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精雅生活与传统文化
北京海淀,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地方,每次到北京植物园,总要到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拜访,在温泉镇白家疃村又有一处曹雪芹游园。白家疃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的是一条山间小路,自清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山后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来往于山前、山后,故称曹雪芹小道。
其实,北京植物园的黄叶村,原本名叫正白旗村,只因秋天黄叶满山,当地人称作黄叶村。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在赠曹雪芹的诗中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1971年,在正白旗39号的老宅西墙的灰皮下的墙上,发现有几组题壁诗和一副对联,其中写在墙面正中央的菱形对联最为引人注目:“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横批:“真不错。”后经学者考证,此建筑就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的地方,它也成为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的所在地。
曹雪芹小道从白家疃村经过三炷香、樱桃沟、卧佛寺、关帝庙,直到黄叶村。中途有清代引水石渠、碉楼、古井、碑林、广慧庵、隆教寺遗址、“寿安山”石刻、石上松、元宝石、广泉废寺、五华寺遗址、小石桥遗迹、贤王祠等多处历史遗迹与景点。在民间传说中,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等都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踏上曹雪芹小道,寻访当年曹雪芹生活的足迹,了解了一个命运多舛却有着精雅人生的曹雪芹。
《红楼梦》中的精雅生活
以情御物,以物达理,物情两忘,是一种生命美学,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命的真意,《红楼梦》给人们展示了中国人超越世俗的诗意极致的“精雅”生活。曹雪芹锦衣玉食、繁花似锦的富贵日子他过得富有情趣、充满韵味;零落西山、芒鞋步衣的赊酒生涯他同样过得坦然、雅致。这就是曹雪芹带给我们的生活启示,也是红楼梦中“精雅”生活的本意。
曹雪芹从“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筑石为壁、户牗不全”,正是曹雪芹多舛的命运,让他的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丰富多彩。清代宗室文人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写到曹雪芹晚年生活:“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也印证了《红楼梦》第一回“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胸襟,况那晨风夕月、街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
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红楼梦》)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自传性的作品。正是曹雪芹的诗意生活,造就了《红楼梦》的诗意生活。《红楼梦》这部充满精雅的诗意生活,集中体现在琴、棋、书、画、裳、诗、酒、茶、食、花、香等多方面,这应该和曹雪芹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红楼梦》里的琴棋书画以八个人为代表,确切的说是四组人,即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以及她们的主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琴棋书画四个丫鬟,是四春本名原应叹息所蕴含命运的延展和深化。通过四个丫鬟,多层次地传递着四春的品味与性格,传递着那个阶层的审美和情趣。然而,这种对琴棋书画的钟爱,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常常自然流落出来。
琴,最早指瑶琴即古琴。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称为“国乐之父”,在古代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流传至今。《西吴曲•琴》:绕余风、碧涧泉响。见松林晓晚,漫街巷。醉蓝舟素影,雏莺三弄回荡。十里荷塘,听雅韵、依栏亭上。抱绿绮、笳曲啼啭,伴野谷,水鸣溪唱。玉人初梦,寻彩凤飞龙,婆娑指间静赏。觅陌絮、醒来谁是知音?轻盈珠坠,紫蕊心扉尽放。清弦无寂,共咏日月悠悠,芳草绿连天,花落楚云广。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写到: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
