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追求
——孝义市红色收藏家李恩魁访谈录
在当今孝义市如火如荼聚焦进位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进军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双百强”奋斗目标进程中,在孝义诸多的旅游景点中,红色旅游资源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智慧之光,激励着每一位游览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色收藏家李恩魁
笔者今天走访的对象正是孝义市收藏协会会长李恩魁。他几乎一生倾情于红色收藏事业,并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付诸行动。他不仅把收藏宣传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信仰和追求,而且在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心系百姓,利为民谋,深得上上下下的好评。
李恩魁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看到了军人的品质。他十分健谈,当我开口问起他的过往时,李恩魁深情地告诉我:“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6岁丧母,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的。父亲李承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驿马公社的厨师,思想比较先进,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我从小耳濡目染。1976年兑镇高中毕业后,我留在了校办工厂,当了一名翻砂工人,为兑镇煤矿、水峪矿、高阳矿铸造五花轮、地滚轮等铸件。1978年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了大地震不久后的唐山市,参加了城市重建。这是一个铁道兵的仓库连队,我负责建材库管,工作特别积极,在三年的部队生涯中,得到连、营、团的不少嘉奖。部队曾以团的名义分别给孝义人武部、乡党委、村党支部写过信,表扬我在部队的出色表现。红色收藏的起心动念是在一次偶然的送信当中,我看到邮政大厅里里外外挤满了购买和交换邮票的人。集邮爱好第一次走进了我的脑海,在心中激起了千重浪花。我为神奇的邮票所惊讶,小小的红色邮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邮票,竟被人们捧到了天价,有那么多人迷恋,有那么多人想拥有。从此我就迷上了红色邮票收藏。我总是利用周末时间,往邮政大厅跑。周末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走出军营,需要轮班和连长批准才行。连长赵连文喜欢我这个积极肯干、做啥都要先进的战士,所以,在周末总是网开一面让我去一趟邮政大厅。三年的时间里,我把生活津贴几乎都购买了红色邮票。因为老奶奶思念孙儿心切,我向部队递交了退伍申请书,连长多次挽留无果,只好帮我办理了退伍手续,依依不舍地把我送到了北京火车站,含泪告别。此后,只要汾阳的战友回家探亲,连长就顺便给带上唐山的特产代连长来我家看望,这种纯洁深厚的战友之情让我一生难忘。”
在聊到接下来的人生经历时,李恩魁轻轻叹了口气说:“一言难尽啊,我是从来不认输的。1982年,我回到了驿马乡李家窊村后,和父亲承包了村集体的80亩山地。后来我贷款买了农用四轮车。在三年的农村劳动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帮过忙。东家要卷窑洞拉砖,西家要搬运地里收割的庄稼,夏天龙口夺食,还得帮助村民打麦场碾麦子。三年里,我结婚成家,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收获满满。”
通过李恩魁的讲述,我知道接下来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时任兑镇镇党委书记阎治平了解到李恩魁是一个忠实可靠、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就介绍他去兑镇修路的工地上拉土,拉运一车土挣一块钱。李恩魁在兑镇镇后庄村租房和媳妇住了下来。两年以后,他贷款买了一辆带挂的解放牌货车,日日夜夜奔忙在公路上。这时候依然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年四季依然是有求必应,无偿地为村民提供盖房、运炭等服务。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坏事变好事,在李恩魁的多次上访下,促成了白璧关立交桥的建成,造福于一方百姓。事情是这样的:1987年12月,天寒地冻的季节,李恩魁这天的情绪跌到了谷底。他的货车在给人拉核桃路途中,在过白璧关铁路道口时,由于视线不明显,看守道口的人没有放下防护栏杆,导致货车和火车相撞,货车上的五人全部受重伤住院,货车当场报废。由于事故善后事宜得不到妥善解决,李恩魁多次上访于国务院、铁道部、煤炭部、国家信访局。后来铁道部的领导来孝义实地考察,和当地领导共同协商决定了在白璧关建设立交桥,才使得铁路与公路分离运行,避免了再次发生交通事故。
人生的经历就是财富,经历的世面多了,人才能变得越来越成熟老练,变得越来越沉稳有涵养。李恩魁是一块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我问他:“你后来一定干了不少大事吧?”李恩魁眼里闪着光,一口气说到了退休。
