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红色伴侣的初心与使命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责任编辑: 红色山西网

 红色伴侣的初心与使命

        在吕梁山腹地绵延百里的原始森林大峡谷中有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永久记入史册的红色烙印,它就是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的晋绥边区第八分区秘密交通线。在当年秘密交通线的一处遗址,今交城县庞泉沟(原横尖)镇大草坪村有座“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你可能想不到,这座纪念馆是两位抗战老兵、红色警卫伴侣闫明德、高玉林用他们全部积蓄及大儿子闫京生的退休养老金在自己的院子里建造的。

       一、苦难的童年

        闫明德,1923年5月出生在交城县横尖(今庞泉沟)镇大草坪一个世代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祖籍是娄烦县柴场村,为了谋求生存,其曾祖父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最后落户于交城县横尖(今庞泉沟)镇大草坪村窑庄子居住。闫明德弟妹六个他为长,父母早亡,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他跟二弟身上。战火连绵硝烟弥漫的年代,一家人生活之苦可想而知。闫明德与二弟童年时就给财主家放羊、干农活,起早贪黑赶上牛车到深山里拉木材。尽管如此,生活也总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高玉林,1927年9月出生在临县丛罗峪镇丛罗峪村一个很穷苦的农民家庭。母亲早亡,童年时的高玉林就跟随父亲田间耕耘、家里做饭。后随父亲到临县高家塔村居住,在黄河岸边长大。那几年黄河两岸严重干旱,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父亲除田间耕作外,更多的是给财主家打短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二、走上革命道路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1938年春,家乡一带的抗日工作如火如荼,才15岁的闫明德积极投身烽火浪潮。起初,他只能加入儿童团做些宣传群众、站岗放哨、传递信息的工作。到1942年便成长为一名成熟坚强的民兵,正式参加交城四区的民兵组织。1942年1月至1945年1月间,他多次参加民兵、游击队组织的伏击战打鬼子、保护秘密交通线,并在横尖分站多次完成护送我党我军领导人、军事情报、军用物资及往返全国各大抗日根据地人员的任务。时秘密交通站随时会被汉奸告密遭到敌人的破坏,所以交通站必须选用群众基础好且有备用的联络点,交通员要求机智勇敢、思想进步、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等。闫明德属于出色的交通员,多少次圆满地完成交给的任务,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由于护送任务有保密性,又多在夜间行动,所以有规定,要求离被护送人员在50米之外,不能随意接近。这样,就不知道护送的人员是什么身份。过后闫明德才知道,自己曾护送过刘少奇从华中回延安。有一次,闫明德与安三儿在通过天门山交通线执行护送任务返回途中被敌机发现,并遭到敌机低空疯狂扫射,机枪弹把尘土打得飞扬起来,所幸没有中弹。待敌机飞走后,弹壳随处可见,闫明德捡回了不少保存下来以作纪念。1944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凌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下着雪,闫明德与杨计儿、闫兆庆接到护送任务后立即出发了。大约一个时辰后,天空才慢慢亮了。当到达红岩山野外交城——方山县交接的分水岭时,天已大亮。雪后天晴,在等待方山县交通员进行交接护送的同时,闫明德看见前面被护送的那几个人在指点路线方向。后来才知道,那次护送的是陈毅军长等人。陈毅军长被誉为元帅诗人,那是他看到雪后吕梁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妖娆风光,回望走过的路,诗兴大发,遂写下了充满诗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理想的《过吕梁山》:

                    过吕梁山

                  1944年2月

              峥嵘突兀吕梁雄,

              我来冰雪未消融。

              花信迟迟春有脚,

              夕阳满眼是桃红。

              林壑深幽胜太行,

              收罗眼底不辞忙。

              雪海冰山行不得,

              飞岩绝壁路偏长。

        1942年,刚满15岁的高玉林虽正是少女时期,但她思想进步、大胆心细、做事干净利落。经晋绥边区著名妇女特级劳动英雄、支前模范刘能林动员,参加了由“临县牺盟会妇女工作宣传队”改编的“临县妇女救国联合会”(简称妇救会)工作。在刘能林的教育帮助下,高玉林慢慢懂得了妇女要解放就要打天下的道理,故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组织群众做军鞋,筹集军粮;同当地民兵一道投身到发动群众、站岗放哨、张贴标语传单、传递情报、支援前线等工作之中;还同民兵一起往返于高家塔交通站与黄河对岸岔上村交通站之间,完成护送我党我军人员的任务。有一次是初春时节,她与男民兵高爱生、高登海接到任务(护送两名党的重要干部过黄河),当时天色已晚,又正值黄河解冻,水流湍急,河面上不时漂来巨大的冰块,过黄河存在巨大危险。但时间紧迫,他们还是登上了羊皮筏过河。没想到在羊皮筏接近对岸时,突然一个大冰块漂来,当场就将羊皮筏撞向激流中,幸亏老船夫急中生智将羊皮筏顺势滑向下游,才摆脱了冰块的撞击,后来等水势平稳了才划向黄河对岸的川口村、岔上村一带。这里是我党的地下交通站所在地,进入了安全区域,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三、警卫岁月十七载