棋,是一种在棋盘上依照规则移动棋子,以策略定胜负的游戏,如围棋、象棋、五子棋等,均需靠脑力取胜。《红楼梦》中主要是围棋,据传,围棋起源于中国,是轩辕黄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期,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科目。《烛影摇红•棋》:黑白玄机,硝烟起处风云卷。乾坤当拆两边存,关聚中原显。静看双飞立断,智凝思、春秋一叹。剑芒锋露,龙潜虎争,纵横悠远。冲挡相迎,天涯攻守寻长短。运筹随意品馨茶,万象新初展。夹击渡来曲转,任驰骋、天元深浅。轩辕黄帝,人文初祖,神传经典。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第一百一十一回:那时已是初更时候,彩屏放下棋枰,两人对弈。惜春连输两盘,妙玉又让了四个子儿,惜春方赢了半子。
书,这里指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具有“实用”和“审美”两重价值,更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澡兰香•书》:丹青润秀,满纸云烟,笔荡九霄四海。描红洒色,意趣横生,石砚墨池盈载。静临风、灵逸挥毫,山泉清溪远黛。如剑客、腾蛟起凤,凝神英迈。梦绕珠玑古韵,入木三分,醉姿馨态。笺麻素绢,栩栩飞龙,气势尽言宣外。蕴风流、国粹恢弘,情聚逍遥自在。弄曲直、冷暖春秋,纤纤流彩。
《红楼梦》第八回:“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宝玉笑道:“在哪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的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
画,主要是挂画,又称挂轴,最早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宴琼林• 画》:红浅点丹青,染几簇英霞,山掩云暮。柳含烟、雾霭绿莺啼,水墨轻描琼树。清姿翠,妙生花,见龙飞凤舞。诉风情,远看临春色,水无声流去。紫竹精灵,显雅韵横深,黄庭初遇。赋彩秀、晓妆如铸。有兰溪白鹭。飘香袖、菱歌锦缆,流苏绢、醉酣仙絮。燕飞鸾翔,影楼银月,珠帘景牵素。
《红楼梦》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第五回: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红楼梦》所展示的精雅生活是多方面的,诸如服饰、吟诗、插花、焚香、烹茶、品酒、饮馔、文玩等。《红楼梦》第七十八回,黛玉给宝玉改《芙蓉女儿诔》讲究新雅;第七十六回,湘云表达的是“化俗成雅”;第二十七回,探春则讲究“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古雅;而贾母、凤姐、宝钗等人则更愿意“雅俗共赏”……
《红楼梦》中的美服不仅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等日常穿戴用品,更涵盖首饰、发饰等装饰品,其服饰文化集中国服饰文化大成。《红楼梦》第三回: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在古代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吟诗作赋自是难免。古人讲究吟诗三品,品品物境,再吟品情境,三品意境。《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茶与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红楼梦》中也有多处提及。
文玩经常结合于书画、茗茶、品香等活动中,这些文玩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经由岁月的裹洗,与主人息息相通,涵养身性的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红楼梦》第四十回: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世人很少有人知道,曹雪芹还写过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八册巨著《废艺斋集稿》,内容包括金石、风筝、编织、脱胎、织补、印染、刻竹、烹调等八项中国传统手工艺教程。而今,曹氏风筝已成为北京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著名的红学专家马瑞芳说:“《红楼梦》是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是一部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最终《红楼梦》还是最好的小说,怎么看怎么有趣的小说。”我想,精雅不仅贯穿在《红楼梦》中,也贯穿了曹雪芹的整个人生。
在曹雪芹纪念馆写着这么一段话,题目《问津者语》:“有一天,人们开始考古他的过去,寻找他曾和别人共存的痕迹。他的故事由人们演绎,他的作品是留给人们用思想灌溉的玫瑰,用理论点亮的星星。他开始做一个崭新的梦,等待一个又一个灵魂跃入他的梦中。这是对那些不断追索的灵魂的纪念,也献给那些尚未启程的问津者……”
《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的《废艺斋集稿》,详细记载了金石、风筝、编织、印染、烹调、园林设计等八项工艺艺程。而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许多民风习俗和民间生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节日作了详尽的描写。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脚步,去了解《红楼梦》中的传统节日。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除夕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可谓:爆竹一宵除夕去,钟声新启逐春来。情牵守岁通幽梦,火映流年醉舫斋。歌舞盘花红烛卷,琴箫弄笛锦联开。故园老酒何时饮,游子思乡泪满腮。
