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 红色人物
  • 红色故事
  • 红色故事

    高天山麓雪刃战:镌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战争不朽长卷

    红色山西网  2025-04-30  浏览:3641

    19483月,朔风裹挟着碎冰如万箭齐发,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呼啸穿梭。乡宁高天山被皑皑白雪层层包裹,宛如一座冷峻巍峨的冰雕堡垒,在黯淡天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这片刚刚挣脱阎锡山反动统治桎梏的土地,本应沉浸在解放的欢歌中——老槐树下孩童追逐着雪球嬉笑,窑洞里妇女哼着小调翻新土墙,田间地头男人们修补着犁耙憧憬未来。然而,一阵急促凌乱的马蹄声骤然划破宁静,恰似毒蛇吐信,惊醒了这份祥和。阎锡山伪九专署保警队如同丧家之犬,从汾城狼狈逃窜至此。这些残军衣甲破损、面黄肌瘦,却仍用刺刀挑着抢夺的鸡鸭,在纯净的雪地上拖曳出刺目的血痕,妄图在这陌生山野苟延残喘,殊不知已坠入人民战争的天罗地网。

    一、烽火初燃:群众铸就的铜墙铁壁

    暮色四合,宋家沟村的烟囱升腾起袅袅炊烟,与雪后的清冽气息交融,在低矮的土窑上空绘出朦胧纱帐。62岁的王进财佝偻着背,在村口老槐树下劈柴,斧刃落下的节奏突然凝滞——远处山道腾起几缕反常的雪雾,在寂静的山野间格外刺目。这位常年穿梭深山采药的老人深知,即便最矫健的野鹿奔跃,也掀不起这般规模的雪浪。他眯起布满皱纹的双眼,借着暮色掩护,贴着结冰的岩壁,像只警惕的山猫般缓缓靠近。

    透过松枝缝隙,十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正瑟缩在背风处。他们的灰布军装沾满泥雪,臂章上“晋绥”字样被血渍晕染得模糊不清,腰间却挂着从百姓家抢夺的铜酒壶。为首的军官一脚踹向一名冻得发抖的士兵,骂骂咧咧道:“都他妈打起精神!等熬过这阵,回汾城再抢他娘的!”这话如同一记重锤,让王进财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这分明是烧杀抢掠的阎匪残部!

    在那个通讯全靠双脚丈量的年代,传递情报就是与时间赛跑。王进财顾不上拍打裤腿的积雪,抄起砍柴刀劈开荆棘,在齐膝深的雪地中狂奔。他跌进暗沟又挣扎爬起,手掌被冰棱划开鲜血直流,却浑然不觉疼痛。终于,在夜色如墨时,他撞开村长家的木门,气喘吁吁地大喊:“老吴!阎匪军来了!”

    消息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全村。青壮年们即刻组成三支“飞毛腿”小队,他们裹紧满是补丁的棉袄,将情报信用油布层层包裹贴身藏好,沿着隐秘的猎人小道分头疾驰。沿途村庄自发接力:李家庄的猎户在山梁点燃三堆烽火,赵家村的妇女用红绸带在树梢打结标记,孩童们躲在暗处警惕放哨。当第一盏马灯在铺上编村民兵连驻地亮起时,蜿蜒山路上,无数灯笼已连成璀璨星河,照亮传递希望的征途。

    二、运筹帷幄:智慧与勇气的战略交响

    油灯昏黄的光晕摇曳,民兵连连长郑茂林擦拭枪支的手突然顿住。通讯员送来的情报信被汗水浸得发皱,他展开信纸的刹那,目光如鹰隼般投向墙上用木炭绘制的高天山地形图。“这里!”他的食指重重戳在山腰开阔地带,“敌人定会选避风处扎营!”连指导员郑玉山紧握拳头,斩钉截铁道:“绝不能让这些豺狼践踏咱们的解放区!”

    窑洞内,作战会议紧张而有序。六名经验丰富的民兵围坐在噼啪作响的火堆旁。老周曾徒手击毙日军侦察兵,眼神中透着历经沙场的沉稳;老张熟知高天山每一处崖洞、每一条暗径,此刻正用树枝在地上勾勒路线图。“老周带一队从东侧悬崖迂回,那里积雪深厚,敌人必然疏于防备;老张带二队守住西侧谷口,截断他们退路;我亲自率三队正面佯攻。”郑茂林布置完任务,将最后半块冻得坚硬如石的窝头掰成六份,“吃饱了,咱们去为乡亲们讨回血债!”

    夜幕笼罩的乡宁大地,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度。民兵们踩着结满冰棱的草鞋,在积雪覆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寒风如锋利的刀片刮过脸颊,有人耳朵冻得失去知觉,轻轻一碰竟撕下皮肉;有人脚踝被碎石划破,鲜血渗出瞬间凝结成冰碴。队伍中最年轻的顺子突然滑倒,顺着陡坡翻滚十几米,爬起来时仍将手榴弹紧紧护在怀中。“都跟上!”郑茂林迅速撕下布条为他包扎,“等打完这仗,我给你们煮一大锅浓稠的小米粥!”