        1945年2月,经交城四区区长张孝贤介绍,闫明德正式参军。时间不长便表现出思想进步、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特点,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接受短期思想政治学习和军事技术训练,被调至兴县蔡家崖晋绥军区司令部担任龚子荣(晋绥分局委员、常委兼组织部副部长、分局秘书长、党校教育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首长的警卫员。从此,闫明德在十七年的警卫生涯中克服各种困难,排除艰难险阻,一直跟随首长、保卫首长,担负起一名警卫战士应尽的职责。

        1945年夏的一天,闫明德接到命令,同另一名警卫员从120师司令部护送一批机密文件到离石我方驻地,上级要求文件用两匹骡子驮着,一人分管一匹骡子,两匹骡子间距离保持1华里左右。行程将近一半时,前面的骡子突然遭到敌人的袭击,警卫员与骡子都被当场打死。闫明德见状,急忙把文件卸下来藏到隐蔽处,反身骑上骡子飞奔司令部报告情况。后经当地民兵侦察确信敌人撤走安全后,闫明德由民兵护送,将文件安全送到指定地点。事后闫明德感到很惭愧,还牺牲了战友。部队领导不但没批评他,还表扬他随机应变机警得很,使文件安全抵达。

        不久后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了胜利。9月中旬的一天,离石举行庆祝解放大会。闫明德与另一名警卫员跟随首长进入会场时,出于职业敏感,他发现有一名可疑人员,遂提高了警惕。开会期间,感觉有人用刀在后背割自己的手枪背带且将要断开。说时迟那时快,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闫明德疾速抓住枪套,拔出手枪,瞬间转身将可疑分子制伏——扭住并压倒在地,然后与另一名警卫员将其押到审查单位。果不其然,经审查证实,此可疑分子是当地隐藏很深的一个大汉奸。

        1948年春,临汾战役筹备阶段。一天傍晚,闫明德护送首长要到当地的一个交通站开会。途中我方交通站情报员告诉闫明德,说会议地点周围有可疑人员出现,让首长在村外等候通知。为了安全起见,把首长领到路边的庄稼地里安排好,他自己选择了一处方便观察的地形匍匐下来仔细观察。过了一个多时辰快入睡之时,既没来人通知情况,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闫明德撑起军用帐篷正准备歇缓一下时,突然传来三声枪响,并且把他的军用帐篷打了3个子弹洞。闫明德果断拔枪循声还击……这样才解除了危险,保护了首长的安全。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带领中央机关六七百人东渡黄河,在临县高家塔村上岸后,来到了中共晋绥分局兴县蔡家崖。毛主席在蔡家崖停留了11天,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闫明德和其他警卫人员一起负责司令部的外围警戒。之后,首长带着闫明德等跟随中央机关人员于1948年5月26日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这个红色山村里,闫明德亲自见证了著名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1948年7月—1949年1月)期间,那段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日日夜夜。1949年3月23日,闫明德随同中央机关向北平城进发;1949年3月25日和首长在北平南苑机场参加了毛主席检阅部队的盛大仪式;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际,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刻,他与中南海800多名警卫员分别在观礼台上肩负着保卫首长安全的神圣职责。

        闫明德在中南海参加文化识字培训班,学习认真,各门功课考核、考试均优秀,受到了首长的表扬。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申请要求赴朝作战,保家卫国,但始终未被批准。原因很简单,保护首长也是革命的需要。

       高玉林跟闫明德的经历很相似。1945年3月,经妇救会领导刘能林介绍正式参军到部队,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经短期政治学习和军事技术训练,她很快掌握了手枪的射击技术,成为卫树廉(晋绥一中文教队党总书记、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晋南办事处主任、中共晋西南工委书记)女首长身边的警卫员。那段学习训练的经历,使高玉林在军事技术和政治思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外加上工作积极、机敏过人,又被调往兴县蔡家崖120师指挥部担任巡逻警戒任务。因思想觉悟高、执行任务机智勇敢,总是出色完成,故而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不久,又被特调到桑一伟(晋绥分局党校干事、中央组织部综合处处长,龚子荣的夫人,1939年4月30日在汾西县勍香镇与龚子荣结为革命伴侣)女首长身边担任贴身警卫员。从此,高玉林一直保护首长从蔡家崖到西柏坡,然后进驻北京中南海。

