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老区 关注 书画 经典 副刊 图片 视频 期刊 编委会 老促会 书库 公告

主页 > 调研 >

把老区建设好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2019-09-18 09:09 红色山西网

      为了全面了解革命老区村的现状,促进老区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按照省老促会的安排,临县老促会从六月份开始,组织老促会全体常务理事,以工作委员会为单位,深入全县有关乡镇和农村对全县59个重点老区村进行详细的调查。调查中,大家深入每个村的家庭院落,田间地头,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召开座谈会,通过各种形式,基本掌握了这些老区村的详细情况。

 

把老区建设好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临县老促会对重点革命老区村振兴情况的调研建议

临县老促会同志在老区村实地调研

老区村的基本情况
临县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初步统计,该县现有“五类”重点老区村共59个,这些村庄的群众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参军参战,出兵出粮,解放以后为社会主义建设吃苦耐劳,出力流汗,为改变家乡面貌继续奋斗。这些老区村全部地处山区,条件艰苦、人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后,老区村的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突出的表现是:
1.整体脱贫的村庄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越来越少。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兔坂镇有贫困村27个,2018年底脱贫的有17个。雷家碛乡有贫困村15个,2018年底脱贫的有10个。白文、城庄、木瓜坪三个乡镇的老区村中有9个贫困村,2018年底前脱贫的有7个。招贤、林家坪、碛口三个乡镇的老区村有11个贫困村,2018年底前脱贫的有9个。车赶、湍水头、三交、大禹四个乡镇的老区村中有13个贫困村,2018年底前脱贫的有12个。青凉寺乡有27个贫困村,2018年底前脱贫的有17个,在59个老区村中贫困人口发生率在5%(包括5%)以下的有46个,占74%,而贫困发生率为0的有9个,另有一个全村仅有一户贫困户,占0.25%。
2.特色农业方兴未艾,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如林家坪镇种植旱地西红柿246亩,城庄镇松峪村引进了杭菊花种植,由4个贫困户参加,兔坂镇种植优质肾形大豆3728亩,优质马铃薯1000亩,优质谷子2000亩。同时在前沟村种植当地特色稀有植物楂猛5亩多(该产品市场价50元/斤,且供不应求)。该乡镇素有养驴的习惯,兔坂的驴为全省出名的优质产品,故此,该镇解放思想,启动新希望肉驴养殖基地,肉类存栏达到480多头。
雷家碛乡种植特色高粱1万多亩,与汾酒厂订立收购合同,种植绿色谷子24万多亩,由兴县山花烂漫公司免费提供“晋谷21号”种子,并订立收购合同,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一角钱。青凉寺乡在三个村建香菇生产基地,占地100多亩,种香菇70余棚。曲峪镇前曲峪村大搞特色养殖,抓好黄河鲤鱼10亩水面,10亩红枣林下蚯蚓养殖,500只红枣林下柴鸡养殖和药材连翘种植,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3.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调查中发现,59个老区村中,人畜饮水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全部老区村都通了道路,有的并提高等级,兔坂镇先后补修,硬化道路50多公里;刘家会镇刘家会村先后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新增路灯100盏。在小川河东新建河坝8010米,实施了天眼工程,全村消灭了危房,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开始了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丛罗峪镇郭家塔村硬化道路1500多米,新增路灯32盏,改造已成危房的窑洞49孔,安家庄乡化成村、后山村完成了路面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使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4.专业合作社开始建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调查中发现,在上级有关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老区村中组建了一些专业生产合作社,并有所收获。如三交、车赶、湍水头、大禹四个乡镇的13个老区村共建有各类专业合作社44户,白文镇窑头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大搞特色香菇种植,不仅解决了本村的脱贫问题,还带动了白文、三交、石白头三个乡镇6个村的500户贫困户一起脱贫。木瓜坪乡王家坪村2018年办起黄粉虫养殖合作社,吸收了10户贫困户,现已初见成效。榆林村办起绿化康纯粮醋业合作社,每天生产醋4吨,当天即可售完,20多个贫困人口年均收入4万多元。城庄镇松峪村成立了杭菊花种植合作社,4户贫困户参加。
综上所述,临县老区村变化的巨大,取得的成绩是很突出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国家的支持。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财力、物力的支持也是巨大的。不少老区村中都建了光伏电站。还有村村通公路的投资、人畜饮水工程等等,都是在国家大量投资下完成的,如曲峪镇前曲峪国家就投资30万搞光伏电站。
2.各级领导、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配合。特别是各级单位派来的驻村工作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离石实验中学派驻曲峪镇前曲峪村的工作队,不仅带来了12万元资金,而且组织村民成立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股份公司”,大搞特色农业,经营品种有绿色蔬菜种植、黄河鲤鱼养殖、肉牛养殖、红枣林下蚯蚓、柴鸡养殖、黄河边人造沙滩、药材种植等。并且包销了绿色蔬菜,将所产蔬菜供应了离石实验中学食堂。到2018年8月底,所养柴鸡已开始产蛋,每斤市价30元,已和北京301医院等单位订立了购销合同。
3.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努力。近两年来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县委、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对老区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不仅在政策上倾斜,人力、财力、物力上帮助,特别是加强了领导,选配了强有力的干部去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据统计,59个老区村中,有57个选配了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仅有碛口镇王家坪和安业下西坡未配。这些第一书记或工作队成员大都有知识、有能力,积极肯干,无私奉献,为老区村改变面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存在问题