除夕国人是极为重视的,礼仪也俱多。傍晚,庭院设长案,供天地桌。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称“全供”;供上插着通草制作的八仙、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为尊亲师长祝安,称辞岁;回来后, 盥沐,祀祖、祀神、接灶,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炉内焚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阖家吃婚、素细馅水饺,往往通宵不眠,坐以待天亮,称“守岁”。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
祭祀结束后,贾母回到容府,归了坐,……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过秦楼•春节》:爆竹喧天,曲临箫笛,巷陌鼓音无断。霓裳露酒,歌舞荧屏,更展袖舒红扇。窗外雪映冰凌,愁漫寒鸦,盼归如箭。叹春华又是,年年相似,瞬时流远。诗韵赋,笔墨沾馨,轻吟星夜,月影浅银匀染。东篱紫竹,西院红梅,满目翠丹新变。谁放烟花?碧空增彩添香,长虹凝倩。看清河两岸,社火疏留几点。
春节,俗称“大年初一”,为一年之始,为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古时,五更时(凌晨三点至五点),百官入朝,行庆贺礼;民间,盛服,焚香,礼天地,祀祖先。焚烧纸钱后,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
所谓椒盘,即用盘子盛花椒,饮酒时,取花椒置酒中,取其温热并香气。《尔雅翼•释木三》:“以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置酒中,号椒盘焉。”柏酒,以柏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寿辟邪。南朝梁庾信《岁尽应令》:“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最不可缺的食品,自然是饺子,以面皮包裹馅料,煮食。富贵之家,馅中置金、银小锞或宝石,食着者,主今年得福。现在,好多人家还在春节饺子中包硬币,即来源于此。
天快亮时,大家出门迎喜,参药王庙,拜祖宗影堂,拜谒尊长、姻、友,称为“拜年”:关系亲近者,登堂行礼;关系疏远者,投名片就罢。路上碰到亲友,则行长揖,口称“新禧纳福”。俗语:“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
正月十五又名元宵节、上元节、花灯节。自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皆为“灯节”,十五日为“正灯”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其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内廷宴席,放烟火,市肆张灯,灯以绢纱、玻璃、牛角等为之,绘古今故事。民间亦如是。不过规模大小、活动不一而已。《感皇恩•花灯节》:沿路挂花灯,碧辉明道,红锦蓝绸韵飘渺。远空烟火,又落霓裳清哨。爆声声不断,东方晓。箫笛伴歌,新音古庙,圆月枝头满城皎。彩楼虹绣,绿酒一杯馨绕。佳人何处去?元宵闹。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一席前坚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官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之时,祭扫先人坟墓,并有放风筝、打秋千等习俗。《帝京岁时纪胜》云:“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京制纸鸢极尽工巧,有价值数金者,琉璃厂为市易之。清明日,摘新柳佩带。谚云: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又以柳条穿祭余蒸点,至立夏日,油煎与小儿食之,谓不齼初夏。”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疏影•踏青》:莺啼燕舞。踏青临秀景,碧隐欢叙。远眺桃林,红漫西坡,流连雾绕馨雨。牧童一曲清幽笛,荡漾在、醇芳飘处。墨客来、雅句轻吟,化作酒香归去。村外柔风野韵,露珠凝叶翠,新柳飞絮。莫说春时,不觉来迟,总是云烟如渡。还教梦里酣然醉,却不怨、竹篱琼树。有杏花、常伴蜂飞,玉影暗香谁妒?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因近日将园中分与众婆子料理,各司各业,皆在忙时,也有修竹的,也有剔树的,也有栽花的,也有种豆的,池中又有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香菱、湘云、宝琴与丫鬟等都坐在山石上,瞧他们取乐。……
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端午节又名端阳。元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饮雄黄酒,余者,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虫毒。蒲、艾晒干储存,生子用以沐浴,并可用于洗冬日冻疮;以冰和土粉,晒干,擦小孩热痱子;以五彩丝线系臂,令人不病瘟,名“长命缕”。 这天不提井水。