        1945年夏秋之际的那次战斗经历是高玉林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那是她接受任务携带机密文件要求从蔡家崖送到洪赵地区。途中遭遇两名日伪敌特,职业性判断,敌人训练有素,看来不能硬闯硬攻,她自己手枪里只有三发子弹。她先躲进玉米地,可是敌特穷追不舍。为了摆脱敌特,她决定与敌特周旋,伺机消灭敌人。她暗自思忖并下定决心,此种情况万分危急,须随时做好牺牲准备,两颗子弹用于战斗,最后一颗留给自己。幸运得很,在与敌人几次周旋中,她果断开枪击毙了一名,击伤了另一名,然后利用玉米地作掩护,隐藏了起来。饿了,就吃生玉米;渴了,就喝冷雨水。忍冻挨饿坚持了三天,待险情解除后才出来,及时找到了党的联络点,将文件完好无损地交到首长手中。

       还有一次是1947年夏天,高玉林随首长一同去赵城找地方党组织开展土改工作。她们两个都化妆成村姑模样,然后分别带上机密文件上路了。当时她们每经过一个村都有联络员负责护送,一般没什么问题。可是这次不巧得很。当她们距赵城不到半天路程时,突然碰上了5个溃逃下来的阎军。那时正是徐向前元帅筹备攻打临汾阶段,国共两党对农村的争夺非常激烈。高玉林和交通员同时发现情况不妙。她决定让首长先走,自己和一位交通员留下处理突发情况。她俩几乎同时拔出手枪开枪阻击敌人,当场击毙两个,打伤一个,其余两个调头就跑。因情况不明,为避免发生更大危险,高玉林决定不追赶,等天黑了再让首长行动。夜深人静后,高玉林保护首长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解放战争后期,高玉林跟随中央机关及解放军总部进驻河北西柏坡,亲眼目睹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日日夜夜。

        1950年春节刚过,高玉林和闫明德经人介绍、组织批准结为夫妻,并于1951年10月和1953年5月,分别生下了大儿子闫京生和二儿子闫东生,全家在北京居住生活直到转业回乡。在中南海那段时期,高玉林经过文化、政治学习后与其他警卫员一道经常被分批派往北京市各个郊区支援农村农业生产建设,期间她学会了驾驶大马力拖拉机耕地技术。技能技术评比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并胸带红花,获得“模范女拖拉机手和支农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

       闫明德、高玉林这对警卫伴侣舍小家顾大局,为了民族危亡,积极投身到革命队伍,在戎马十七年的军旅生涯中,屡次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了首长交给的各项任务,经受了党对他们的考验。

       四、转业回乡,服务桑梓

        众所周知,三年困难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困难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闫明德、高玉林夫妻俩响应号召,积极报名申请,经组织批准,转业回到家乡——交城县横尖(今庞泉沟镇)公社大草坪大队参加农业生产建设。这对抗战老兵、警卫伴侣与抗战有不解的缘。他俩牢记使命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以自己微博的力量建设家乡、服务桑梓。时大草坪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需走3华里山路到附近的王氏沟大队上复式教学班学习。当看到小小的孩子们上学如此困难时,他俩主动找队长闫明光(共产党员)召开党小组会议,决定自己动手修盖学校,并请示上级派老师来代课。这样,彻底改变了大草坪没有学校的历史。1965年年8月,为了庆祝抗战胜利20周年,他们主动和大队领导研究决定,修建了一座通往村外的石桥,彻底解决了社员群众多少年出行不便的难题。1975年8月,抗战胜利30周年之际,他们主动带领社员群众把村内的街道进行了规划和修整,改善了村容村貌。1985年8月,抗战胜利40周年,他们请示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资金8000元,带领全村男女老少,完成了饮用自来水工程,结束了祖祖辈辈山沟挑水的历史,让群众吃上了达标的自来水。从1986年至1995年8月抗战胜利50周年,他们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连续九年自己动手植树造林50余亩,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并成为一处让社会各界游客游览观赏的老兵生态园,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2005年,他们分别荣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2008年1月,闫明德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5岁。2015年,高玉林荣获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5年12月,高玉林不幸去世,享年88岁。

        五、自建“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地位,晋绥八分区担负起了繁重而艰巨的交通联络任务,交城成为延安通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军事秘密交通线。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大量的人员、文件、物资的往来,不仅要靠交通队来完成,还必须依靠八分区领导的各部队、情报站、敌工队、武工队以及所在地交城党政军民的共同协力才能完成,特别是护送党的重要领导人就成为交通线上的重中之重。为了让这段革命历史重新绽放光芒,“让后代永远不忘历史”的晚年夙愿,2014年初,高玉林决定用他们全部积蓄包括优抚补助费、抚恤金和大儿子闫京生的退休养老金,在晋绥革命老区八分区秘密交通线遗址大草坪自己的院子里,修建一座交城县庞泉沟“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