“原吕梁能源总公司总经理孟兆康有一天托人把我叫到身边,告诉我:‘听人说你很能干,我公司决定录用你为能源公司的正式员工并负责跑外交。’我不负孟总的重托。讲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吧。一次,能源公司在铁路运输途中,丢了一节拉精煤的火车皮。我临危受命,从介休火车站找起,一路过筛子摸排巡查,一直到了北京石景山火车站才找到,为能源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受到了能源公司的大会表彰。在跑外交的过程中,我和包钢、太钢建立了关系,签订了兴建小型轧钢厂的合作协议。后来我自立门户,办起了厂子。这时候也是我人生“顺风顺水顺人意”的最佳时期。两年的时间,轧钢厂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震动了孝义企业界。这引起了时任物资局局长冯俊年的兴趣和注意。经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物资局决定和我本人合作经营轧钢厂,并派了一名局领导担任厂长。一年以后,我被局长委以重任,担任金属回收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这期间,我每年都能捧回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荣誉,时任山西省物资厅厅长曾亲自在孝义的表彰会上给我颁奖。”
“2005年,李家窊村两委换届选举,我全票通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进村任职的第一天,全村老老少少聚在村口夹道欢迎。在任期间,我带领村民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建造深井、蓄水池各1个;植树造林1万余株;管护核桃树1万余株;种植荞麦、杂粮200多亩;打地埂400多亩,维修村民出入道路30多公里;铺沥青路3公里;为400多人缴纳医疗保险;重大节日期间还为村民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家庭每家3500元,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3500元。以上一系列举措,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带领村民实现劳动致富。在我们村的带动下,驿马乡李家窊、上荆封、下荆封村三村联合,发挥村集体经济优势,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稳定增收。同时,我们积极发挥所在村‘绿水青山’优势,依托特色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扮靓美丽乡村,连片打造秀美乡村‘全域’生态休闲旅游新线路,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李恩魁还告诉笔者,在植树造林全覆盖的800亩林间,全部种上了油菜,每到春暖花开,省内外的游人就纷至沓来,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俨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在李恩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组织完成了50万字的村志撰写并印刷成书。随着政府压煤村庄整体搬迁的政策落地,李家窊的村民陆陆续续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山区,搬进了政府在城里建好的高楼大厦,随之李恩魁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安心投入到了一生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的红色收藏事业当中。
红色收藏梦
“那你的红色收藏梦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下来的?”当我问到今天采访的核心话题时,李恩魁表现得特别激动,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说:“我是在部队服役期间与红色邮票收藏结缘的。退伍那天,大包小包里都是我爱不释手的宝贝邮票。后来在能源公司跑外的三年期间,我利用工作便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看到喜欢的红色藏品就想方设法买下来。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先去旧货市场,进文物街道,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问、找、要。人家不卖就“求”,不给就“磨”,软磨硬泡,苦苦哀求。有一次为了等一家主人回来,搜集一张抗战领导人画像等了三天。三天内一刻也不敢离开人家家,生怕错过人家回来。更有时候为了跟人家换本画册,一天只吃一袋三毛的方便面,喝点免费的自来水。我省吃俭用,遇到自己中意的红色藏品,花多少钱都要买回来。”一次去北京潘家园发现一个古董店里有一套毛泽东年轻时的画册,老板说什么都不卖,我就死磨硬泡,从早上就开始坐在人家店里谈,到晚上人家准备关门拉卷闸。老板拉下来我推上去,老板又拉下来,我又推上去,我跟老板推心置腹地说自己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铭记光辉历史,传承教育下一代,老板如果想看可以随时去我家里看,自己的毛泽东画册就差毛泽东年轻时代的主题了,这下一套全齐了。在这样每天的“磨说”下,经过一周多的沟通,老板终于同意卖给我。我如获至宝,高兴地捧着画册回家了。还有一次妻子让我去给孩子买奶粉,途中听闻某地有一幅抗战画册,一摸口袋,只剩下奶粉钱了,我就偷偷地把买奶粉的钱“挪用”换了画册。1988年6月,那段时间最艰辛,为了宝贝藏品,我把房子卖掉,全家老小跟着我租房子住,寄宿在别人屋檐下。”
李恩魁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如今他的藏品达20万余件,而“驻扎”各个红色记忆馆的收藏品非常广泛,大到毛主席全身塑像、全套选集,小到一枚胸章、一张照片,很多藏品为全国绝版,极为珍贵。他不仅仅是为了收集,更多的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和影响身边的人。