明沈榜《宛署杂记》:“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彩云归•端午》:龙舟竞向碧争航。忆忠君、楚水归乡。当屈原一曲离骚叹,魂魄在、万古沧桑。却听那、汨罗蛟渡,引潜螭漫江。鼓渐急、卷涛摇棹,影碎波长。流芳。空抛米粽,绿衣裙、玉体生香。艾绡彩缕,幽月依旧,醉饮雄黄。且赋吟、怀沙绝唱,终是寻梦黄粱。雷声动、堪笑千秋品胜天良。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源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会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摆上时令花果,对着天空的皓月繁星,默默乞求织女能赋予自己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乞巧之俗,历代因时因地而有不同,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插花供奉、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吃巧果等,七夕插花所用的花材通常以竹、柳、桂、菊、千日红、鸡冠花等为主。因为这一天的活动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是以乞巧为主,故人们也称七夕节为乞巧节或女儿节。《鹊桥仙•七夕》:霏霏细雨,蒙蒙薄雾,七夕相逢共度。鹊仙桥上两依依,喜聚泪,清流无数。祥云巧织,银河飞越,爱架彩虹心絮。云愁雨恨在人间,梦却是,温馨甘露。
午间,幼女用碗盛水,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投以小针,若针浮在水面,看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用以占卜女孩子是否灵巧。夜晚,月亮初上,各家设宴,女儿对银河祭拜(织女手巧),称为“乞巧”。这天,乌鸦、喜鹊飞鸣较迟,号称“填桥去”。
《红楼梦》中,王熙凤之女巧姐生于乞巧日。在中国古代,七为阳数,七月七日有两个阳数,国人讲求中和、不极端,而女性以阴柔贞静为美,故王熙凤称巧姐生的日子不好。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在古代,中秋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名称很多,八月节、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谐月亮之圆。当晚向月亮祭祀,焚香行礼,祭毕,将月光之和元宝一并焚烧。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祭月时,除香灯、供品之外,还有月饼、西瓜、萝卜叶、香果、苹果、脆枣、李子、石榴、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白藕、青莲等物。《芳草•中秋》:雾朦胧、烟飞漫絮,枫叶雨浸清秋。亭台箫笛远,波长帆又见,隐孤舟。天风云渐淡,映瑶池、初霁溪流。挽竹影、难惜别梦,几许思愁。寻幽。沾香逐月去,总追忆、绿袖红绸。一帘罗绢绣,锦屏堪画里,含笑娇柔。花灯连缱绻,共婵娟、庭外聆羞。举玉盏、婆娑缓舞,浅醉西楼。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就描写了中秋赏月的景象: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贾母笑道:“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说着,便起身扶着宝玉的肩,带领众人齐往园中来。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亦雅亦俗的茶话酒风,有悲有喜的婚殇嫁娶,亦南亦北的逸致风情,春有清明折柳踏青,夏有端阳粽香华庭,秋有中秋望月思亲,冬有除夕元宵赏灯。这些记载的民间风俗,隐喻着时代背景和风貌,而所描写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讲究和习俗,也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红楼梦》写了许多美味食品,曹雪芹不仅知道的佳肴美馔多,而且从对具体的食材、调味等的描述,可以推断他懂得烹饪。所以,有人研究曹雪芹是吃货还是厨师?有的地方还根据《红楼梦》中纷繁多样的饮食风尚及其种类繁多的食物品种,将江宁织造曹家的饮食文化修养、红楼美食、中国传统菜、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社会的风俗民情等文化元素融会贯通,研发出了“红楼宴”。
《红楼梦》中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有人统计写道点心、饮品小食和主食类有三十六种,肴馔有五十八种,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家庭日常生活饮食,而且还有一些典雅风致、特殊肴馔的饮食用膳。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这样描述,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这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时,用“茄鲞”来招待她,虽然带有一点茄子的味道,但是却又不像茄子,在询问做法时,凤姐通过言语的讲述也充分展现出了制作工艺的精致,不仅调和合理,同时也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但凡食蟹,多与赏菊并列,不惟时候相合,且能互相搭配。大观园食蟹赏菊事,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芜苑夜拟菊花题》: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笼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凤姐便奉与贾母。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斟,这才有趣儿。”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忙道:“有烧酒。”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