    山间不时传来凄厉的狼嚎,与远处隐约的犬吠交织成阴森的乐章。但没有一人退缩,他们相互搀扶,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在雪地上留下串串坚定的脚印。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侦察小队终于传回消息:敌人正在半山腰的破庙附近生火,机枪架在庙前石阶,哨兵抱着枪昏昏欲睡。

    三、雷霆出击:正义之师的英勇冲锋

    民兵排长张启云趴在积雪覆盖的巨石后,呼出的白气在眉毛上凝结成霜花。他透过自制的简易望远镜,清晰看到敌人副连长正用刺刀挑着半生不熟的羊肉,油星滴落在雪地滋滋作响。这个绰号“活阎王”的恶魔,曾在邻村烧杀抢掠,残害二十多名无辜百姓,此刻却在火堆旁张狂大笑。

    “砰!”张启云扣动扳机,子弹如离弦之箭,瞬间穿透敌人副连长的眉心。那人的笑声戛然而止,身体如断线木偶般瘫倒,眉心绽放的血花在雪地上晕染开来,宛如一朵触目惊心的红梅。突如其来的枪声如惊雷炸响,敌军瞬间陷入混乱:有人慌乱中扣动扳机,子弹打在岩石上迸出火星;有人提着裤子夺路而逃,被同伴绊倒在火堆里,发出杀猪般的惨叫;还有人试图架起机枪反击,却因双手颤抖连子弹都无法装填。

    “冲啊!”郑茂林挥舞着手枪,率领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从三面发起冲锋。陡峭的山坡上,积雪被踩踏飞溅,子弹呼啸着擦过耳畔。18岁的顺子腿部中弹,鲜血浸透裤腿,但他咬牙撕下衣襟缠住伤口,仍高举着手榴弹继续向前爬行;老猎户李大伯连续投掷三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血肉横飞;神枪手赵二柱眼疾手快,一枪打爆敌军机枪手的头,让敌人的火力瞬间哑火。

    敌人妄图凭借熟悉地形分散逃窜,却发现每个路口都有民兵严阵以待。他们跌跌撞撞逃进树林,被暗藏的绊马索绊倒;躲进岩缝,又被精准的子弹逼出。雪地上,敌人丢弃的枪支、军帽和冻僵的尸体,拼凑出他们溃败的狼狈图景。

    四、全民围猎:人民力量的磅礴伟力

    战斗的枪声如激昂号角,迅速传遍方圆十里。李家庄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挥舞烧红的铁锤,将菜刀磨得寒光闪闪;赵家村的妇女背着装满窝头的竹筐,牵着骡子踏着积雪赶来运送伤员;十几岁的娃娃举着红缨枪,在村口设立“儿童哨”,警惕地观察四周。白发老者在窑洞内生起大火,熬煮驱寒姜汤;年轻媳妇将仅存的棉花撕成布条,仔细叠好准备包扎伤口。

    高天山庙门前,残余敌人龟缩在断壁残垣后负隅顽抗。但当他们看到漫山遍野举着火把、呐喊着冲锋的百姓时,手中的枪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缴枪不杀!”震天的呐喊如滚滚春雷在山谷回荡。有人双腿一软跪地求饶,有人将枪远远扔出高举双手投降。而那些逃进树林的散兵,在熟悉地形的村民带领下,一个个被从树洞里、石缝中揪出——瘸腿的王大爷用猎叉逼出躲在枯井里的敌人,年轻村姑二妮眼疾手快,用镰刀割断企图跳崖匪兵的背包带。

    这场战斗从黎明前的黑暗持续到正午阳光洒满山谷。当最后一名敌人被押解下山时,高天山的积雪已被鲜血染红。但胜利的欢呼如汹涌浪潮,响彻乡宁大地。战士与百姓紧紧相拥,许多人笑着笑着便热泪盈眶——那是历经苦难重获安宁的泪水,是人民胜利的喜悦之泪。

    五、精神丰碑:永耀千秋的红色传承

    高天山下的这场冰雪歼敌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辉煌胜利,更是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它向世人证明:当人民群众凝聚钢铁意志,便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当正义力量汇聚成汹涌洪流,任何反动派都将被彻底淹没。

    战斗中,民兵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百姓用智慧勇气支援前线,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这份精神力量,如同高天山上的苍松翠柏,历经岁月洗礼愈发苍翠挺拔。时至今日,登上高天山,抚摸着弹痕累累的岩石,眺望漫山红荆条,仿佛仍能听见激烈枪炮声,看见风雪中猎猎飘扬的红旗,以及无数奋勇杀敌的英雄身影。这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是激励代代乡宁儿女奋勇前行的精神丰碑,更是人民战争伟力的永恒见证。

    作者:辛东平  乡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

    责编:任学锋

    Fullscre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