 

1.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水平还不高,据调查该县农村特别是老区村收入水平还处在低水平。59个老区村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2000元的有1个,2000~3000元的1个,3000~4000元的49个,4000~5000元的2个,5000~6000元4个,6000元以上的2个。4000元以下的属于绝大多数,鉴于目前的物价水平,不足4000元的可支配收入,其生活质量还是相对比较低的。
2.集体经济很弱,有的甚至成为空壳。调查中发现59个老区村中,集体经济年收入60万元的有一个(林家坪)、27万元的一个(城关),8~10万元的2个,5~6万元的5个,3~4万元的4个,2~3万元的1个,1~2万元的9个,不足1万的20个,收入为零的6个。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很好的村庄也没有集体收入,比如声名远扬的白文镇郝家坡。调查中发现农民收入中,种植业占50%以上的有20个村,务工收入占50%以上的有23个村,这两项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单靠打工和种地是不可能快速富裕起来的。
3.“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区村中的群众认为战争年代我们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现在国家就应当报答我们,大力支持我们,搞什么工程或事业,总希望国家拿钱支持,这种思想情有可原,但不应提倡。

 

几点建议

 

革命老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我们应该把老区建设好,让老区人民跟上全国的步伐,过上幸福的生活,鉴于老区现在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老区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要让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深入人心,武装广大群众的头脑,让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脱贫致富,要大力破除以贫为荣,争当贫困户的思想,破除凡事向上伸手的等靠要思想,象战争年代那样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2.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脱贫致富选好带头人。现在的农村基层大部分领导不强不力,有的甚至被黑社会势力把持,这是脱贫致富事业中的最大阻力,应加强基层班子建设,选派好第一书记。在选人用人上要加强道德修养,选派那些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并具有工作能力的人走上领导岗位,不能象以前那样,一味选用能人,让一些腐败分子窃取基层领导权。
3.抓好科技培训工作。现在农村缺钱,但最缺的是人才,是科技。单纯的资金投入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比给他一笔资金有用得多。因此要努力组织好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搞好各种培训班,组织科技人员下乡,用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用知识的力量将广大农村建设成美丽的乐园。
4.抓好精准脱贫。目前在全县农村,事实上绝对贫困的问题已经解决。还有少量贫困人口,其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因此要把脱贫的重点放在疾病的防治工作上,要把医疗卫生工作向农村倾斜,经常组织医务人员下乡,为群众防病治病,同时要加强医药市场的整顿,打击恶意哄抬药价的现象,保证农民吃得起药、看得起病,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返贫问题。
5、抓好专业合作社。当前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农村有不小的发展,各地都组建了一些合作社,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办了一些实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多数成绩不突出,也有的仅为套取国家资金,没有实际工作,这种情况应该加以整顿。要采取得力措施,派专人下去,组织农民,学习技术,解决具体困难,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扎扎实实地培养出一批典型来,以推动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6.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发展。老区村是临县的品牌,是临县的骄傲,我们应珍惜这个荣誉,把老区村建设好。应动员各行各业,各种社会力量,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老区村、建设老区村,特别应动员民营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建设老区村贡献力量,帮助老区村在各项工作中走到全县的前列,为全县的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山西老区开发》编发)

责任编辑:红色山西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 网站版权所有:山西红色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编号:晋ICP备19004976号-1 技术服务:红色山西网运营团队

本站部分文章源网络,若侵权不实,请联系删除纠正,本站不担任何责任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东仓巷甲4号 邮箱:redsx@sina.com

执行总监:13283623983 违法与不良信息投诉电话:0351-2112193

电脑版 | 移动版