螃蟹性寒,不可多食,须配酒,尤以热黄酒、烧酒(蒸馏白酒)为佳。文中所云“合欢酒”,即是用合欢花泡制的白酒,中医认为合欢花具有安神解郁的功效。另外螃蟹极腥、用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洗手,不仅可以去腥,且令手有花香。那傲骨仙风之菊,叶疏淡雅,几朵羞容,丹苞翠绣玲珑,玉蕊金丝纤卷,借来一缕云霞醉眼。
贾母、风姐等,也不免惦记那一口山肴野蔬的本真滋味。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馀香》:平儿笑道:“休说外话,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样。你放心收了罢,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这个就算了,别的一概不要,别罔费了心。”北地冬寒,此时开始腌菜,各种瓜、茄子、芹菜、芥菜、萝卜等皆可腌制。
北京人家冬季餐桌上,常以酸白菜送粥,视酸菜好恶,知其家之盛衰。酱萝卜炸儿、法制紫姜,亦为送粥妙品。《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宝玉点头,即时换了衣裳。小丫头便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建莲红枣儿汤来,宝玉喝了两口。麝月又捧过一小碟法制紫姜来,宝玉噙了一块。又嘱咐了晴雯一回,便往贾母处来。京师重阳节有食花糕习俗,种类繁多。有油糖果炉制成者,有发面累果蒸成者,有江术黄米捣成者,市人争买,供家堂,谐亲友。小孩吃食有酸枣糕、火烤枣、糖拌果干、线穿山楂,绕街卖之。
《红楼梦》虽然隐去了真实的年代,但是大部分人都还是可以看出其背景的,从书中的饮食中,可以看出许多乃是江南精致食物,但也不难窥见满族吃食的影子,满汉交融正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比如有一回,贾妃赐下糖蒸酥酪,袭人喜欢吃,宝玉便给她留着,但后来李嬷嬷见了,拿起来就要吃,后来还生出了一场风波来。糖蒸酥酪是一种奶制品,也叫奶酪,是用牛乳和糖和成浆,凝固后挑出表面一层精华就是奶酪。满洲饮食,最重点心、烧烤,正餐而外,水果、饽饽、面茶、杏仁茶等为达官显贵家庭常见点心,其中著名者莫若萨其马、芙蓉糕。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李纨道:“昨日他姨娘家送来的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说毕,便吩咐人去对茶。茶面子,即面茶、清童岳荐《童氏食规》载:“熬粗茶叶,炒面兑入。加芝麻酱亦可,加奶子亦可,微加撮盐。凡炒面,用水爬熟再研。杏仁茶,是以杏仁为主料的饮品。《童氏食规》载:“冰糖、杏仁研碎,滚水冲细茶”,可润肺、消积。元宵节家宴夜深。贾母觉得饿,嫌鸭子肉粥油腻,枣儿粳米粥太甜,遂选了杏仁茶充饥。
茶也是精雅生活离不开的东西。《高山流水·茶》:“采来玉蕊溢醇香注泉花、浓郁芬芳。甘润月朦胧,缠绵雾绕馨汤。金牙嫩、绿玉红妆。氤氲舞清曲莺歌荡漾,碧落悠扬。似含英咀美,缕缕漫西厢。云裳。沉浮自摇曳,飘雀舌、数片杯黄。流水伴溪潺,雅俗品尽潇湘。觅仙灵、晓醒津凉。在何处、亭阁蓬莱露赏,客醉斜阳。一壶兰馥,梦萦茗,爽徜徉。”《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道: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烹茶,是中国古代以茶作羹烹饮的方法。这种饮茶方法,与调味作菜羹烹饮的方法类似,在三国两晋以迄唐代已相当盛行。元代作为从宋代到明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茶饮方式走向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形成目前中国人饮茶的方式。
冬季天寒,最宜饮酒驱寒。京师属北地,又为天子脚下,酒品最多。《帝京岁时纪胜》载:“煮东煮雪,醅出江元,竹叶飞清,梨花湛白,窝儿米酿,瓮底春浓。药酒,则史国公、状元红、黄连液、莲花白、茵陈绿、橘豆青,保元固本,益寿延龄。”《西平乐·酒》:“绿蚁金樽独酌,且把琼浆煮。柔润缠绵月影,银汉晴空伴梦,浩瀚临风玉宇。醇香几盏,酿得豪情无数。漫心绪。杯斟满,君共度。闲看瑶台仙雾,正是莺飞燕舞,饮尽春光几许。忆往事、兰亭晚露。佳人翠袖,才子吟奏,今一别,聚何处?英气韶光恋顾。花前雪遇,无意天涯醉赋。”《红楼梦》中言及烧酒、黄酒、惠泉酒、西洋葡萄酒等名目,不胜枚举。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李纨早命拿了一个大狼皮褥来铺在当中。贾母坐了,因笑道:“你们只管顽笑吃喝。我因为天短了,不敢睡中觉,抹了一回牌,想起你们来了,我也来凑个趣儿。”李纨早又捧过手炉来,探春另拿了一副杯箸来,亲自斟了暖酒,奉与贾母。
饮暖酒为养生之道,系民间通行饮酒习俗。《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道:“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黄酒是《红楼梦》里提到最多的酒,而曹雪芹嗜饮黄酒,这是他江南生活的烙印,也是他难以忘怀的秦淮旧梦。《红楼梦》里的贾氏家族,日常玩乐应酬,年节时、祝寿时、祭奠时、宴会时、赏花时、钱行时……都少不了好黄酒作陪。宝玉生日那一回,众人筹备夜宴,袭人早早儿命人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里,众人欢饮达旦,好不热闹。