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铭记老区村历史贡献 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2019-10-14 11:00 红色山西网
       按照省老促会《关于开展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和临汾市老促会的安排,翼城县老促会组织专门力量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全县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地调研。县委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县老促会制定了《关于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调研的工作方案》。调研人员在各乡镇领导的陪同下,先后两次深入到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召开包村干部参加的“两委”班子座谈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走访了18个贫困户家庭,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基本摸清了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铭记老区村历史贡献

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翼城县老促会对重点革命老区村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与建议


翼城县老促会会长赵宝金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重点调查了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分别是隆化镇南卫村、紫琴村,浇底乡青城村,中卫乡岳庄村、吴寨村,西阎镇十河村和王庄乡北冶村。共涉及5个乡镇,2754户,9324口人。
1.南卫村  是中共翼城县支部诞生地。地处半山丘陵区,全村272户,1023口人;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1980亩,苹果种植面积1200亩。早在1926年,根据中共太原地执委指示,翼城早期共产党员阎紫琴,在南卫村宣布成立中共翼城县支部委员会。这是翼城最早的党的组织,也是我省建立最早的党组织之一。
2.紫琴村  原名沟北村,是翼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也是翼城最早的农民协会诞生地,是翼城第一个共产党员阎紫琴的故乡。全村447户,1525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 1600亩。1927年6月,中共翼城县支部率先在紫琴村成立农会,领导党员和贫苦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斗争。同年11月,建立沟北村农村党支部。它的建立,标志着翼城有了基层党的组织,也标志着翼城农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青城村  是翼城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地处边远山区,全村192户,594口人;耕地面积3278亩,林地面积7000亩。1941年8月,中共岳南地委在青城村成立青城县抗日政府,领导人民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为抗击日寇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如今遗址尚存,是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岳庄村  是翼城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全村140户,420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山林面积9000余亩。1941年8月,中共翼城路南县委在岳庄村成立翼城县抗日政府,设民政科、财粮科、武装科、治安科、文教科等工作机构,并驻有翼城县抗日游击大队,这里是翼城抗日战争的前哨,曾发生过数次战斗,“老王沟惨案地”就在该村。
5.吴寨村  是中共翼城中心县委所在地。地处丘陵区,全村987户,3296口人;耕地面积6200亩,水浇地5800亩。1938年6月~1940年9月,中共翼城中心县委在这里举办11期抗日干部训练班,为翼城培养了一大批抗日干部和骨干力量,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地方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
6.十河村  是八路军129师386旅17团团部驻扎地。214户,746口人;耕地面积709亩,林地面积14000亩。1940年8月,尤太忠团进驻该村,担任铁路和公路交叉咽喉的警戒任务,先后参与数十次战斗,为阻止敌人增援,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7.北冶村  是中共太岳二地委、太岳二专署所在地。502户,1720口人;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亩。1947年5月,中共太岳二地委、太岳二专署迁至北冶村,领导人民开展土改和整党运动,动员干部群众支援新区、支前参战,为翼城解放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是翼城最具典型的重点革命老区村。除北冶村外,大都在边远山区和丘陵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村是中共地方党组织所在地、抗日政府所在地和抗日武装所在地,都曾为翼城革命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它是翼城革命的摇篮,是翼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前哨,是翼城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更是翼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翼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老区发展,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精准扶贫,人民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精神需求逐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群众收入显著增加。  翼城县煤炭、铁矿石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炼铁迅猛发展,煤炭、钢铁、铸造成为主导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得明显成效。全县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通过调产,大力发展林果业、发展蔬菜种植、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收入明显提高。隆化镇南卫村、紫琴村,苹果种植面积达2480亩,人均1.2亩,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中卫乡吴寨村,发展大葱1200亩,种植甜柿子50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22个,仅此三项,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另外,青城村发展核桃种植350余亩,十河村种植连翅400余亩;青城村、紫琴村、北冶村、岳庄村着手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收入都很可观。同时,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十河村2018年集体收入达35万元,紫琴村达19万元,北冶村达12万元,除岳庄村3万元,其余各村都在5万元以上。    2018年,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8892元,比2010年的5890元增长67%。
2.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以来,翼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工作,全面落实行业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机关单位包联扶贫,2018年,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106户、316人全部脱贫。2019年,全县一季度动态调整识别贫困户26户66人,涉及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2村2户8人,均为因病致贫。县委、县政府于去年实行脱贫攻坚周例会制度,对脱贫户和脱贫人口实施跟踪扶贫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质量。
3.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翼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推动群众文化蓬勃开展,加强社会保障工作。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幼儿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0%以上。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100%。村村建有卫生所,备有基本药物和医疗机械,并与村民实行签约服务。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有8个村建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60岁以上五保户、留守老人等提供日间生活服务;有5个村建有文化广场和舞台,配有文体器材,基本可以满足村民文化活动需求,每年春节,都组织村民参加县、乡社火表演。村村每月为村民免费放电影,不定期享受省、市、县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全部实现互联网覆盖,电视普及率100%,手机普及率达97%。
4.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全县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村村通水泥(油)路,通客车村5个,有6个村自来水入户,饮水达标,供水有保障。特别是通过县、乡环境治理,有6个村垃圾得到规范处理,有保洁员、拉运车,基本做到垃圾不落地;有4个村启动厕所改造,有3个村建有排污管道,生活污水得到治理。这次调查的7个村,3个村有危房户18户,已改造7户。村容村貌整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绿化、亮化,村民居住环境自我评价良好的4个村,一般的3个村。
5.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方兴未艾。近年来,翼城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文化旅游开发迅速兴起。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有5个村启动乡村旅游开发。青城村,打造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紫琴村,打造全县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北冶村,打造红色旅游和百亩荷花观光旅游基地;岳庄村,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基地;十河村,打造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基地。青城村、十河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传统古村落,为翼城全域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6.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加强。  重点革命老区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领导和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次调查的7个重点村,北冶村党支部连续五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青城村连续三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文明村”称号;紫琴村、南卫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先进村”。这些村都有完善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班子团结,民风淳朴,近三年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三、存在问题
 
从这次调查的7个村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经济发展仍属传统模式。除紫琴、南卫、吴寨村发展苹果、蔬菜大棚,并初步形成规模外,其余4个村都没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集体经济薄弱。7个重点革命老区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偏低。收入主要来源靠企业占地费和机动耕地承包费,基本没有生产经营性收入,致使一些村公益事业滞后。
3.村民收入不稳定。除种植农作物收入外,70%以上的村农民收入靠外出打工,存在收入不稳定且无保障的问题。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4个村没有下水管道,生活污水得不到治理。十河、岳庄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
5.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遇到干旱,农作物欠收减产。近两年,受春寒等气候影响,南卫、十河村苹果、核桃基本没有收成。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重点革命老区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发展理念教育,加强对村民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文明教育和健康生活知识教育,引导和教育村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发展。
2.成立和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3.把重点革命老区村纳入县域旅游圈。借力全域旅游战略,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把重点革命老区村纳入县域旅游圈。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5.加强重点革命老区村、革命遗址旧址修缮和保护。通过发掘、整理,将这些遗址、旧址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6.适当放宽土地、环保、政策“红线”。解决老区村公益事业用地难、家庭养殖发展难等问题,鼓励老区人民发展家庭养殖业,增强农民收入。(《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