据李恩魁介绍,他经常自费带着自己的藏品走进学校,走进部队,走进社区,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将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之花开遍城市、乡村。他对我说:“我要像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要用我有限的生命去传承无限的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注入身边人的血脉,让年轻的一代都能够了解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为了更直观地让大家看明白红色藏品,李恩魁总是边收藏边整理。多年来,李恩魁每展出一次都要再次整理,单是固体胶就用去六七十箱。从上万幅图片资料中整理出初稿,到编辑、校对等所有的环节,就用去多半年时间。收藏图片分为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延安精神、革命战争和改革开放等七大板块,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风雨中成长的艰辛历程,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像这样的展出,李恩魁每年都会组织很多场,每次他都会按照不同的参观者整理出不同的内容。如果是学生看展出,他会把学习雷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为主题;如果是工人,他会展览旧社会工人的苦难生活、铁人王进喜等;如果是农民,他会加进农业学大寨等内容。但是,毛泽东全身像却是每次必展。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李恩魁每拿出一张照片向人展示时,都会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擦拭。
“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李恩魁看来,红色藏品就是可以触摸的红色历史,可以让年轻一代更全面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李恩魁也从一名红色收藏家转型为主题策展人。他义务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广泛宣传党史军史,累计宣讲3万多次,接待参观180多万人次。他不图名、不图利,一直在坚守着这块照耀世界的红色阵地,一直在千方百计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
李恩魁如数家珍地告诉笔者,他在孝义以及周边共有12个红色记忆展馆,并被孝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挂牌命名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本人也被吸收为市老促会理事。
各展馆具体情况是:
第一馆:孝义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有200平方米的展馆,200多件展品;
第二馆:孝义市贾家庄宋家大院,上千平方米、10多个展厅,展品上万件;
第三馆:交口县大麦郊红军东征纪念馆,1000平方米的场地,展品3000多件。
第四馆:梧桐金晖小学图书馆,1000平方米的展馆,1000多件展品;
第五馆:孝义皮影木偶博物馆,半个院30间展览室,上万件展品(已展览三年);
第六馆:东盘粮村,200平方米的展览室,500多件展品;
第七馆:孝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200平方米的展览室,100多件展品;
第八馆:孝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区中队,200平方米的展览室,展品100多件;
第九馆:兑镇红军东征纪念馆的始馆展览,展品3万多件;
第十馆:曹溪河欢乐城,展馆占地3000平米,20多个展厅,展品3万多件;
第十一馆:曹溪河丽锦山庄红色图书馆,1000平方米的展馆,展品上万件;
第十二馆:贾家庄郭家大院,五进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品上万件。
李恩魁还经常带着藏品参加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办的临时红色巡展,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前的广场,连续三年展览;2024年李恩魁还带着精挑细选的100多件红色珍品参加了省城人民文化宫举办的展览活动,得到了省政府颁发的参展证书。又将100多件红色藏品无偿捐献给了山西省军事博物馆,得到了省政府颁发的捐赠证书。2023年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为李恩魁颁发吕梁市“春风宣讲团”宣讲师证书(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宣讲团授予)。2024年8月,李恩魁荣获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予的“山西省模范退役军人”光荣称号,是全省层层推选的十佳之一。
采访即将结束时,笔者深味着李恩魁这位让人特别敬佩的退役军人,他身上有股超人的劲头,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对红色精神的迷恋,他对伟人的情怀,他对红色藏品的酷爱,都是我无法透彻地理解和讲解清楚的,在这里我只能用人物访谈录的文字形式去还原李恩魁所走过的人生路程和经历的故事,让读者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作者:褚晨光(孝义市老促会秘书长)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