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翼城)抗日七勇士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很快踏进了山西。11月8日,太原失守。1938年2月27日,位于南同蒲线上的晋南重镇临汾被日军占领。1938年3月初,日军侵入翼城。他们所到之处,无恶不做,烧杀抢夺,奸淫妇女,成千上万个老百姓无顾杀害。据说,日寇在某村曾怀疑一名妇女是抗日女干部,被先奸后杀,然后还把肉割下来剁成肉馅饺子,强迫村民吃,丧尽天良 。制造一幕幕人间惨剧,惨不忍睹,令人发指。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日寇占领翼城不久,我党就在浇底青城村建立了“青城县抗日政府”,他们高举反抗大旗,组织民众坚壁清野,抗粮抗税。组织起了一个有武器装备的“县大队”。时不时到敌营“抓舌头”,骚扰敌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当地老百姓把抗日政府当成主心骨,对“县大队”特别支持,一直把他们当成抵抗鬼子的坚强后盾,盘踞县城的日寇把县大队当成心腹大患。
1944年8月,青城县抗日政府为了给解放翼城做准备,决定把两坂村建成浮南翼北的革命据点,派八路军54团的排级干部、军械员王金荣,带领苏联明(65团班长)、徐其珍、陕学胜、李来喜、李致远、马宝让等组成侦察组,立即前往两坂村,他们经常住在曾参加抗日培训班、受过革命教育的抗日积极分子两坂村村民李长顺家里。负责这一片的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狙击敌人的任务。
进村后不久,他们把两坂村、宋家腰、油庄组成了三联村,建起了村头岗,为抗日政府筹集粮食,购买枪支自制炸药和石头地雷,建立起民兵武装,收集敌中情报,当时,李长顺为了掩护抗日政府的各项活动,还开了一个饭店。两坂村就成了抗日政府前沿阵地,也就自然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年12月26日上午,王金荣带领6名战士从杨家河来到两坂村,很快便接到阎61军驻翼军到辛村圪垯抢粮的情报,他们立即组织全体人员前往,与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顺利击退顽军,为老百姓夺回了粮食,当他们怀着胜利的喜悦返回到两坂村,已经晚上十点多,因返回青城驻地还有几十里,这几名战士准备在两坂村“堡垒户”李成旺家住一夜,第二天赶回驻地,但溃逃的顽军到县城后将白天粮食被截的事情告知了鬼子,鬼子听后大发雷霆,急令查清七名战士的位置,顽军沿路查找,正好又碰到一名汉奸告密,他们很快锁定了两坂村,驻县城、隆化的30余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连夜恶狠狠地疾速扑向两坂村,并将两坂团团围住。“保垒户”李成旺发现情况后,立即告诉了他们,战士们马上撤出,立即组织突围,他们迅速登上东崖的一处高峰,奋力阻击敌人,激战十多分钟后,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又有人受伤他不得转移到崖下一孔窑洞内,借窑洞里有一牲口石槽和一偏窑的优势继续还击,敌人步步紧逼,包围了窑洞,他们奋力冲击突围,三次都未成功。第一次,用手榴弹猛烈还击;第二次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第三次敌人冲到院内,陕学胜冲上窑门,接连向敌人投两颗手榴弹,自已也不幸中弹倒下,王金荣不顾个人安危迅速冲上窑门将其救回。三次冲击,共消灭了十多名伪军,战斗持续五六个小时,敌人都无法靠近一步,只好让伪军喊话劝降。面对喊话,战士们不屑一顾,而他们听到的却是:“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我们怎么能像你们投降日本鬼子,当汉奸,当卖国贼,你们真可耻!”伪军又喊话“投降过来吧,皇军说了,过来可以保住命,还可以官升一级”,然而得到的回答:“生为中国人,有些还是翼城人,给鬼子当汉奸你们不觉得可耻吗,劝你们给自己留条后路吧”,过了一会一看没动静,鬼子又逼伪军队长接近窗户喊话:“缴枪不杀!”