡底乡岔口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挤敌人”的重要战场。当时八路军八分区六支队在岔口村民的帮助下,成功“挤”掉日军在本村猴儿山的碉堡据点,保护了中西川、胡芦川、四道川的百姓,史称“岔口挤敌斗争”。岔口村猴儿山至今还保存有日军碉堡遗址。岔口村在2012年水库移民整村搬迁至迎宾路成村口。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下一代受教育条件,人民素质显著提高。岔口村两委将土地实行整村托管,每年按人发放米面油两次,不仅基本满足了村民的生活需求,有效地利用了资源,而且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收入,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近两年,岔口村两委积极引进老区振兴多种项目资金,对小区住宅楼顶进行了防水补漏修缮;粉刷了外墙;加强了村级医疗卫生室建设;建成了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70岁以上老人和五保户的吃饭问题;争取智慧小区工程建设,全小区实施网络视频监控全覆盖,新增智能道闸、人脸识别等设备,并接入公安数据平台;硬化长800多米,宽3米的田间小路,方便了村民生产和生活。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图为老促会同志们与岔口村干部、村民在一起座谈交流
       代家庄村位于交城县庞泉沟镇东部,距县城 70 公里,村庄紧邻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省道祁方线、文峪河傍村而过,整个村庄背山临水,绿植遍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代家庄村由后庄、前庄、翟家庄、南沟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 295户 794 人,其中,党员 54 人。全村所辖面积 24000 亩,耕地面积 1600 余亩,休闲农业经营面积 550 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主。村人均年收入约11000 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 23 万元。
       代家庄村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时期是交西县政府驻地,贺龙、薄一波等中央领导曾在此居住过,是革命老区村。村内有山地、水塘、行道、溪流、庄园、古建筑玉皇阁等,村庄水、电、路、广场、路灯、卫生室、红白理事厅、日间照料中心、洗浴室、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先后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荣获了市级五星级支部、县级模范集体、三貌整治十佳村、爱国卫生运动红旗单位、五个好支部等。走进代家庄村,街道巷口宽阔干净,两侧房屋错落有致,文明牌匾跃然墙上,农家庭院窗明几净,村民闲适自在怡然,处处是一派简朴醇厚乡村气息。
       近年来,该村多方引进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2022 年投资 1320 万元,整合闲置房屋 24 处,建设“隐庐民宿”项目,现阶段已基本完工,由村民以农村闲置房屋入股,村集体集中管理,村民在获得红利的同时又解决就业问题,促进村民增收,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双赢;同年建起了综合服务中心方便了村民及游客对商品的需求;日间照料中心的建成为在村老人提供免用餐场所;投资 238 余万元修建村内污水处理管网,改变了原来污水乱倾乱倒现象,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投资 150 余万元开展代家庄村后庄组环境整治提质工程,改善村边黑臭水体;为进一步通畅河流、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投资 170余万元开展刘家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同时该村绿化荒山约 1100亩,合作造林 600 余亩,开展联合植树活动栽植垂柳、国槐、油松等景观树 1600 余株。多措并举促使村庄环境得到明显美化、净化、亮化,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图为老促会的同志与代家庄村干部在一起座谈交流
       西营村是镇政府驻地,位于交城县城偏南10公里,是本县最大的一个村,也是本县最南的一个村,全村2751户8080人,另加东坡底村移民,常住人口达13000人。交西公路贯穿其中,涧河横穿其北,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39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74.2%,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钢结构厂等企业、商业、运输业都很兴旺,农村集市也很繁荣。抗战时期,西营村是我山区抗日根据地物资采购地,是当时著名的“红灯市场”。每逢初三、初九村里赶集时,我地下党和游击队员就乔装改扮,在这里购买棉布、棉花、食盐、药品、粮食、煤油等军需用品,集中到联络站,等天黑后再秘密运往山区,成为抗日支前模范村。目前西营村养殖业受非洲猪瘟影响有所衰落,但种植业依然欣欣向荣,其规模和产量在全县农村首屈一指。近年来,村两委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投资480万元在村南修建石砌渠,打造污水官网收集处理工程;投资7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打造全村亮化工程;投资50万元建成休闲体育广场,供村民锻炼身体。同时筹措资金改造了村委办公设施,建立了能容纳120人的党群活动中心,村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交城县老促会深入革命老区村调研 图为老促会同志与西营村干部在一起座谈交流
       此外,调研组还参观了华国锋故乡天宁镇杜家庄村修建的老一辈革命历史展览馆“红色记忆”,常芝青故乡天宁镇阳渠村修建的村史展览馆,李立功故居庞泉沟镇山水村文峪河沿岸建设的亮化长廊;考察了曾是晋绥八分区驻地的西社镇米家庄村,近年来打造“特色农业+康养休闲+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已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走访了曾是中共晋绥边区八地委驻地的东坡底乡惠家庄村及著名的八路军伏击日寇战斗发生地石沙庄。
       交城县老促会一行人头顶烈日、风雨兼程对老区村进行了为期10天的密集调研,锻炼了为民服务的意志,加深了老促会与老区人民的感情,为今后老促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调研期间,老促会领导听取了老区村全面工作汇报,对老区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就老区村红色资源的挖掘、宣传、利用和保护进行了交流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下一步老促会将积极推动老区村之间经常开展互相观摩借鉴交流,取长补短,突出一村一品,不断推动老区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交城县老促会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