中国的酒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饮馔始终是中华文化里极丰盛且重要的一部分,在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之时,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至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的饮食业在“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景象,从而赋予饮食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展现了精美、典雅、和谐的中华美食,也显示了一种高雅的诗意化的生活方式。走进《红楼梦》好像走进美食大观园,有人甚至将《红楼梦》称之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不仅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同时也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红楼梦》里的戏曲杂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杂戏是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又称“杂伎”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唐·白居易《立部伎》诗曰:“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写道:“所谓杂戏,而且把这个‘戏’字作为名词。其称为‘戏’者,其间有一部分节目确为故事表演,但仍掺杂有舞蹈或杂技在内。”杂耍是旧时对曲艺、杂技等技艺的合称,一部分游艺活动项目的称谓,一般指某些活动性的游戏。杂耍亦称“什样杂耍”,俗称“玩意儿”“耍玩艺”。
“曲漫箫声绕,淡彩浓妆,戏咏千秋赋。万里云游,悠闲临走三步。铁马入、方寸之间,器乐紧、鞭枪随舞。花旗举,阳春白雪,轻舟摇渡。云裙水袖飘飘,起奏筝鸣,伴管笙玉鼓。流水潺潺,弯弯清月秋树。唱念吟、歌满音灵,做打技、艺功融武。精彩处,情韵总留心绪。”(《玉京谣·戏曲》)《红楼梦》写到戏剧的地方,提到的剧名不少。第十一回贾敬过生日,天香楼唱戏,提到《双官诰》;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唱了《一捧雪》的《豪宴》、《长生殿》的《密誓》、《邯郸梦》的《仙缘》、《牡丹亭》中的《离魂》、《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钗钏记》中《相约·相骂》,这些都是有名“折子戏”,不少到现在昆剧中还演唱。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提到的《山门》《装疯》,第四十四回凤姐过生日提到的《荆钗记》中《男祭》,以及第五十四回让芳官唱的《寻梦》《惠明下书》等,都是常见的折子戏。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东府珍大爷请过去看戏,宝玉去了。“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内中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弟兄子侄,互为献酬;姊妹婢妾,共相笑语。独有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往各处闲耍。”另外“清虚观打醮”时唱的《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等则是整本的剧名,演唱时或者唱其中几折。《红楼梦》时代,正是演出剧目最多的时期,传奇、杂剧,名目繁多。据焦里堂《曲考》里不完全统计达一千多种。第五十四回贾母发表议论道:“只有像方才《西楼·楚江情》一支,多有小生吹箫和的。这合大套的实在少。这也在人讲究罢了,这算什么出奇?”又指着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儿,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传统时代,妇女宴席盛行摇签对酒,形式很多,占花名即为其一。玩法为:所有人围桌而坐,先将骰子置盘内,摇毕按点数数至某人,抽取一枚花签并按提示行事,如作诗、唱曲、饮酒等;完成后,再掷骰子,按点数数到下一人,依次类推。花签上绘有不同花卉,题写与花对应的四字成语,镌一句唐诗宋词,参与者需具备一定才情,方能尽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有生动描写: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了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五点,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说着,大家共贺了一杯。宝钗吃过,便笑说:“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
参加晚宴的共十六人,其中共有八个人占得花签,而这八个人无疑是作者尤为重视的人物。一场占花名恰似贾府微缩的命运,在热闹中恣意欢笑着,却忽然就散场了。占花名其实就是一种酒令,明清时期,酒令发展到高峰。清俞敦培《酒令丛抄》载酒令322种。《红楼梦》这里的占花令是事关花鸟草虫的筹子类酒令,又巧妙的结合了骰子,成为一种以骰子和筹子相结合为令具的综合性酒令。《红楼梦》的作者通过这种娱乐性质的游戏,把人物的性格命运寄托于花签之中。
