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经典 > 人物 >

革命经历中的三次历险

2019-12-25 13:18 红色山西网

革命经历中的三次历险

□赵太顺 / 口述

我是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沟底村人,生于1924年,1944年参加革命,现居在四川省南充市金鱼岭干休所。
1944年,我的家乡沟底村与皇城村、于山村、大端村四个自然村组成沟底抗日行政村。当年,我参加了革命。我们村归晋北县第二区管辖,书记为徐天福兼财粮员,村长为王天义,我是村警兼民兵队长,我们村是完全由共产党领导的,没有维持会。周围的村子成立有维持会,有日本人的耳目,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威胁。我们白天在村外躲藏秘密开展工作,晚上在家里过夜很危险,要频繁地更换住宿地,山里的天然山洞,皇城村城墙的窑洞,都曾是我们的过夜地。
当年年底,我又奉命到士敏县政府工作,开始由秘书工作起,后担任总务股长,参与地方政府的后勤支援工作。
1947年,我奉调到部队,成为太岳军区四纵队13旅38团后勤处任见习粮秣员,做借粮工作。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讲的就是粮草的重要性,我们编入部队序列,工作就是保证每个战士有饭吃,有力量去打仗,为不断前进中的部队保障粮食供应,我们任务是向地主富户借粮,身上背着三联单账簿,借到粮食后,打下单据,将来可凭单据抵公粮。借粮工作与战场战斗一样经历过无数的危险,其中三次最为危险,至今想来,历历在目。
第一次是在1947年攻打洛阳城时。我们离开部队,到十几里外敌我拉锯区借粮,好不容易借到十车粮食,在紧急运往部队途中,遭遇敌人一个连的围攻,帮忙运粮的老乡吓得四散逃跑,我们5个战士便与敌人接上了火,正在敌众我寡万分危急的时刻,我们部队正在附近侦察的尖兵排,听到枪声后赶来增援我们,使我们保住了命。但是,由于发生了战斗,帮助运粮的老乡卸掉牛套,赶着牛跑了,我们不敢在战场久留,人力抢运回5车,丢下5车宝贵的粮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粮食是十分珍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很心疼,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没觉得怎么样,扔下粮食让每个人耿耿于怀,好久不能平静。
第二次历险发生在过江后。部队一路凯歌,过江南下,再过赣江进入江西,部队刚刚渡过赣江,占领了一片很小的新阵地。背后滚滚急流,前方没有大村子,部队纪律严格,只能向地富借粮,不准向普通群众借,没有办法,我只能带上通讯员深入到不明情况的前线纵深,找大村子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户,当地人很不配合,对方把粮食藏在门顶的暗室里,当领粮的战士把粮食运走一部分时,被敌人发现了!远处响起了枪声,枪声越来越近,我和通讯员手续也未来得及给人家办理便往回跑,子弹在身边“嗖嗖”地飞过,炮弹也不时落在身旁不远处,炸起的沙石打在身上,拼命奔跑回部队后,通讯员喘着气盯着我的裤子问:“裤子怎湿了?”我低头看,也看到裤子湿漉漉的粘在腿上,卷起裤子才发现,腿被弹片击伤了,流出的血把裤子打湿了都没有觉察到,此时,才隐隐地感觉到疼痛。
第三次历险是在广东的海边。我们部队乘胜追击敌人,一天行军180多里,赶在天亮时,到达一个叫阳江的地方,把大批敌人截住,敌人继续退缩到海边,由于敌人没有渡海的船,回过头来与解放军在海边激战了一天一夜,这一仗消灭敌人4万多人。
根据上级的命令,我们团接手负责俘虏兵2000多人,当时我们团也就是2000多人。团长下命令要保证俘虏兵人人有饭吃。一下子要保障4000多人吃饭,又是在荒芜人烟的海边,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军令如山,我们连夜赶往内陆去借粮,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当地人,他们讲粤语,粤语和汉语交流有巨大的障碍,双方互相听不懂。
黑天半夜,终于找到一户人家,这家人将粮食藏在院里一个隐秘的地方,上面放着一架纺车。我们借到稻谷后,刚运回去,在石臼上去壳,稻谷皮壳还未去尽,白米中还掺着稻谷时,饥饿难耐的俘虏兵便迫不及待地拿去开吃了。我们对待俘虏的政策是:排以上的干部发放路费打发回家,普通士兵愿意参加解放军的补充到部队,愿意回家的发给路费回家。
我经历过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东战役、云南战役等数次战役,多次立功受奖。解放后,落脚在云南前线,继续剿匪。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中,被授上尉军衔,然后才挣上工资,当时工资为每月138元。
我从1944年投身革命,1947年参加野战部队,随大军南下,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离行时给妻子和幼小的女儿留下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嘱咐妻子:若没有我的音讯可带女儿改嫁,照顾好我们的女儿。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渐渐稳定,1955年,我被部队派到北京后勤学院学习,给老家去了一封信,才知道父亲已经过世,妻女在家等我。于是,1956年7月,暑假期间才赶回沟底村,此刻父亲大人已离世三年多了,直到他临终前也未得到我的音讯,带着牵挂离开人世。妻子在我离家后含辛茹苦,靠给别人做针线活把女儿拉扯大,我走时女儿刚一岁,再次见到时已是10岁的大孩子了。
       革命战斗,九死一生。当年,沟底村10个人参加革命队伍,2个人光荣牺牲,5个人中途返回到村里,我们3个人随军南下。残酷战争中严重损害了身体,他们早早离世了,我是唯一在世的人,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来我算幸运的,希望当代年轻人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2019年10月24日、25日,杨忠明整理于四川省南充市,《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