       纪念馆于2014年5月4日至2015年8月1日进行改装修缮,竣工后对外开放,机关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慕名而来学习参观。修缮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期间,大草坪村两委及“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曾致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即将开放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此时此刻,我们抗战老兵后代以及老区群众有个心愿:就是期盼您在百忙中为纪念馆写几句话,用以激励、鞭策我们今后更加努力工作,为早日实现百年中国梦多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委托国家信访局电话回复:“希望你们弘扬晋绥革命老区抗战精神,进一步收集、完善抗战历史资料。各级组织要协助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旅游事业。……”目前,该纪念馆已是集“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党风廉政建设”“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夏令营”“红色文化摄影采风”“美术、书法创作”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纪念馆馆长闫京生对我说:“战争年代,交城县是八分区通往兴县120师贺龙指挥部与延安的重要秘密交通线,担负着传送情报,输送物资、人员的重要任务。敌人为了阻止破坏秘密交通线,层层封锁根据地,蚕食根据地。为了保护这条秘密交通线,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采用多种灵活战术把敌人挤了出去,扩大了根据地,保卫了战斗果实,曾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扬。”

  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了革命历史文物、图片、书法等共1200余件,红色革命书籍800余本。其中大量珍贵文物资料记载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吕梁的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纪念馆分为“晋绥边区八分区抗战历史资料展厅”“八分区军事秘密交通线抗战历史资料展厅”“吕梁抗战老兵资料展厅”“有关电文、书法、题词展厅”等四部分,较全面详尽地展出了当年的抗战史料和革命文物,再现了八分区交城县军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它是战争与和平的见证,是缅怀先烈、传承革命先辈信仰、让我们炎黄子孙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馆。

        目前,基地已经与国家级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置身于此,既能欣赏大自然赐予我们雄、奇、险、秀的人间美景,又能亲身体验、重走当年前辈们在原始森林大峡谷中往返延安、蔡家崖的这条军事秘密交通线上经历的艰苦岁月和亲身感受,还能享受老区人民提供农家乐的优质服务。我想,这对于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小康目标,必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观完展览馆我思绪良久。似乎领悟到了两位抗战老兵的家国情怀与殷殷期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须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透过纪念馆,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那份使命与担当,这里展现的分明是他们的那颗赤诚的心;而他们的这番倾尽所囊再现先辈足迹以昭示后人之举,又怎能不让人深切缅怀,又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六、薪火相传,赓续红色血脉        

        闫京生,1951年生于北京,闫明德、高玉林的长子。他从小在北京中南海大院里长大,并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熏陶。1962年父母亲结束了十七年的警卫军旅生涯转业回乡,他随父母亲回到了家乡大草坪。他于1965年开始从事农村卫生工作,当了一名赤脚医生。1970年,公社党委派他到北京军区医院进修学习,以后多次在省级医院进修学习,逐渐从普通的革命后代成长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退休后,遵照父母亲“让后代永远不忘历史,发展红色旅游事业,让老区人民富起来”的遗愿,将父母亲的全部积蓄包括优抚补助金和抚恤金及他自己的退休工资,在当年晋绥革命老区晋绥八分区秘密交通线遗址大草坪自己的院内,与二弟闫东生共同修建起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多年来,他一直对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个人及团体进行免费宣传讲解,并且通过各种活动、途径与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场馆(晋绥边区革命首府兴县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隰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晋绥边区第八分区旧址关头村纪念馆)以及各市、县史志办单位建立红色文化网络信息。他常常说:“我们都是晋绥儿女,我们的前辈都在晋绥边区第八分区战斗过。追忆老前辈为了保卫秘密交通线的畅通,面对残酷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些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让下一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历时一年,他组织了一次“我为党旗添光彩——晋绥儿女红色文化万里行”活动。途径两省(山西省、河北省),八市(北京市、石家庄、太原市、吕梁市、介休市、汾阳市、古交市、榆次市),十一县(交城县、清徐县、娄烦县、文水县、祁县、太谷县、平遥县、临县、兴县、岚县、方山县),行程上万公里,基本搜集完善了交城县在战争年代的历史资料和晋绥八分区范围内秘密交通线(站、点)分布的全部资料,为“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增添了丰富的展示内容,并出版了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的《重走秘密交通线》一书。同时,为了发展红色旅游事业,他带领纪念馆全体党员在大山深处的原始森林中义务修复秘密交通线遗址6公里、立秘密交通线标志碑4处,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红色文化传承人。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挖掘、修复、保护革命遗址,搜集革命历史资料,讲好革命故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重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他如是说。(白尚立)

        (闫京生讲述红色伴侣的事迹)

       1、根据闫京生口述整理。

       2、参考资料:闫京生、闫东生的《初心与使命——回忆抗战老兵伴侣我的父亲、母亲》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电脑版   |   移动版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