春天花草繁盛,民间时兴斗草游戏。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诗云:“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唐朝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年华记丽》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斗草有文斗、武斗之分。武斗,是采集韧性好的草,双方各自攥在手里,交叉起来用力拉,先断者为输。文斗讲究花名对仗,大家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道: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在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六回写的在百药圃里的斗百草也是很有意思,长春对半夏,金盏草对玉簪花,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等,甚是为文雅。
秋天,儿童们琢石为球,以足蹴之,前后交击为胜。除了石球,还有毽子、空钟、打秋千、九连环、挝子儿等游戏。毽子垫以皮钱,皮钱下衬以铜钱,束以雕翎或鸡毛,缚以皮带。空钟,即空竹,形如车轮,中有短轴,儿童以双短棍系线播弄,嗡嗡作响,故名。此外,琉璃喇叭、布布噔,都是吹奏乐器。太平鼓系打击乐器,铁圈上蒙驴皮,形如团扇,柄下缀以铁环,儿童三五成群,以藤杖击之,鼓声冬冬、环声铮铮,上下相应。《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过这样的描写:“培铭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 这里写的踢球,就是踢石球。《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提到:丫鬟佩凤与佩鸳打秋千时,贾宝玉也要去凑热闹。
入冬后,长夜无聊,市场售卖儿童灯具,所谓走马灯、车灯、羊灯、狮子灯、绣球灯之类。“黄昏明月后。弄纵碧横空,映轩初就。琼钩粉壁,疏斜影、翡翠珠光轻漏。屏风羽帐,想细数流星北斗。寰宇照、深夜添香,婵娟掩盈红袖。思乡赋韵孤云,问故野新春,峪河如秀?绿茵依旧。灯中月、月下花灯摇柳。游龙锦兽。听叠鼓三更清酒。谁对月、无语天涯,瑶琴又奏。”(《玉烛新·灯》)灯既是生活用品,又是烘托气氛的装饰用品,在《红楼梦》中被广泛提及。当元妃进入大观园之后,感受到的是“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像,富贵风流”。大观园中的彩灯“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其制作的主料是软硬两种材质,“软”的纱绫羽毛,“硬”的是玻璃贝壳。《红楼梦》中记述了大观园中赏灯的盛况:“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
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以纸为外形,绘制各种人物、马牛形象,纸壳内放置蜡烛,点燃后,热气促动外壳转动,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 、物换景移的影像。曾有“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联。《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薛宝琴制谜“赤壁怀古”曰:“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谜底就是外面纸壳上绘有三国故事的走马灯。
放风筝也寓意“放晦气”,是指将风筝放高平稳后,将线剪断,风筝远走,祈求将主人病痛、晦气带走。风筝的样式繁多,制作需要诸多专业知识。《红楼梦》第七十回写道: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断了绳,拿下他来。”……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紫鹃听了,赶忙命小丫头们将这风筝送出与园门上值日的婆子去了,倘有人来找,好与他们去的。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钗笑道:“果然。”
“鸢鹞扶摇起,柔牵一线,借风轻举。碧落芳菲,望云清日丽,早春初露。曳裙人画,艳阳里、高飞翻舞。犹恐怕、苑外风光更好,飘飘仙侣。白鹤怡然展羽。梦天涯、纵横寰宇。绿烟醉、九天如瀚海,流彩浮素。且看蝶翩凤远,却见翠临霞暮。残红总寄闲情,旷舒幽絮。”(《黄鹂绕碧树·风筝》)放风筝时,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用以挑线,称为“剪子股”。 籰子,这里指绕风筝线的工具。软翅子大凤凰,即做成凤凰样子的软翅风筝。所谓软翅,指风筝翅膀后半部没有主条依附,因而柔软,放飞生动。硬翅风筝则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骨架,翅端向后倾,容易泄风。北京时兴放风筝,也叫放纸鸢。曹雪芹集合南北手工艺作《废艺斋集稿》,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讲述风筝扎、糊、绘、放技艺。曹雪芹以扎燕子尾巴形式,改南方软膀风筝为硬膀,省略风筝下平衡硬风的两条长穗,以雏燕、肥燕、瘦燕、比翼燕喻婴儿、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夫妻,除了精美拟人绘画外,还有整体黑白对比色。目前,曹氏风筝扎糊绘放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楼梦》多次描述清代官宦大家族生活中所进行的戏曲、杂耍已及围棋、放风筝、荡秋千等体育休闲活动,这些活动参与者以女性为主。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描绘女子市井生活并不鲜见,但介绍女子体育休闲活动却凤毛麟角。《红楼梦》为我们探究清代女子的休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部部长 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