还没喊完,一颗子弹飞出窑洞,立刻削掉了他一只耳朵,鬼子队一看气急败坏,命令机枪手向窑内扫射,机枪把窑门和窗户都打烂了,但由于战士躲在牲口槽后和窑洞里的偏窑,所以他们毫发未伤。激烈舌战加枪战持续长达一个多小时,日军见无济于事,便抓来村民白作师,逼其进窑劝降,王金荣对白作师说:“你赶快出去,如有可能,给咱们部队捎个信”。劝降无果,日军队长气急败坏地打白作师两个耳光,又抓来村民李长顺,逼其去劝降。李长顺进窑表示要和战士们一起战斗。苏联明说:”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就是要保护人民不能连累你,你快出去,不然你要吃亏,说着就将李长顺推出窑门。日军见状暴跳如雷,一刀戳掉了李长顺几个门牙。要其再次进去劝降。李长顺进窑,向战士们诉说了日军的残暴行径,战士们鼓励李长顺再次冲出窑外。日军队长举起战刀狂叫一声,几挺机枪对准窑门猛烈扫射。一看无计可施就逼着村民从窑顶门上堆积柴草,并发出最后嚎叫:“如不投降用火烧死你们”面对死亡,战士们漠然视之。在熊熊的烈火中,日军不死心,又抓来村民刘兴福,先是一顿毒打,接着用冷水浇身,逼着进窑劝降。战士们的凛然正气,使一次次劝降化为泡影。
鬼子贼心不死,手端刺刀逼着十余个村民作掩护要活捉七勇士,村民刚到窑口,战士们便高喊:“老乡们快闪开,开枪了”,一阵枪响,数个日军应声倒下。此时,日军更加疯狂,手段更加毒辣,他们往窑口的柴堆上放上辣椒、石灰、马粪等,泼上汽油点燃,又找来鼓风机对着窑洞口猛扇,熊熊烈火滚滚冲入窑内,面对剧烈和痛苦的咳嗽和痛苦的呻呤,鬼子幸灾乐祸地说:“你们没有活路了,快投降吧!”然而窑洞内传的仍是斩钉截铁的话:“我们不投降,我们绝不投降。”
大火燃烧了一个多小时,罪恶的风扇也扇了一个多小时,鬼子再一次喊话:“投降吧,只有投降才能活”但窑洞里仍然传来断断续续的微弱声音:“我们宁死不投降……”
大火继续燃烧,风扇继续转动……。天将黎明时大火停止了燃烧,风扇停止了转动,见窑洞里已没了动静,鬼子进了窑洞,然而眼前的情况令他大为吃惊,七个战士或坐、或趴、或跪,像七尊雕塑,仍保持着战斗姿态,有的挂着枪,有的握着手榴弹,有的手插进土中,土中埋着枪的零部件……战士们的身体已经烤黑,鬼子去摘战士手中枪,却怎么也不摘不下,等摘下枪时,战士扣板机的指头也断开了……
七名战士在残暴的日本鬼子面前牺牲了,但他们是宁死不屈牺牲的,他们的精神是宁死不屈的勇士精神,村民们看到这种悲惨的场面,失声痛苦,这时,得到消息的抗日政府的领导和县大队的人员赶到了,他们和村民含泪收敛着战士们的遗体,悲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讨还这笔血债,在收敛烈士们的遗体遗物时,县大队指导员、第二中队队长王玉文代表党组织当场宣布,追任马金让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军民当场宣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汉奸卖国贼,一定为死难烈士报仇血恨。
王金荣等7名战士牺牲后,被太岳军区授予“青城七勇士”的光荣称号,并撰文登报。他们的事迹立刻在抗日根据地迅速传播开来,也在全县传播开来,当时全县上下把两坂村又叫“勇士村”,华北抗日根据地战时文工团根据七位烈士的事迹编演了话剧“宁死不屈七勇士”。日本投降后,根据翼城县县长、原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大队长张若愚等提议,为七勇士在隆化镇立了碑,五十年代,两坂村党支部在村里为七勇士立了碑,村民每年清明都要为七勇士扫墓祭奠,改革开放后,在全县功勋书记、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全国劳动模范李洪海的倡议下,将祭奠地点移到了勇士们当年牺牲的原地点,并立了碑。
王金荣:河北宁晋县西村人,共产党员24岁,七七二团侦查排长
苏联民:翼城隆化镇王家河村人,22岁,班长。
李致远:翼城朱抄古垌人,共产党员。
徐其珍:翼城陵下村人,共产党员22岁。
马金让:翼城东辽寨村人,战士20岁,牺牲当天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
陕学生:翼城大河口村人,共产党,战士,18岁。
李来喜:河南滑县人,战士,23岁。
作者:翼城县老促会秘书长 任成贵
责编:任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